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維夫是以色列的工業中心,這座城市面對地中海,既幽靜又繁華,我酒店的房間正面對著海灘,每天坐在視窗可以欣賞美麗的海景。特拉維夫和所有城市一樣,晚上的夜景更加炫目燦爛。作為長期在外面漂泊的旅行者,我已經習慣了這種夜色。霓虹燈五光十色,幾乎每個城市都差不多,至多也就是所看到的人,膚色不同而已。不過,在特拉維夫,一個生意上的老朋友帶我去了一個地方,算是別有特色。我相信一般的旅遊者很少能走到的。
這裡是一個昔日的碼頭,隨著城市的發展,這裡已經成了新的城市中心。當地人把這座老碼頭原封不動地改造成了一個巨大的美食城(他們叫它餐飲碼頭)。看著一長溜的彩燈,朋友介紹說,“在這裡你想吃什麼都成!”我還是客氣了一把,沒有像在其它城市那樣,提出來去吃中國餐。跟隨著朋友的步子,先是觀看了各種小吃店,然後在一家寫著以色列美食的飯店停下。我們坐在月光下,聽著身邊的海濤聲,看著天上的月亮,然後再欣賞一下頭頂裝飾成星星的彩燈。我有點疑惑到底月亮是假的,還是星星是假的?朋友沒有讓我點餐,而是直接代我點了。以色列人非常好客,有點像是我們東北人那樣,點了一大桌子菜,我知道肯定是吃不完的。最後上來一大碗特色的麵條,甚至麵條上面還放了一雙筷子。我很驚訝,也很驚喜。我是北方人,麵條是我的favor。“嚐嚐怎麼樣?”朋友說。
我也不客氣,直接攪拌了麵條,挑起來送進口中,我再次吃驚,這不是上海的蔥拌麵嗎?口味幾乎一模一樣。吃了幾口,過了一下思鄉的癮,我才問,“這是專門為我做的嗎?”
“No,No。這個面就是這個餐館的特色。很多當地人專門來吃這裡的拌麵。”
我聽了真不知道該說什麼。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你說這是撞衫了嗎?還是以色列人從中國人學到這門手藝的?從麵條,到配料,再到口感,那火候把握得那麼好,我敢說(至少當時是這樣認為的)與上海杭州一帶的拌麵沒有任何不同。說起來真是稀奇,在Florence吃到的炸油餅,葡萄牙吃到的海鮮湯,幾乎和我們國內的味道一模一樣,很難說是誰引進了誰的特色,而只是人類發展中碰巧都發明瞭這種飲食而已。我不是美食家,也不是飲食研究者,所以這也只是我個人的直覺而已。
我無意中享用了一頓美餐,心滿意足地離開那個別有特色的餐飲碼頭。在這裡我都不知道我想表達的是這個碼頭的再利用好呢,還是我品嚐到了和家鄉一樣口味的拌麵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