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古裝劇造型,真是一個比一個沒眼看。
小時候還願意學電視劇披床單演戲,現在卻只能在古裝博主影片底下刷一句:建議國產古裝劇學習。
每一個時代的武則天造型可以說是審美代表,她是啥樣,同時期女性古裝造型就基本啥樣。
那為啥這幾十年女性古裝造型能從那樣到這樣呢?
我們今天就用武則天的造型來好好說道說道。
1995年,電視劇《武則天》上映,劉曉慶從少女武媚娘一路演到了武后臨終。年齡跨度之大足見演技之強悍。
劉曉慶的五官大氣雍容,天庭飽滿,濃眉鳳眼厚唇,一看就是做有錢有閒手握大權的闊太的長相,即使因為年齡的原因面板鬆弛,就從眉眼看依然深邃動人。
而同時期的古裝女演員同樣愛選這類面中飽滿的女演員。因為面部豐盈則顯得輪廓柔和,更有古典女子之美。
在楊樹雲擔任髮型,毛戈平負責化妝,李建群負責服裝設計的把控下,造型效果確實是驚為天人。
super前衛的小煙燻,鏡面唇,加上捲曲的鬢角和華麗但不繁複的首飾,塑造了一系列大明宮裡的美麗少女。
而根據演員本人長相設計的造型,也讓美女如雲的宮中每個人都美得有自己的特色。
還是以劉曉慶飾演的武則天為例,毛戈平的化妝技術突出了劉曉慶五官裡的明豔和飽滿,而年齡的變化更是透過妝容的改變盡顯無餘。
楊樹雲在髮型上面也是大下功夫,不僅盤發做到位了,首飾妝點也是繁複多樣但是不雜亂。
少女時期的武媚娘是比較平的柳葉眉,全包眼線加上偏向杏色的鏡面唇,眼尾一點點呼之欲出的紅色,雙環忘仙髻和紅色髮帶與整體跳脫可愛的造型相映襯,這時候劉曉慶的鬢角並不明顯,她的臉型反而顯得她嬌憨明媚。
成為妃子之後,成熟的妝容裡眉毛更加圓潤下垂,眉毛和眼窩陰影處的連線感強,整個面部的線條都更加流暢。
眼妝是煙燻妝,唇妝更紅更豔,逐漸梳高的髮髻上鋪滿金飾,服飾的顏色也讓這些金色飾品閃閃發光,顯露出寵妃的雍容華貴。
而老年妝裡唇色更深更濃,整個面部突出強調年齡帶來的面板褶皺和陰影,眉毛平而收尾凌厲,髮髻的高度也平緩下來,以金紅色的飾品作大面積的點綴,太陽穴處幾縷恰當的白髮凸顯年齡,而金橙色服飾既是是天家威嚴的顯示,也讓面板更加暗淡。
這一部《武則天》被稱為是“混合五十年代好萊塢明星妖媚魅力和80年代清新氣息結合之作”,服裝和唇彩用色大膽,陰影細膩,化妝和服飾、髮型配合非常協調流暢。
彼時,國產劇起步還不久,剛過幾十年,改開也沒多久,電視劇的化妝造型還保留著七十年代一些戲曲藝術的習慣,藝術還不成熟。
所以好萊塢審美,戲曲審美,以及參考唐代古墓壁畫裡記載的髮型審美共同塑造了劉曉慶的武則天。
歸亞蕾體型偏瘦,所以能看到面頰不如劉曉慶飽滿,氣勢稍顯微弱些。但是這版武后更多的是為了表現其睿智與母性,而歸亞蕾的演技很大程度彌補了觀眾對於造型的不滿。
而且看同劇的其他女演員,還是不難發現這種中式圓潤審美的存在。
2003年,賈靜雯在《至尊紅顏》中飾演的武則天是港臺審美下出挑的美人。
由吳寶玲擔任妝發下的審美,妝已經清淡了很多。去掉了層層堆疊的複雜髮型和煙燻妝出來的武則天清甜大眼,氣質柔軟。
但古裝偶像劇的苗頭在此時已有展露,除了武后人設變得和臺劇女主一般傻白甜以外,還有一些現在看起來匪夷所思,但是當年莫名覺得合情合理的造型出現。
比如那套朦朧抹胸透紗俏尼姑的造型:
那一時代,部分港臺影視劇化妝師北上和內地劇組合作,其中就包括這位著名的吳寶玲。作為熱衷於把現代材料和古裝造型相結合的設計師,在她的手下誕生了一大批古裝Y2K。
除了比較出名《小李飛刀》裡林詩音的扇子頭,
羽毛、蕾絲、流蘇、串珠等等流行現代材料都曾經出現在她手下的妝造裡,雖然有時顯得塑膠感和奇怪,但整體還算和諧,而且也貼合人物。
《刁蠻公主》裡的蕾絲和網紗,《歡天喜地七仙女》裡是羽毛和水鑽,小時候簡直不能再喜歡。
以《風雲》來說,除了各色蕾絲和髮帶,筷子髮飾和水鑽青蛇髮套都不算什麼了,頭髮上綁兩個捕夢網才是最最奇怪的。
不過這種獨具個性的造型風靡一陣之後很快就被另一陣更大的風颳過了。
新時代,它來臨了。
殷桃在《武則天秘史》裡的飽滿可人,那種狐媚子小妖精的韻味天成,怎麼都擋不住,比起幾位前代更突出的是幼態和少女感。
妝發設計頗具現代感,網紗塑膠大花和臉頰間的桃花小愛心花鈿,這也是時代趨勢了,手機濾鏡帶來的影響逐步發酵,中日韓都邁向了因特奈新世代,mini瓜子臉和無辜大眼成了時代最in妝容無法避免。
戲曲藝術裡的鬢角造型也重回舞臺,這時候已經不是受到戲劇藝術的影響,而是純粹用於修飾臉型,以達成瓜子臉,或者“巴掌臉”的視覺效果。
殷桃除了演武則天,還演過楊貴妃。殷桃在這部劇裡妝造更豔一些,胸脯、鎖骨和肩部線條都大大方方露了出來,性感和少女感矛盾地碰撞著。
服裝佈景在數十年的古裝劇拍攝積累下已經在工業化階段裡打起水花,膠水頭套 and 塑膠大花的敷衍感日顯,服裝顏色也向俗裡俗氣大紅大紫的方向發展,已經能夠逐漸窺得後來量產古裝劇裡墮落的塑膠佈景和五毛特效的先機。
《武則天秘史》裡三代武則天能隱約看見武則天一脈發展史,從老年一輩武則天斯琴高娃的霸氣凜然和母儀天下,到中年的劉曉慶深邃沉澱感,一直到殷桃這類的臉蛋飽滿的可愛狐媚小甜甜。
就算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國產古裝劇的審美也一路向白幼瘦狂奔而去。
同期的大花孫儷與佟麗婭等,都在向上一個美好時代回望,孫儷在《甄嬛傳》中清宮劇的造型由服裝指導陳同勳和化妝指導陳敏正合作完成,細膩精緻,貼合人物的造型,讓眾多明星留下了絕美的清宮造型,同團隊所製作的《蒼穹之昴》的造型也大受好評。
佟麗婭在《母儀天下》中的造型和在《宮》裡的造型對比預示了接下來要到來的風暴。
那之後,就不得不提到那個以一己之力改變了國產古裝劇審美的男人。
於媽早期的優秀作品《宮》裡幾乎囊括了那個時候流行的一切。
大冪冪,古裝穿越劇,韓式平眉和熒光色的嘴唇子,影樓風的服裝和千劇一面的橫店佈景,甚至還有auto tune的電音ending。
這些東西太多太全,甚至能夠直接嗅到21世紀10年代的時代之風。
2010~2015年是一個神奇的過渡期,從《宮鎖心玉》到《步步驚心》,從《甄嬛傳》到《武媚娘傳奇》,古裝劇的妝造水平天旋地轉,一部劇裡一個樣,百花齊放沒有盡頭。
你能看到用心的妝造貼合劇情,把人物襯托得真實無比,你簡直毫無理由懷疑劇中發生的一切是假的。
不那麼用心的妝造彷彿在和劇情打架,人物的一舉一動都試圖把觀眾從劇情裡拽出來,以獨具一格的存在感大聲說道:“看我,看這!假不假?夠不夠假?”
2014年,冰冰出演的《武媚娘傳奇》,這部劇由《甄嬛傳》的造型師陳敏正擔任造型,經歷了網遊風廉價造型的洗刷和於媽式審美的震撼,這位恐怕也是暈頭轉向了。
從武則天走向武媚娘,從《大明宮詞》裡的複雜深沉的女皇帝搖身一變成為秀場上穿著古裝的傻白甜嬌嬌女,古裝劇那些人來來去去,舊的款款離去,新的閃亮登場。
除了看得到膠水反光的頭套,還有顏色浮誇暴走的服裝,高飽和度的豔麗配色,加上洛可可式的胸託和束腰向觀眾時刻不停地推選美麗乳溝。
我好暈,我在哪兒,我到底在看什麼?
這是一個不懂得收斂的時代,冰冰的妝容誇張到像是從現代的時尚雜誌裡直摳下來的,實在缺少了一些古裝劇的氣派和韻味,蛇精臉的審美和毫無死角和層次的打光蹉跎了年華歲月。
看看同時期的《羋月傳》和《錦繡未央》,依然是延續了這種滿頭珠釵,大紅大紫。
《羋月傳》裡奇異的服飾和飛向眼角的眉毛,甚至還有白鶴少年(已黑化),很難相信妝造依然是《甄嬛傳》的兩位老師,看了真是眼前一黑。
當然,向來願意接受批評的造型師在長時間大紅大紫刷屏的電視機前終於也是冷靜下來,開始思考化繁為簡的真本事。
於是從《風起洛陽》中詠梅飾演的武則天身上能看到前後幾年的古裝造型環保化理念。
支援限塑令,減少頭飾預算,so打造了港星古裝傳奇的張叔平開啟了他的內地“梳平模式”:
一八字劉海/大光明,一丸子頭/高馬尾/半高馬尾,一發冠/髮帶/髮簪,兩個鯰魚鬚鬚足以。
只要按照這個公式,甚至可以套上近幾年任何一部古裝劇。
當然,對自己髮際線沒有信心的女明星大可不必也跟著梳平,直接帶著從秀場和紅毯複製貼上的美麗現代妝也可以開工。
妝容自帶,髮型隨便。造型師們再也不用花幾個小時死磕髮型,再也不用翻閱古籍資料尋找妝容靈感。
幾十年的花團錦簇終於是重回自然。但這一切真的是合理的嗎?
過去的妝造是妝為人專門打造,現在的卻成了人為適應一模一樣的妝造。
當然,頗用心思的劇還是有的,這裡也不能一竿子打翻。
觀眾想看到的絕非敷衍的妝造,只要一部劇的服裝造型用了心,大家都能看到。
只是觀眾都快盤出包漿了,只能在這幾部中間流轉也是頗為為難。
設計/視覺: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