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位於南大西洋,英國與阿根廷素來有主權爭議。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動海陸空軍4000人,向英國控制下的馬島進攻,由於英軍在馬島力量不強,阿軍迅速佔領了全島。
為了鞏固和守衛已佔領的要地,阿軍就開始佈設地雷場。開始時,阿軍多以人工佈雷方式,設定了許多面積不大的防坦克、防步兵的混合地雷場。佈設得以塑膠殼地雷為主,有本國造的,也有西班牙、以色列產品,還有一些美國老式鐵殼防坦克地雷,型號雜亂不一。由於臨戰倉促,一些未經專門訓練的人員往往隨意埋上地雷了事。阿軍對於整個佈雷缺乏周密的計劃,未繪製雷場圖,也不設定雷場標誌物,僅作了簡單的文字記錄。
當4月中旬英軍特混艦隊出現在南大西洋海面時,阿軍便火急火燎實施快速機動佈雷,把所有部隊及可用器材都用上去。由直升機撒步的主要是義大利產塑膠放坦克雷和防步兵雷。由於時間倉促,組織不利,造成了雷場雜亂無章,許多地域重複佈雷。整個地區佈設的各種雷約2.5萬到3萬個.準確數字阿軍自己也統計不出 。
經過兩個月的海空大戰,英國人贏得了這場區域性戰爭的勝利。當英國人登陸佔領馬島,在島上悠然散步時阿軍佈下的大批地雷,卻使人望而卻步,舉足生畏。面積僅1.2萬平方公里的島上有近三萬枚地雷,使人舉步維艱。有些部隊便自行排雷。但是接連有數名士兵觸雷死傷,英軍不得不下令暫停排雷。
針對馬島情況,英軍總部制定出一套排雷方案,其中包括 :用探雷犬搜尋探雷器難以發現的塑膠地雷;用直升機拖著鐵鏈貼地壓爆;直升機在雷區空投大型導爆網以誘爆地雷;用履帶車輛前裝滾輪進行機械掃雷;火炮向地雷密集區射擊或空投集束炸彈引爆;焚燒草叢從而引爆地雷;等等。然而,由於馬島地形複雜,到處是亂石和長滿雜草的沼澤,加上有些方案副作用太大,這些方案均未付諸實行。 後來,英軍引進德國生產的“福斯特--4021型” 高敏度金屬探雷器。 這種探雷器效能先進,探測深度大,對僅有金屬擊針的地雷亦能探出。但遺憾的是,它靈敏度太高,在佈滿彈片的島上頻頻告警,令工兵真假難辨、顧此失彼。在使用探測器作業過程中,英軍先後有8人被炸傷,1人死亡 。
英軍萬般無奈,只得向美國求援。美國一家公司特為英軍趕製了10部 新型非金屬探測器,這是一種地雷於土壤質地不同從而發現他的探雷器。然而,一使用 卻大失所望;馬島的地質情況異常複雜,地下遍佈泥炭,大大小小的岩石或隱或露,探測器始終達不到預想的效果。除此之外,英軍還嘗試採用噴灑化學藥品等手段,甚至運用最原始的排雷方法--向可能存在的雷場驅趕羊群,但也仍然難以發現和排除地雷。最後,英軍只好集中力量清掃交通要道和重要地段,而把那些偏僻和難以清除的雷區,甩繩索、鐵絲網圍起來或設定警告標誌,暫不處理。對那些設在海灘、沙中隨潮汐時隱時現的地雷,因為沒找到理想的清除辦法,只能暫時擱置。
據有關報道披露,至今仍有數千枚地雷尚未排除,主要是幾種塑膠殼地雷。縱觀馬島之戰阿軍佈雷與英軍探、掃雷全過程,對以後也有些啟示:在當代區域性戰爭中,地雷在防禦作戰中,仍然是防禦者所青睞的手段之一,進攻方必須意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