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剛剛給我打電話訴苦,說自己正在新房裡做開荒保潔。但是保潔還沒做完,就發現了4個裝修問題,正在拍著大腿後悔呢!
我聽了他的說法,感覺他說得很對,但我也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只能勸他別太在意,下次裝修千萬要記住這次的前車之鑑。
【壹】踢腳線沒有暗裝
傳統的踢腳線都是在牆面上凸出來一塊,但我這個朋友在保潔的過程中發現踢腳線的頂部有一層土。於是就去網上搜了搜別人家的裝修,發現很多踢腳線都是和牆面平齊的。
傳統踢腳線貼法,的確是容易積灰。不僅如此,有時候還會因為踢腳線的遮擋,導致傢俱無法緊貼牆面。
那種踢腳線和牆面平齊的做法,叫“暗裝踢腳線”。是在水電改造階段,在牆面上剃了一圈槽。將來地面瓷磚或者鋪木地板的時候,把預留縫隙留在這個槽裡。再等到貼踢腳線的時候,直接把踢腳線嵌進槽裡就行了。
整套施工,需要水電工(負責開槽)、泥瓦工(負責預留縫隙和貼踢腳線)、油漆工(負責修復牆面)互相配合。因此需要提早和工人溝通,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無法做成暗裝踢腳線。
【貳】衛生間沒做乾溼分離
我朋友家的衛生間比較小,滿打滿算只有不到3㎡,於是就沒有在中間做乾溼分離的隔斷。後來聽說了乾溼分離的好處,現在用他的原話說“恨不得抽自己兩巴掌”。
做了乾溼分離的衛生間,馬桶、洗手檯附近能夠一直保持乾燥。不容易發黴,也不會一直水淋淋的。無論是從衛生還是從使用的角度,都會比普通衛生間好很多。
面對這個衛生間,我只能勸朋友說“大不了後期裝個浴簾”。但事實上,乾溼分離不僅僅需要隔斷,還需要地漏(乾溼區各有一個地漏)、地面坡度(乾溼區分別向各自地漏做坡度)、地面擋水條等多個工序配合。
其實,小衛生間並不是不能做乾溼分離。再小的衛生間,在中間做個浴簾的空間也總是有的——至於地漏、坡度和擋水條,則根本與空間大小無關。
相反,小衛生間洗澡時,水更容易濺得整個衛生間都是。與大衛生間相比,小衛生間更需要乾溼分離。
【叄】定製櫃沒有做到頂
我朋友在臥室和玄關做了定製櫃,但兩個櫃子都沒有做到頂。他問我“這種做法是不是挺蠢的?”我也只能尷尬地笑笑。
定製櫃與成品櫃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空間利用率高。成品衣櫃沒法“頂天立地”,定製衣櫃就能——但已經做了定製,卻不做到頂,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從成本上來講,少做幾十公分的衣櫃,並不能幫你省下多少錢。從收納空間的角度來看,櫃頂上閒置出來的幾十公分空間完全被浪費了,還會落灰塵,無形中增加了不少家務活的任務量。
極個別設計師會勸業主,說“櫃子做到頂顯得壓抑”。但一方面,當美觀與實用發生衝突時,美觀應該率先讓路。
另一方面,定製櫃的表面很平整,四周嚴絲合縫。即使做到頂,對視覺上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
【肆】瓷磚通鋪還裝門檻石
“你說我裝門檻石幹嘛呀?我當初到底是怎麼想的呀?”
朋友家選擇了瓷磚通鋪,每一個房間裡都鋪了一模一樣的瓷磚。但是在每一個房間的門口,都鋪了一塊門檻石。
無論是瓷磚還是木地板,通鋪的好處就是顯大、顯通透。但是在門口鋪一塊門檻石,這種優勢瞬間就消失了。
最推薦的做法,是不要門檻石,把所有房間的瓷磚縫都對起來。這樣通透性最好,看起來最大氣▼
但是這樣施工很麻煩,所以有些師傅會勸使用者說“對縫要切割很多瓷磚,費料”。如果你真的在乎那點料錢,可以選擇在門口貼波導線。效果和門檻石一樣,價格上比門檻石便宜一半不止。
只有木地板和瓷磚交界處,為了收邊,才必須貼門檻石。或者廚房、衛生間、陽臺這類地面容易積水的房間,為了防止溢水,才需要門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