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看了幾篇關於中美收入的問題討論,在網上找了幾個宏觀的資料分析供大家參考:
1:稅前和稅後的區別
按照美國商務部人口普查局公開的資訊,2020年美國居民家庭的“平均收入約為9.7萬美元”,同比縮減1.1%;美國居民家庭收入的“中位數為6.75萬美元”,同比減少了2000美元左右,和平均數一樣都下降了。
2020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754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3.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4383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3.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那按家庭來算全國居民收入中位數5.5萬左右,城鎮在9萬左右。
但有一點差異,就是美國是家庭收入,國內是可支配,通俗點說一個是稅前,一個統計的是稅後。而美國的個人的稅收加保險等支出,拿到手的估計在60%~70%。我們按70%計算,美國家庭中位數可支配收入在4.7萬美元左右,中國家庭中位數應該在6萬左右,城鎮家庭應該在8~10萬。
為什麼比較中間位數呢 ? 因為拿馬雲,王健林這樣的首富和普通人來平均沒有意義。
2:中美資本的效費比。
2018年,美國的醫療衛生支出佔到了17.8%,是世界上醫療衛生支出最大的國家,美國人花在醫療上的費用也比世界其他國家要多得多,而且這一趨勢還在保持增長。中國這一比例是6.39%,在世界上也處於較低水平。中國用了美國1/3不到的費用實現了全民醫保,而美國還有近4000萬人沒有醫保;這次新冠疫情更是讓全世界大跌眼鏡。當然我們不能說中國目前的醫保就比美國好,但至少中國的效費比要比美國高得多。其實同樣的事情在軍費,基建領域都同樣被體現。所以同樣的消費在中國和美國能夠享受到的物資和服務的質量,顯然是中國要高很多。
按世行的統計,按世界購買力計算,中國在2014年已經超過美國,而2015年,中國GDP總值10.4萬億美元,美國GDP總值17萬億美元 。也就是說中國10.4萬億美元的國民生產總值可購買的商品及服務相當於美國的17萬億美元。所以說美國的美國家庭收入能享受到的物質和服務再乘以60%,大約相當於中國的2.8W美元左右。
3: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小資社會
目前美國住房自有率的長期平均水平為約65%,2017年四季度戶主為35歲以下者的家庭住房自有率升至36%,一年前同期為34.7%。而在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課題組在《中國金融》撰文表示,中國住房擁有率達到96%,如果算上老家農村的房子,不能說中國家庭幾乎100%擁有房產,至少應該是96%以上。
另外還有一個重大的區別是,在美國如果交不起繳房產稅,房子也是要被收回。而在中國這種情況不存在。也就是說,在中國的房產才是真正的資產,而在美國只能看租房和購房那個更合算,無所謂買房還是租房。
根據資料統計調查資料顯示,中國城鎮居民家庭總資產均值為317.9萬元(住房佔比近七成),中位數平均為163萬元 ,美國家庭資產中位數為9.8萬美元。
所以從資料來看,美國家庭中位數收入扣除稅收也保險,實際所得是中國中位數平均水平的4~5倍,是城鎮家庭中位數的3倍左右。而按購買力計算,應該是在中國中位數平均水平的2~3倍,是城鎮家庭中位數的1.5~2倍。但中國家庭城鎮居民家庭財產為317萬(約為50萬美元),中國家庭資產中位數平均為163萬(約為25萬美元),美國家庭資產中位數為9.8萬美元。就算去掉房產,也高於美國,這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所以中美收入的真實狀況,大家可以自己判斷,也歡迎提供資料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