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一晃就老了》裡唱到:
不知道何時鬢角已染霜;不知道何時顏容已滄桑。
忽然懷念從前那些逞強,和懵懂無知的年少輕狂。
......
怎麼剛剛開始成熟就老了,怎麼剛剛開始明白就老了。
怎麼剛剛懂得時間不經用,怎麼轉眼之間就老了。
人這一生真的很快啊!70後、80後的青春歲月,早已消失在匆匆而過的腳步中了。
時間不經用,晃著晃著就老了,鬢角已染上了白霜,步履也不像以前那麼矯健了。
夜晚的漫天繁星,早起的朝陽、夕陽的餘暉,無不見證著時間的流逝。
滿臉的皺紋,如霜的鬢髮,訴說著歲月的痕跡。
歲月催人老,時光已蹉跎,人生苦短,善待自己,別太自尋煩惱。
01 不攀比,不自尋煩惱
卡耐基說:“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都源於我們盲目地和別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生活已經很苦了,不與別人盲目攀比,自己就會悠然自得。
腳踏實地做事,認認真真做人,不把人生目標定得太高,自己就會歡樂常在。
對自己不過分苛求,學會與自己和解,自己就會活得自在快活。
阿拉伯人曾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一位商人路過一個村莊,看到一個人悠然自得地坐在樹蔭下乘涼,不解地問他:“你怎麼不去做生意呢?”商人說:“錢多了,就可以在家裡享樂天年了。”
那人聽了哈哈大笑:“那你認為我現在做什麼了?”
一個人不去與別人攀比,接受自己的平凡,該是一件多麼快樂,自在悠然的事。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得比別人好,但每個人的起點不同,機遇不同,起跑線不同,大家的生活水平不可能在一個水平線上。
有一段動物的對話,很有意思:
鷹說:“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隻雞,有吃有住,還受人保護。”
雞說:“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隻鷹,遨遊四海,任意殺雞捕兔。”
張小嫻說過:“人總愛跟別人比較,看看有誰比自己好,又有誰比不上自己。其實,為你的煩惱和憂傷墊底的,從來不是別人的不幸和痛苦,而是你自己的幸福。”
其實你不必羨慕別人,自己亦是別人眼中的風景,不盲目攀比,別自尋煩惱,讓自己輕輕鬆鬆,只做自己眼中最好的自己,便是歲月靜好。
02 接受生活的苦難,樂觀面對
最近一段時間,韓國前總統朴槿惠購置養老別墅的新聞,受到了網友們的熱議。
有人說她苦了半輩子了,終於可以頤養天年了。
這位傳奇女性的一生那真的是跌宕起伏的一生,既走上權力的巔峰,又摔入命運的谷底。
一個女人最好的年華已經過去,也享過福,也吃過苦,接受了生活的苦難後,最好的生活,就是老有所養,老有所居。
世上的事啊,哪有那麼多的十全十美,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就又會走向盈虧。
如果果實熟透了,就會馬上掉落,誰的人生都不是完美的。
盧梭說過:
人要是懼怕痛苦,懼怕種種疾病,懼怕不測的事件,懼怕生命的危險和死亡,他就會什麼也不能忍受的。
可偏偏人生就是由各種痛苦和歡樂組成的。
生活就是這樣的,有了朝陽的蓬勃,也有夕陽的餘暉。
智者敢於面對人生的“陰影”,以平常和樂觀的心態看待世間一切的無常變化。
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明白什麼是榮耀,卻安於卑辱,甘心處於天下的低谷,永恆的道德就會充足,就會恢復到混沌淳樸之態。
中國文化有兩句話:“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我們都是來自民間的人,一切功名利祿、榮華富貴,這一些都是假的,是暫時的。
人活一世,不管是心理、生理,或者是行為上,都要修養到“樸實”。
不加妄念是最基本的修養。
人生來本就很樸實,生活如意,微笑面對,生活困苦,依然要微笑著樂觀面對。
03 少發火,少生氣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看到一個新聞:一位年過半百的大媽因和同事吵架被氣暈,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幾年前,有一位老人在電梯抽菸,有人上前勸阻,老人與其發生爭論,結果急火攻心突發心臟病去世。
還有一對夫妻倆發生爭吵後,妻子怒氣衝衝地摔門而出,準備開車離開,丈夫也氣沖沖地擋在車前,猛錘擋風玻璃,不讓妻子走。
許是氣急了,妻子一腳油門,只聽“咣噹”一聲,丈夫被撞飛了出去,後腦撞上路邊石沿,當場身亡。
妻子在警局不停地念叨:“如果當初,不那麼生氣就好了......”
一時的衝動,釀成了一場悲劇,將自己和家人的後半生全毀了。
遇事不生氣,是一種修養,做事不賭氣,是一種成熟。
人活著真的不容易,人生的風雨波折不斷,何必自己作踐自己。
自己的身體,自己愛惜點,自己的心情,自己照顧點,不計較,就輕鬆了,不生氣,你就贏了!
清代東閣大學士閻敬銘曾寫過一首《不氣歌》:
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
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
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
氣之為害大可懼,誠恐因病將命廢。
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任他氣急敗壞,我自悠然如故”,不生氣,是處世的最大智慧。
人生不容易,晃著晃著就老了,好好生活,善待自己,別太自尋煩惱。
點個贊吧,讓你我共勉!
作者:綠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