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翻閱近現代戰史時經常會看到“教導旅”、“教導團”之類的字眼,這讓不少人都好奇,這些所謂的教導部隊與普通的步兵編制究竟有什麼區別。顧名思義,教導就是“教授、指導”的意思。教導部隊更多是起到教習新兵或者培養士官的作用,很少會上一線戰場。而且在抗戰時期,八路軍也曾設過“教導旅”單位,比如115師在山東一口氣就設了七支教導旅。不過,嚴格上來講這七支教導旅並非是為了練兵,而是我軍在當時複雜的政治環境下不得不採取的權宜之計。
20世紀初的中國,軍閥林立,軍閥之間戰爭不斷,可以說戰爭成為了解決矛盾的主要手段。這種殘酷的政治環境讓每個政治集團都無比重視自身軍事力量的發展,有的軍閥甚至四處抓壯丁來充實自身的部隊。不過這種軍隊戰鬥力低下,甚至可以說就是戰場上的炮灰,於是一些部隊的指揮官決定整編出教導部隊,專為容納缺乏軍事經驗的新兵,或者用來培養士官。
比如朱德早期在南昌就擔任過軍官教育團團長,主要工作就是在後方為部隊培養士官。後來朱老總率領該團參加南昌起義,該團隨之被編入紅軍,成為了早期紅軍的骨幹力量。再比如,東北抗聯殘部轉進至蘇聯後,也被蘇聯重編為教導旅,蘇聯也花了好一番心思來訓練東北抗聯。黃埔軍校內也編出過不少教導團,培養出了大量軍事人才,這些部隊在北伐戰爭中都表現出色,甚至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的主力,可以說就是他們打出的黃埔軍校赫赫威名。隨後,各部隊也有樣學樣,紛紛組建了各式各樣的教導編制,專門作為軍中的“培訓學院”。
1940年至1941年,八路軍115師也組出了七支教導旅。不過,這可不是為教習、訓練新兵而設,而是正經的一線作戰單位。原本一線部隊應該被稱為步兵旅才對,但115師偏偏為他們取名叫“教導旅”。其實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緩解擴編帶來的政治矛盾,而所謂的“教導旅”就是迷惑國民黨當局的一種方式。
要知道,抗戰時期國共雖然展開了第二次合作,但是國民黨仍對我黨心懷忌憚,國民黨只允許八路軍擁有三個師的編制,並且還是檔次最低的丙種師。丙種師只被允許下轄兩個旅的單位,而蔣介石自己的主力甲種師卻能編出三個旅。說白了,蔣介石雖然認可了雙方的合作關係,但是不願意讓我黨在抗日戰爭中壯大力量。因此,才會搬出條條框框來限制八路軍,我黨為了抗日大局只好向蔣介石妥協。
隨著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的發展,大量有志之士踴躍參加八路軍,以往的編制已經無法滿足形勢,八路軍擴編之事迫在眉睫。可是“三師六旅”的框架已經定死了,貿然擴編會製造摩擦,反而不利於抗戰大局。因此八路軍並沒有向新編出的部隊授予正式番號,而是用起了包括“獨立團”、“支隊”等等在內的非正式番號。
教導旅也在這個時期應運而生。當時115師主力進駐山東,他們在山東敵後戰場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援,百姓紛紛將自家子弟送進部隊打鬼子。當時把一個團調到一片新地區,可能沒多久就能拉出一個旅的兵員。《亮劍》雖然誇大了李雲龍在晉西北拉隊伍的速度,但這個速度在山東卻可以實現。
短短一年,115師主力部隊就從兩萬人迅速增加到七萬人。面對這樣的情況,原先的編制當然無法滿足需求。當時115師的領導班子在編制問題上犯了難,畢竟國民黨魯蘇戰區司令于學忠和山東省主席沈鴻烈正在處處針對115師,115師擴編帶來的政治壓力、輿論壓力相當巨大,還很有可能成為國民政府抨擊延安的話柄。不過,也不能放棄編組新部隊,畢竟編制對部隊很重要,而且編制太亂會造成指揮上的不便,甚至導致軍隊混亂。
山東情況複雜,即便115師使用 “獨立旅”、“新編旅”之類的非正式編制,也存在很大的壓力,因為這些番號過於招搖。山東不比山西、河北等地,雖然山東已大面積淪喪日軍之手,但這個地區還有不少中央軍,並且國民黨在當地的政治宣傳工作做得也不錯。如果115師明目張膽擴出“新編旅”或者“獨立旅”之類的編制的話,難保國民黨軍隊不會進行報復性舉動,八路軍在輿論上也會陷入被動。
正因為如此,政委羅榮桓等人才決定學習一些國民黨軍隊的做法,將新部隊編組為教導旅,於是115師先後擴了七支教導旅。教導旅名義上只是115師直屬的教導新兵作戰的培訓學校,不是一線作戰單位。而國軍內部也存在大量的教導部隊,所以國民黨即便是知道了115師內部存在七支教導旅,也不好加以指責。115師大可以解釋,七支教導旅都只是在教導敵後根據地的百姓作戰,是為抗戰作貢獻,國民黨總不至於指責115師敵後抗戰有罪。
實際上七支教導旅的骨幹均是從其他旅中抽調出的精英,他們活躍於一線,負責正面與日軍、偽軍作戰。值得一提的是,教導3旅的旅長就是“三楊開泰”之一的上將楊勇,教導5旅的旅長是後來打出“萬歲軍”威名的中將梁興初,教導7旅的旅長是日後順利解放海南島的上將韓先楚,可以說都是赫赫名將。
不過軍中設出大量的教導旅充當作戰部隊畢竟只是權宜之計。後來蔣介石極度不滿新四軍在南方愈發壯大,悍然發動皖南事變。在皖南事變後,雖然透過談判化解了危機,但是國共關係降至了冰點。緊接著,115師的教導旅編制在1942年至1943年被逐步取消,人員與其他部隊進行整編。
結語:115師的七支教導旅的存在時間並不長,也就只有一年左右,主要就是為了應付國民黨而已,不過這背後也反映出了我軍的獨特政治智慧。如今部隊中仍有教導隊之類的單位存在,但這些單位只負責輪訓初級軍官或培訓軍士,也不需再像當初的115師一樣面對詭譎的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