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場機制有幾個問題還需進一步解釋。何以確定那個粒子是大明星,而不是普通的路人?又是根據什麼來確定明星的人氣大小的,即明星的等級的?即便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用實驗證明了新的粒子是希格斯波色子,也不能完全說明希格斯場機制就是可信的,因為還有另外一種解釋。
粒子的“吸附”現象並不一定說明希格斯場就存在。因為注意到上面提到了離子,而離子是帶電的,帶電的離子亦可以產生吸附,是人盡皆知的,就如同帶電的一個小物件可以吸附頭髮一樣,而且還有一種可能是由於粒子本身帶電,再加之自身的旋轉效應,可以產生類似龍捲風的吸附效應也未嘗不可能,而這也是一種場的存在,但卻未必就是什麼希格斯場。2020年8月7日星期五 17:30
今天早晨睡醒後,再次想起希格斯機制時,發現昨日的思考是有問題的。除了昨日發現的問題,連這“吸附”思想自身也是有問題的。
所謂的明星“吸附”效應有一個“時效性”的方面的問題。即當其吸附一定數量的粉絲到自身的過程中,也因考慮有“掉粉”的現象。而且,這些粉絲並非一直“吸附”在其周圍(這有點類似滾雪球,當“球核”較小時,其吸附的能力較強,表現就是越滾越大,。噹噹其滾到一定大的程度時,就開始表現出再也滾上去的現象,即一邊滾,也會隨之一邊掉落,即保持一定的平衡能力。透過此,我分析,球核所能控制的區域或場境是有一定範圍大小的,而不是無限的,如超出了其控制範圍,則雪球的質量就不會再增加。2022年2月15日星期二 14:01),而是當到了一定的時間段之後,這些粉絲會自動掉落,到最後,在一些條件之下,還有可能只剩下明星自身;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既然那個粒子是明星,其吸附後必然會出現一個類似於細胞團團塊,而此時還能稱為粒子嗎?顯然不能,因為此時已顯示出其可分割性。
那麼粒子的質量又是如何形成的,質量的形成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我初步的想法是當粒子失去部分能量時,就會形成一定的質量。為啥這麼說呢?這其實相當於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的逆用。任何事物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即有失才有得,這就是宇宙的平衡法則。 2020年8月8日星期六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