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說,富足比貧窮更難對付。
看起來很難理解,但其實非常有深意。
富足意味著物質上的極度豐富,這種豐富所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安逸」。
安逸又如何呢?老加圖認為:任何形式的安逸都是墮落。
想想是不是如此?
當你每頓飯都能吃上山珍海味時,誰還願意費心去掙錢?
所以說富足是安逸,而安逸是墮落,這話很對。
墮落的緣由則是意志的空前弱化。什麼都不想幹,享受得越多就越是沉迷享樂,最終被享樂反噬了。
相反,貧窮的生活會激發一個人「創傷後成長」的應激反應,這時候我們反而更容易超越自己,獲得快速的成長。
這就是所謂的,置之死地而後生。
但並不是所有窮人都能翻身,窮的人不僅要有動力,還要有志氣。
“志氣”這兩個字比較抽象,我用兩個點展開討論。
吃虧要趁早
成功太早並不是一件好事。
何出此言?
因為沒有經歷足夠多的風雨,早期的成功更多是運氣使然或者某一方面的暫時突出而成。
但所有人(包括年輕的成功者本人)都會形成一種認知錯覺,容易將成功者某方面的成功,當作這個人全方位的成功。
而成功所帶來的優渥環境也會對成功者形成過度保護,導致他們在自我歷練上造成缺失,從而為未來的人生路埋下意想不到的隱患。
這種過早到來的富足,是極其危險的。
就像溫室中被過度保護的花朵,一旦玻璃罩破碎,就是花朵的死期。
我們家族中有一位才20出頭的孩子(對我來說是孩子了),他憑藉自己的特長早早賺了相對多的錢,實現了財富自由。
親戚朋友們都誇他優秀、成功,以前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也常常以認識他為榮。
但是在我跟他的相處過程中卻發現,他本人其實非常自我,絲毫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與人相處的能力很差。
雖然本性不壞,但是如果扔到社會的大環境之下去謀生,是肯定要吃不少苦的。
不過就他目前的條件來說,他仍然是被保護在「溫室」中。
因為早早賺到了錢,他在經濟上沒有負擔又有足夠的支配權,所以他工作上也非常隨心所欲,稍微不如意就辭職。
這幾年下來,他換了很多工作,幾乎沒有積累到有價值的工作經驗,白白虛度了很多光陰。
如果他能在特長領域持續積累,能夠保證自己一直有錢賺,永遠給自己罩上「玻璃罩子」,那也許此生也不會受很多苦。
但是卻也少了很多與人為善的樂趣了。
但若是無法持續保證經濟上的獨立,接受社會的毒打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其實從為他好的角度,我仍然希望他能早一點經歷挫折,畢竟年紀大了再栽跟頭,後果是難以想象的。
不要賺快錢
處於貧窮當中的人特別容易亂了方寸,因為太需要錢了,所以什麼錢能賺都會不顧一切地去薅一點兒。
一個地方薅完了趕緊轉移陣地,接著再從零開始。
這是很多普通人賺快錢的常用方式。
現在最流行的”快錢“渠道大概就是各大平臺的「直播間」。
帶貨還有點技術含量了,起碼你要懂銷售技巧和平臺規則。最直接的還是要算直播間PK求打賞。
幾天前看某音一個直播博主分享,說他做直播PK八個月,收入穩定在好幾萬。
我也關注過一個年紀輕輕的網紅主播,每天晚上直播PK、跟網友聊天,已經在外面旅遊兩年了。
這種賺錢方式目前來看是合法的,合不合理我確實也不好說,畢竟這些主播提供的是網友們最在乎的”情緒價值“。
或者讓網友感覺親切,或者滿足了他們看美女帥哥、跟偶像近距離接觸的美好願望。
但是對於主播本人來說,這種”快錢”不賺為妙,至少不應該成為主要的賺錢渠道。
為什麼?
道理其實很簡單,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直播間PK和打賞這種賺錢模式是否能一直存在?它足夠穩定嗎?這個真的不好說,平臺規則一天一個樣,國家的打擊力度也是越來越大,快錢多的地方必然衍生出很多畸形的現象,導致ZC會不斷收緊。
而一旦哪天這種“快錢”不再好賺了,那些已經被“快錢”養廢了的人,又該何去何從?
董明珠曾經公開表過態,說格力永遠都不會做風投。
風投對普通人來說是賭博,但是對於一個大企業來說則是“快錢”機器。即使企業本身沒有風投經驗,但是有錢去僱專業的風投團隊,也能保證企業最大化獲益。
但是為什麼董明珠不要這塊“肥肉”?
董明珠最害怕的就是一旦習慣了賺快錢,就沒有人再安心做實業了。
做實業賺的一定是“慢錢”,它需要企業團隊認真做研發、耐心做產品、全心全意做售後。實業需要精耕細作,需要十足的耐心。
而賺過快錢的人,是不會沉下心來從點滴做起的。
“快錢”和“慢錢”的最大區別,就是“慢錢”具備真正能夠長期獲益的價值,而“快錢”不僅風險巨大,而且會吞噬一個人的耐心。
所以一定要對金錢有基本的敬畏心,對富足有足夠的警惕心。
我並不是說貧窮就好,要一直待在貧窮里。
人人都希望富有。
但是改變了對富足與貧窮的認知以後,至少你可以對現在壓抑、焦慮的環境有不一樣的看法,知道這一切的出現,都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