春節假期已經過去接近兩週的時間了,許多人也紛紛回到工作或者學習當中,但很多人發現,即便已經過去十來天,但自己仍感到一系列不適,如每天起床困難,上班學習精神萎靡、乏力,即便是休息時也不想動彈,甚至是出現情緒上的問題,如易怒,抑鬱、焦慮等症狀。很多人認為這是節後綜合徵,只要再適應一段時間就會好轉,殊不知這可能是慢性疲勞。
慢性疲勞
現代醫學認為,慢性疲勞綜合徵是一種以體力和腦力疲勞為主要特徵的綜合徵,常伴睡眠紊亂、焦慮抑鬱、乏力、低熱、咽癢或咽痛等症狀。它與節後綜合徵的症狀十分類似,不同是的,節後綜合徵在經過短暫調整後便能的到好轉,而慢性疲勞的症狀則是長期持續的。然而由於慢性疲勞病因複雜,因此現代醫學對於該症治療效果不佳。
慢性疲勞在中醫中屬於“虛勞”“百合病”“鬱證”等範疇,多因勞逸失度、情志不遂、飲食不節、稟賦薄弱等,導致臟腑功能受損,氣血陰陽失調,出現如氣虛、血虛、陰虛、陽虛、陽氣虛、氣血兩虛、陰陽兩虛,甚至氣血陰陽俱虛所引起。其病機較為複雜,可涉及五臟六腑,其中與肝脾腎的關係最為密切。
慢性疲勞,多與肝脾腎相關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規律,人體陰陽二氣亦隨自然之氣消長盛衰。而身體臟腑功能也會順應四季進行調整,尤其是春節過後的早春期間,此時冬季寒氣未退,春季溼氣漸起,加上假期期間,人們剛經過辛辣、油膩、菸酒以及熬夜等多種因素影響,此時臟腑功能極易出現失調,從而導致慢性疲勞的發生。
1、脾虛溼盛
樂啟生中醫團隊強調,脾胃為後天之本,乃氣血生化之源,在本病的發展過程中貫穿始終,慢性疲勞綜合徵患者,其氣血虧虛之主因可歸結於脾胃運化失常,脾主運化,在體合肉,主四肢,全身肌肉皆依賴於脾胃運化之水谷精微,才能壯實豐滿。因此脾虛之人,往往易受溼邪侵襲,溼為陰邪,溼盛則陽微,易阻滯氣機損傷陽氣,而脾喜燥惡溼,溼邪重濁黏滯之性,使得二者互相糾纏,疲勞乏力之症更加長久難愈。
2、肝鬱氣結
肝主疏瀉,肝氣具有疏通調暢全身氣機的作用,促進津液氣血在全身的輸布以及輔助脾胃之運化升降,因此肝臟的疏洩功能正常、情志的調達與本病的發病與否密切相關。而春季肝主生髮,許多學生以及上班族受學習以及工作影響,更易使得情志失於調暢,導致肝鬱氣結,從而影響其身心,導致肝的疏瀉功能出現異常,從而影響到脾胃運化與氣血津液的輸布,出現因鬱滯而致虛之症狀。
3、腎精不足
腎為先天之本,生氣之根,主生長髮育以及臟腑氣化,推動調控各臟腑的生理機能。精者,身之本也,何教授認為,腎精充足,則臟腑形體官竅得以溫煦,各種生理活動得以正常發揮,若腎精不足,則機體活動功能低下。倘若生活不規律,勞累過度,皆可影響到腎的正常生理功能,導致腎精與腎氣逐漸衰減,軀體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四肢乏力、腰痠等症狀。
整體辨證,分期論治
樂啟生中醫團隊認為,慢性疲勞綜合徵患者往往兼有多種病機,虛實夾雜,而非單純一證,故單用一種治法實難奏效,如單用扶正,則邪氣益盛,單用祛邪,則正氣益衰。因此該病可分期辨證論治。
該病初期,正氣未虛,以邪實為主,多由水溼阻滯,肝氣鬱結所致,法當健脾祛溼、疏肝解鬱;疾病中期,正氣漸虛,患者出現氣血失榮之象,且久病之人,往往有氣血瘀滯,故當攻補兼施,治以補益氣血、活血化瘀;病至後期,病程遷延,終致肝腎不足,臟腑虧虛,故以補益肝腎為主。
處方用藥方面,樂啟生中醫團隊善於根據辨證隨時調整方藥劑量,講究個體化治療,於辨證施治時從整體情況著手,根據病人病情之邪正虛實,擇其相應處方用藥,尤其重視顧護脾胃,同時兼顧他髒,以此來調整陰陽平衡,取得良好療效。
病例分享
範女士,37歲,2021年3月初診。主訴:春節假期後無明顯誘因出現疲勞乏力,伴素體腰痠腰痛,當時未予以重視,其後疲勞乏力症狀遷延不愈,後前往醫院體檢,但均未發現明顯器質性病變。現症:患者自覺疲勞乏力,伴腰痛,眠差,胃納一般,1周腹瀉2~3次,經行時偶有腹痛,舌淡、苔白膩,脈沉滑。診斷:慢性疲勞綜合徵,中醫辨證為脾虛溼盛為主,兼有氣血及腎精不足,擬化溼利水,健脾和胃。予五苓散合五皮飲加減,處方:茯苓、炒谷芽、炒白扁豆、炒薏苡仁、澤瀉、桑白皮、大腹皮、桂枝、車前草各、豬苓、陳皮、乾薑。7劑,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二診:患者訴各症狀雖有所緩解,但仍有腹瀉、疲勞感及腰痛,舌質紅、苔稍膩,以資生丸加減。處方:黨參、炒薏苡仁、杜仲、桑寄生、炒白扁豆、白朮、茯苓、山藥、神曲、麥芽、芡實、陳皮、生山楂、狗脊、藿香、砂仁、木香、炙甘草、黃連。7劑,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三診:腹瀉減,胃納佳,然仍有疲勞乏力、腰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處方:黃芪、仙鶴草、炒谷芽、鹽杜仲、桑寄生、茯苓、黨參、白朮、當歸、熟地黃、白芍、紅棗、續斷、菟絲子、狗脊、牛膝、炙甘草、乾薑、肉桂。7劑,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四診:患者腰痛緩解,餘症若失,後持續服用14劑善後鞏固。
按:該患者因平日工作繁忙,生活作息不規律,加上春節期間生活飲食不規律,終使脾胃虛弱,不僅使得水谷精微運化無權,氣血虧虛,亦致水溼內停,困阻脾土。同時,患者素有肝腎虧虛,多種病機共存,虛實夾雜。初診之時,患者患者水溼之象較重,且正氣尚存,故先以祛邪,治以健脾利水化溼。二診之時,患者溼邪已去,脾虛仍在,舌質偏紅,尚有熱象,故以健脾、除溼、清熱三者並行,達到補而不留溼、除邪不傷正之目的。三診之時,患者水溼既除,邪氣已去,然長期脾胃虛弱兼工作繁忙之下,氣血虧虛,故後以扶持正氣,輔以補益肝腎。四診之後,患者氣血漸復,症狀漸消,故以補益腎精以鞏固善後。
以上相關內容表述望能讓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證指導的朋友也可透過點選我頭像進行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