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這張照片,很多人會錯認為是少帥張學良,乍看也像,但實際他是日本人,並且地位尊崇,他就是三笠宮崇仁親王,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
日本皇室到現在也在迴避侵華戰爭犯下的罪行,從裕仁到明仁,從來都不敢正視這個問題。也難怪,追根溯源,真要清算起來,爺兒倆恐怕永遠都難以翻身了。但是皇室裡也不是沒有清醒的人,被稱為“紅色親王”的三笠宮崇仁親王,就是一個“另類”,他不僅早就預言了侵華戰略的失敗,而且曾經策劃過暗殺當時的主戰派首腦東條英機,以期早日結束戰爭,和中國和解。作為皇位繼承人之一,還當過侵華日軍總部的參謀,這樣的設想,在上個世紀40年代戰爭氣氛濃烈,全國上下都陷入歇斯底里的戰爭狂熱時期,實在算得上石破天驚。
那麼,另類的三笠宮崇仁親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其實只看一個“親王”頭銜,就知道他絕對是皇室近親。實際上,三笠宮崇仁親王就是裕仁天皇的弟弟,最小的弟弟,換句話說,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裕仁父親大正天皇一共四個兒子,裕仁是老大,崇仁是老么,中間還有兩個哥哥。作為皇室幼子,又比幾個哥哥小了十來歲,要說也是家裡最得寵的一個。因為年齡的差距,即便出生於1915年的崇仁親王和幾個哥哥接受的是同樣的教育,可隨著年紀的增長,他還是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想法。20歲時,他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師從外號“豺狼參謀”,戰爭狂人辻政信,按著家族安排的道路如願成了一名軍人,在1936年正式成為陸軍騎兵第15聯隊的一員。1943年,隨著中國戰局的變化,承受到來自太平洋對岸壓力的日本高層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大陸戰略。但是在好武成風的軍方那裡得到的訊息總是經過刻意的修飾,於是裕仁天皇想到了自己的弟弟,三笠宮崇仁親王,讓他以天皇代表的身份去中國看看真實情況。崇仁親王化名若杉,以大尉軍銜到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當了一名參謀。司令部的那群人知道“若杉”的真實身份,對掛職鍛鍊這樣的事情也不以為怪,好歹也就一年多的時間,把這位爺胡弄好了,讓他鍍鍍金打發回去就是。
初來乍到的崇仁親王在“大東亞共榮”思想的薰陶下,一開始倒也沒有表現出對日軍行動的反感,還參加了鄂西會戰、常德戰役等戰役,履行了一個參與者的責任。但是隨著對戰局的瞭解,尤其是他的身份,沒人敢管,沒有人敢限制他的行動,當他藉著考察的名義走遍了佔領區,從南方到華北,真實看到了一邊是日軍的殘暴和彌散在軍隊裡的欺上瞞下、好大喜功成風,一邊是抵抗區裡雖然艱辛,但無處不在的中國軍民依舊用著一切辦法來抗擊著入侵者,那份頑強讓人震驚。特別是當他偶然拿到了一本《論持久戰》,抱著消遣的態度翻閱一遍後,聯絡到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失利,他開始重新審視這場戰爭的必要性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1944年1月,在他即將離任回國之前,崇仁親王向總司令部提出一個要求,給軍官們上上功課。既然親王殿下有這番心意,司令部自然配合,無非就是走個過場,給自己再多鍍鍍金嘛,人之常情。當集合起來的佐、尉級軍官洗耳恭聽親王訓示時,劈頭迎來了一個“炸彈”,當著總參謀長松井太久郎中將的面,崇仁親王丟擲了演講題目《作為日本人,對於“支那事變”的內心反省》,開口就把外表光鮮的戰報批得體無完膚:奢靡之風、享樂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頑疾種種,病入膏肓;加上在中國“無所不取,掠奪殆盡”,橫徵暴斂,殘酷鎮壓,人心喪盡。對比中國軍隊,尤其是中共軍隊的平等和堅韌。最後他下了結論:“在這種情況下,中共若不猖獗,那將成為世界七大奇蹟中的第一奇蹟了吧。在我看來,這樣的日本軍隊,是無法與中共對陣的。”
這樣的話出自御弟口中,在場的人頓時譁然,親王這是要幹什麼?我們的戰爭不是正義的嗎?難道堂堂皇軍居然不能打贏八路?
一把火燒得總司令部裡雞飛狗跳、烈焰騰空,忙得四處滅火的高層們做夢也想不到自己費盡心思巴結討好的結果竟然是這樣一場“地震”,上吊的心思都有了。但是,又能怎麼樣呢,親王可是套著一圈“神族”光環,打不能打,罵不能罵,除了把那份演講稿鎖上,下達封口令之外,只能哭著喊著求上司早點把這位小祖宗調回去,少惹點麻煩就千恩萬謝了。終於在9月份,苦苦等待的調令終於下來了,崇仁親王殿下起駕回國了。
種子一旦萌發,再也不可壓抑。
回國了,親王殿下就會消停嗎?顯然不會。相比於年初,1944年後半年的日本國內雖然每天報捷大勝的訊息滿天飛,可高層都知道敗亡只是遲早的事,6月的馬里亞納海戰、10月的萊特灣海戰接連被擊敗,本土已經慢慢變成一座孤島,美國轟炸機已經飛臨到東京上空,任誰都知道結果已經註定。可是臺上的東條英機不傻,明白自己作為天皇之下的第一號戰犯,一旦接受了苦果,或許皇室能得到赦免,可自己必然會“背鍋”。為了搏命,東條英機只能叫囂著“玉碎”,把所有人綁在破船上,妄圖拼死抵抗換來生機。裕仁或許還有點幻想,可看似老實了的崇仁親王早就暗地裡搞起了小動作。他在軍隊裡也有同盟,也是東條英機的反對者——“主和派”。依靠著自己的身份,很快又拉起了一大幫人,目標直指罪魁禍首東條英機。原定的計劃是派忍者暗殺東條英機,然後崇仁親王自任為中國方面軍總司令,率部撤回國內,出讓所有佔領區,達到和解的目的,挽救命懸一線的日本。可是後來追隨者野心膨脹,不做不休,誅殺的物件名單越拉越長,足足有幾百號人,崇仁親王看了發懵,太多了吧,能行嗎?
眼瞅著箭在弦上,局面難以控制了,29歲的崇仁親王到底江湖經驗不夠老辣,心裡沒底了,擔心最後攤子太大不可收拾,他又做了一件出人意料地事情:去自首。於是,人們看到了神奇的一幕,一位自首的“密謀分子”驚得東京憲兵司令部雞飛狗跳,亂作一團。
出首人:昭和天皇裕仁幼弟,三笠宮崇仁親王。
罪行:追求和平停戰的“和平派”成員,與陸軍少佐津野田知重,東亞聯盟東京分會會長牛島達熊等密謀,天誅首相東條英機及一干挑起戰爭的罪魁禍首。推翻東條內閣,爭取停戰。以拯救大日本帝國!
他不自首還好,大家裝作什麼都不知道。一自首,憲兵司令部如同接了塊燙手山芋,手足無措,怎麼處理這位爺啊。訊息第一時間報到了裕仁天皇案前,這位當哥的聽了也是一愣怔,沒想到不省心的弟弟背地裡憋了這麼一個大招,看著閉上了嘴,手卻不閒著,要親自動手殺首相了……他把崇仁親王叫來,只弱弱地問了一句:“你有什麼打算?”下次搞事情前能不能打個招呼啊。
憑著崇仁親王的身份,加上東條也沒死,這件事就那麼大事化無了,省的傳出去攪亂人心,崇仁親王轉身去做研究學者去了。
事情到此看似完了,日本戰敗,崇仁親王再也不用為反戰而折騰了,老老實實地做一名學者也挺好。可是作為皇室“另類”,崇仁親王要是就這麼悄無聲息了,那也太小看他了。在東京大學鑽研了一段東方古代史後,崇仁親王的研究成果很快公之於眾:作為國家精神支柱的神武天皇上位登基故事不過是個糊弄鬼的神話,沒必要當真。真要是追根溯源的話,日本人的祖宗要算到秦始皇時渡海而來的徐福身上,“徐福是日本的國父”。日本人當然不接受這位親王的結論,真是這樣的話,一直被捧得高高在上的天皇還有存在的必要嗎?親王啊,你該吃吃,該喝喝,別自個兒砸自家飯碗呀。但崇仁親王會在乎別人的想法嗎,不會。說完,他又擠著公交地鐵走在自己特立獨行的路上。
再後來,面對右翼分子拒絕承認侵華歷史、大屠殺的言論,他有站了出來,反駁道:“用活生生的俘虜當靶子,演練刺刀拼殺術,這不叫屠殺叫什麼?”甚至在1998年主動向到訪的中國領導人道歉說:“我的良知現在仍然令我很傷痛,我想向中國人民道歉。”被揭開老底的右翼分子無可奈何,只能給他送上一頂“紅色親王”的帽子,聊以自慰。
在戰後紛雜反覆的日本政治圈裡,能夠始終堅定地站在中國一邊的,大概也只有三笠宮崇仁親王一人了。
2016年的10月27日上午8點,這位日本皇室罕有的百歲人瑞在東京醫院裡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時年正好100歲。老人唯一的遺憾,大概就是沒有找到一個繼承人,完成他未竟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