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篇文章是我影片的稿子,如果您喜歡的話,可以考慮移步看看我的其他影片,一樣也很精彩,謝謝支援……
在看完前面幾期影片之後,我相信已經有一些細心的人注意到了:
美國人在宇航員登陸月球前,從來沒有進行過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從月球表面返航的實驗,甚至就連這方面的報道,都少得可憐!
但其實這才是最不合理的地方!
因為總體來看的話,整個阿波羅登月計劃,把人從地球上發射到月球上反而是(相對而言)最簡單的一件事!
(啊?怎麼會呢?發射都已經這麼難了,難道回收比他更難?)
是的!難很多很多!
而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有人指出了這一點,我之前的影片中,有一個網友留言讓我去天涯論壇找一個叫做《美國登月我之見》的帖子.
在這裡我節選出帖子中的一部分內容,念給大家聽:
在沒有出現超級計算機的時代,登月倉從月球再次升空,無法模擬在真空條件下的飛行控制,即使排除超級計算機模擬,僅僅是在真空條件下的降落,也無法做大尺度全程實驗,尤其是載人登月.
沒有足夠的實驗經驗,是不可能進行載人登月的。
更嚴峻的問題是從月球再次升空,在地球上根本不可能做大尺度真空實驗,再次升空是在真空條件下的升空,無法依靠空氣動力修正.
這可不是直升飛機,想怎麼拐彎就怎麼拐,在月球上每秒2400米的速度,差一秒就代表著直線差之幾公里,依靠人工怎麼操作?
指令倉在繞月軌道上高速執行,就算返回艙知道指令倉正好在頭頂上經過而即時發射升空,就算阿姆斯特朗什麼都知道,就算阿姆斯特朗可以依靠雷達跟蹤定位與指令倉的距離.
請問在沒有計算機輔助的情況下,如何控制火箭噴口的力度,如何確定火箭在什麼距離上開始微調進入繞月軌道,這種精準的細活怎麼可以用人工操縱火箭這種爆炸物,用雷達定位也不行。
尤其是開始微調進入繞月軌道階段,這個是連續的精準的微調,不得出一點差錯,這個階段的微調是一條完美的沒有一點瑕疵的弧線,沒有空氣動力的協助,是在真空條件下的火箭噴口的精準微調,沒有超級計算機連線火箭氫氧發動機,失控幾秒鐘就前功盡棄,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
(這句話聽起來很長……不太好理解啊)
通俗一點說的話,就是飛船降落的時候,有一點點失誤並不算可怕,只要能處理妥當就沒啥問題,你看阿波羅11號就偏移出了預定著陸點很多很多,卻愣是沒受一點影響!
但到了飛船回收的時候,那真的是一點點失誤都絕不能有,因為這個時候只要出現了失誤,那就一定是不可逆的!
甚至會直接出現重大問題,登月宇航員們自然也就不可能再平安回到地球了!想要達到這個目的的話,要不就提前進行大量的模擬計算!要不就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際測試!
這裡絕對沒有絲毫捷徑可以走!考慮到當時的計算條件和計算能力都很有限。
所以美國人必然要花費極長時間、極大代價才可能收集到足夠多的資料,積累足夠多的經驗!
但是!美國人一次又一次的顛覆了我們所有人的認知,一次又一次的創造了奇蹟!
阿波羅登月艙從月球發射、返回月球軌道、和指令艙對接,這一事關宇航員生死、整個行動成敗與否的重要過程。
居然真的連實驗都不需要?
一次成功?步步奇蹟?
要知道光是阿波羅十一號登陸的過程中,就發生了多少從未預知過的危險?
但畢竟這個好歹還是有一點點相關實驗經驗的啊……但最關鍵和最複雜的技術驗證,居然有人敢省略它?
連相關無人實驗、動物實驗都不需要做嗎?
還有那個所謂的地月直播系統,有沒有經過相關測試?
有沒有大範圍的資料驗證?
假如在直播裝置出問題之後,有沒有相關的備用計劃?
萬一到時候出現問題,全世界人民都去看黑屏嗎?
別覺得直播無所謂!
假如直播系統真的出了問題的話,那對美國人來說,絕對會是一個災難性的後果!
結合我上個影片的分析,全世界會不會滿是質疑?美國人們會不會直接崩潰!
(可能會吧?)
最有意思的一點其實是什麼呢?
就是根據公開披露的資料資料可知,“阿波羅登月計劃”在三年半時間內,一共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行動。
整個行動的最巔峰時期,美國更是達到了平均兩個月就要實施一次完整的登月行動!
這絕對是違反常識、違反科學的一個數據!
要知道登月器可不是蔬菜裡的韭菜,想怎麼割就怎麼割!
作為當時全世界最頂尖技術的集中體現,整個計劃,動輒就需要數以百萬的零部件,那需要涉及多少個行業,多少的部門及多少的技術人員?
美國人還要確保這中間絕不能出現一點點差錯,這個恐怖的工作量,想想就讓人覺得頭皮發麻!
但這還不是最要命的!
我們知道,整個阿波羅登月計劃前期,都還只是實驗性質的一種行為。
那既然是實驗活動,參與者就必須要從中吸取經驗,也就是說,每次實施登月計劃都不可能完全地與以前一次設計相同。
其結果就是必然有很多的設計,需要推倒重來!
在這種前提下!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是絕對不可能完成這種任務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阿波羅計劃的具體實施流程!
先是阿波羅登月完成,之後是收尾工作,再之後是資料彙總處理歸檔,再到總結提出改善計劃,然後修改圖紙,研討,採購,加工,組裝,除錯,我說的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流程和經驗!
少了那一點哪一條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
整套流程下來花個一年時間都算是非常快了!
但是美國人用了多久?
從總結經驗到修改成型,到可以再次發射,僅需要兩個月的時間?這是個什麼概念?
就是說,即便是阿波羅7號在測試失敗的情況下,美國人的設計圖紙也絕不能有絲毫改變,失敗原因不需要總結、不需要對整體方案做出修改!
之後的實驗還需要照常執行……
那麼,這種實驗即便是執行一百次又有什麼作用呢?
所以!只要專案負責人不是制杖,任誰都不敢讓這樣的計劃繼續下去。
這不是太空競賽!這是太空笑話!
話又說回來,假如美國再一次創造了奇蹟!
他們真的能夠在兩個月之內走完,別的國家可能需要一兩年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任務目標都完成得非常完美,這裡面一點點失誤都沒有的話!
那麼三年半內,美國成功進行了7次載人登月。
當這個可怕到足以嚇死人的資料結果一亮出來之後?蘇聯領導人還能坐得住?
以美國人如此恐怖的組織協調性和技術攻關能力,再加上美國政客在地球上稱霸的野心,那他們早就去月球上發展基地了,
(可是美國人不是說他所月球沒有意義嗎?)
別聽美國人說什麼月球沒有任何作用!這話說出來怕是美國人自己都不相信!
要知道月球作為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它絕對是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地。
進可以作為將來發展太空科技、進軍火星的跳板,退可以用來監控地球,威懾蘇聯!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美國人不需要這些,但它這方面的技術也不應該直接拋棄啊?
你不是說成本高嗎?沒問題,有這種技術突破速度作為保障。
美國花上20年的時間,研究怎樣才能用最省錢的方法登陸月球,降低登月成本,很合理吧?
但是美國沒有這樣做!
他只是眼睜睜的看著其他國家發展探月技術,而自己卻沒有了聲音,只是不停的吆喝,我們要去火星啦!
這就非常不合理了!因為這絕不是美國人的作風。
(那美國人確實釋出了一個什麼重返太空的計劃啊?)
說起這個來,我還真的不得不說一句了!美國在這件事上,是個徹徹底底的大忽悠:
例如2004年1月14日,美國總統布什宣佈,美國要搞一個重返太空計劃,重返月球更是這個計劃的重中之重。
他當時說:美國將不晚於2020年登上月球,並將建立月球的永久性常駐基地,以月球為跳板,要載人登陸火星。
之後這個計劃一拖再拖,現在已經拖到了2025年,最主要的是,聲勢越來越大,動靜越來越小……
你說好玩不好玩?
(現在我越來越覺得美國載人登月這件事,越來越扯了啊……)
呵呵,不用激動,畢竟洗衣粉都能成為證據的啊,你忘了嗎?
而且美國的前科可不算少吧?
有興趣的人可以在評論區打出自己知道的美國政府造假的事件來,咱們一起討論一下!
最後我總結幾個疑問:
1、阿波羅登月計劃到底有沒有重量上限?它的重量上限到底是多少?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美國人登月一次需要攜帶多少裝置?
有3個人、笨重的攝影及轉播裝置、巨大的月球車、各種老式電子產品和老式的生命保護系統、各種月球觀測儀器、各種工作工具、巨大的著陸倉和返回倉等等……
這個重量單單只是想一下就應該很恐怖!用這個資料對比一下嫦娥五號,你真的從來就沒有懷疑過嗎?
2、透過圖片可知,這麼大、那麼重的登入器降落以後,登月艙支撐腿居然沒有絲毫下陷的痕跡?
當阿姆斯特朗他們輕飄飄的踩上去之後,我們可以發現,這些人的腳印比登陸器的痕跡深很多?這是為什麼呢?
(有可能是降落的時候,支撐腿附近的月塵被登陸器發動機吹乾淨了呢?這樣來看,支撐腿沒陷入月塵不是很正常嗎?)
嗯,你這個解釋,似乎也能說的過去,但這裡又有個新的問題無法解釋了:
為啥阿姆斯特朗他們踩下的腳印,痕跡看上去那麼明顯呢?
難道是發動機氣流只往支撐腿那裡吹?
而阿姆斯特朗打算落腳的地方一點氣流都沒有?
但這也不對啊,你看支撐腿附近也有很多很多腳印啊?這又是為什麼呢?
3、我們都知道,美國透過阿波羅計劃一共從月球採集了380多千克的月岩樣品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部份月壤,其實是後三次帶的,其中阿波羅17號帶的最多!
兩名宇航員在那裡進行了三次月面活動,總計時長22小時,並採集了243磅的岩石。
也就是說,這一次的登月返回時,阿波羅17號需要攜帶3個全副武裝的宇航員、生命維持系統、等等一大堆亂七八糟東西的前提下,還要額外增加243磅的月岩?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當時的美國就已經有這麼強的航天裝置、這麼強的運載能力了?
那美國人的整個計劃為啥說停就停了?
而且停的還那麼利索!
別告訴我說,人家美國是把目光放在了火星,月球沒什麼意義……這些我之前已經給瞭解釋了!
在這裡,我們還需要明確一點,就是幾十年後的美國,還想讓中國與其分享登月資料與月壤……你覺得好玩嗎?
看了今天的影片之後你有什麼感想呢?歡迎留言評論轉發!您的鼓勵將會是我最大的前進動力!
好了本期影片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期節目再見!拜拜!
傳奇工程還是世紀騙局?帶你詳細回顧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全過程
你可能想象不到,中國的禁毒力度,到底有多大
致敬禁毒英雄:這盛世,是他們用熱血換來的
持續百年的禁毒戰爭,證明了一個道理:人心比毒品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