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活佳選
廣東人會喝茶會喝湯,但說到喝酒就一般。
酒量不太行這個事是瞞不住的。
據此前首次發表的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顯示:
“從總體上看,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相對更好,藏族、蒙古族、彝族人民和河南人酒量居於全國前列,山東人酒量並不突出,福建人和廣東人排在最後。”
酒量如何和基因有關,但酒量不行卻並不代表廣東人不懂喝酒,也不代表廣東沒有好酒。
有粵菜,亦有粵酒。
廣東有極具本土特點的米酒,也就是白酒中的獨特分類,豉香型白酒。
01
肥豬肉和米酒組cp
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莫過於玉冰燒。
廣東米酒的傳統大本營在佛山,玉冰燒就在禪城區石灣鎮。
它最特別、最出名之處是在釀造的過程中會加入——肥豬肉。
這個釀造工藝是石灣陳太吉酒莊的第三代傳人陳如嶽在1895年時始創的。
蒸出的米酒倒入大翁後,大塊煮熟的肥豬肉摩拳擦掌整裝待發;八杆子打不著的兩者意外相遇後,在時間的催化下,迸發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
浸泡的過程促使你中有了我我中有了你,浸泡的結果便是1+1>2,甚至=3。
酒味綿甜柔和、酒香豉香濃郁、酒液清澈不再混濁。
此時的肥豬肉不再是豬肉檔上那肥膩的模樣,和米酒長時間糾纏後,有人說它變成了晶瑩剔透的冰塊,也有人說它變成了白玉色。
再疊加蒸餾的米酒俗稱燒酒的原因,這款酒被叫做“肉冰燒”,很直接,很接地氣。
這種過於直接的名字顯然存在著足夠的提升空間,在粵語中,“肉”與“玉”是諧音,因此後人就把“肉冰燒”,改名為“玉冰燒”。諧音梗永不過時。
米酒和肥肉的曖昧關係也承受住了現代冰冷儀器的分析和實驗。
“能吸附雜質,能與酒液融合形成獨特豉香酒香和醇化酒體,解決當時米酒酒液混濁且辛辣味重、刺喉等缺點……”
即聞起來香,喝起來沒有油膩的味道,反而是非常清爽。
一百多年過去了,這款肥肉釀的酒在如今白酒林立的時代中,依舊憑藉這個特點走進了年輕人的生活與認知裡。
玉冰燒是豉香型白酒裡的典型,但不是唯一。
02
“紅荔牌紅米酒,飲死曬滴好朋友”
目光移至順德,那裡是廣府紅米酒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清末民初,順德的德豐酒莊和裕興隆率先將大米搭配少量赤米,和傳統酒餅等原材料進行發酵。
赤米是一種特殊的大米,呈微紫紅色,“赤”又為“紅”,所以取名叫“順德紅米酒”。
當然,它也是用了肥豬肉一起釀造的。
上世紀50年代,德豐裕和興隆等20多家酒莊併入了順德酒廠,它也就順勢繼承了正宗的紅米酒釀造工藝和配方。
1987年,順德酒廠推出了新一代清亮透明的“紅荔紅米酒”。
清淡可口、酒體豐滿、綿甜爽淨,紅荔牌紅米酒在順德無往不利。
尋常人家家裡,一般都會備上一兩瓶,直接喝或者用來做菜。
順德美食的名氣和魅力,懂的都懂。
對於識飲識食的順德人來說,紅米酒是處理食材的絕妙武器,可去腥可添香可增鮮。
醉鵝、醉蟹等很多順德名菜的秘方就在於紅米酒。
炒菜之餘,直接喝也很過癮。
在順德老一輩的飲食習慣裡,紅米酒和生滾粥是早餐標配,也就是傳說中的“早酒”。
被紅米酒折服的也有其他年齡段的順德人,據他們所說:“這玩意兒跟喝水差不多”“口感清澈、略帶甜味,忍不住的話就是一杯又一杯……”。
大膽推測一下,這或許就是那句“至理名言”流傳甚廣的原因:
“紅荔牌紅米酒,飲死曬滴好朋友”
(表情包就不放了,懂的都懂)
有梗、便宜、耐喝、酒香,憑藉這些特點,紅荔牌紅米酒能把大部分對手擊垮。
除了玉冰燒和它的一生之敵——九江雙蒸。
03
九江雙蒸已經兩百歲了
九江指的不是江西九江,而是佛山南海區九江鎮。
紅荔牌和九江雙蒸的包裝、感覺都非常像,但兩者有所區別。
比如釀造工藝。
所謂“雙蒸”就是把由酵飯蒸出來的酒再倒入同量的酵飯中重蒸而成的酒。
“雙蒸”起著串香作用,即用首次蒸得的酒將續蒸酵飯中的香味物質抽提蒸餾入酒,從而使得酒香更濃。
這些複雜的釀造工藝早已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創於清朝道光初年的九江雙蒸酒,創立歷史非常久遠,出口歷史同樣如此。
其清末時便“起經水路輸往港澳及南洋等華人移民聚集區”。
今年剛好是兩百週年,大手筆的九江雙蒸在營銷方面上一樣不落。
和其他的廣東老品牌聯手造聲勢:欖菊、廚邦、格蘭仕……
辦晚會:請了不少《外來媳婦本地郎》和《七十二家房客》裡的知名演員;
也拍了一些很有大片質感的廣告,甚至出動了500架無人機,空降廣州二沙島,來了一出隆重的慶生大戲。
04
廣東米酒,值得
這些具有濃郁的本土特色的米酒確實值得被更多的人看到。
相比於在商務宴飲上有滿滿存在感的其他型別的白酒,與運動激情高度捆綁的啤酒,和優雅體面緊密相連的葡萄酒,這些米酒樸素、簡單、接地氣,且煙火氣十足。
自己喝、炒菜放、拜神用、泡酒加、當伴手禮…… 它們存在於廣東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據有關資料統計,2020年,九江、玉冰燒、紅荔三大米酒品牌合計年產值近30億元。
不過,繁華之下,也有近憂。
在廣東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本地酒水行業飛躍式增長的同時,外省各家酒企同樣也蜂擁而至。
外省酒企進來不難,本地酒企想出去卻不易。
米酒本來就是極具地域特色的品類,何況這種豉香型白酒還是廣東地區多特有的,極為體現廣東人的飲食習慣和愛好。
正如一位資深米酒從業人士說過:“廣東米酒一直無法走出廣東,主要是因為米酒沒有可以通行天下的共性的東西去讓北方消費者接受。”
本地米酒品牌在考慮如何走向全國的同時,還該考慮如何走向年輕人。
從這麼些米酒的包裝、價格方面就能看出它們產品低價化、低端化,主力消費人群也很明顯:中老年男性消費人群。
隨著他們漸漸變老、年輕人和外來人口越來越多,這種固定人群的消費紅利不會是永恆的。
微醺經濟催化下,各種低度米酒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它們好看、好喝、好玩。
喜歡網上衝浪的年輕人注意到了它們,傳統老字號也得注意到才行。
轉型和升級雖迫在眉睫,但只要拿出足夠的誠意,這些超越百年的積澱總會被更多的人看到。
比如,“今晚出來飲一杯肥豬肉釀的燒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