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並不神秘,是一個人出生時間的歷法轉換而已。
舉個栗子,公元1990年一月一日凌晨0點0點01分,也是農曆1989年臘月初五子時,同時也是:己巳年,丙子月,丙寅日,戊子時。
這裡的1990年1月1日0時,用的是公曆或者說西曆,一年是365/366天,因為是按照太陽的變化週期/地球圍繞太陽轉的週期,而,確定的歷法,所以也叫陽曆/太陽曆。因為是西洋傳過來,早年也稱洋歷或者西曆。現在用的公曆標準名稱是是格里高利曆。我國從1911年的民國元年開始使用。
而農曆臘月初五子時這個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陰陽合曆。陰曆又稱太陰曆,是以月亮的圓缺為週期建立的歷法,比如農曆的每個月三十或者初一,肯定是最黑的夜晚,而十五/十六的夜晚,月亮肯定是又大又圓。按此規則確立的歷法就是陰曆。
為什麼我說農曆是陰陽合曆呢,因為中國的農曆,還要照顧地球太陽的公轉週期的事,所以每隔三年就潤一個月。月亮圓缺週期為29.5天,一年12個月,就是355天,這樣每年就大約差10天。三年潤一次,大約就能補齊回來,所以平年是355天,閏年是384天。這樣既考慮了月亮(太陰)的圓缺,又考慮了太陽的週期,固稱陰陽合曆。
因為農曆以寅月為正月(第一,起始),這個是夏朝時候第一次出現的正月,所以又稱夏曆。夏朝建寅,商朝建醜,周朝建子,秦朝建亥。
大家看到這個亥子醜寅,就是傳統文化中的十二地支之四。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比如我們熟知的甲骨文中記載的商朝君主們名號,武庚,太甲,帝辛,都是以十天干命名,帝辛,就是商紂王,有個漂亮媳婦妲己。大家注意啊,妲己排名第六啊,怎麼來的?數十天干順序,看看己排位就知道了。
利用天干地支來排列順序進行紀曆,就是干支紀年法。這也是一種太陽曆,所以你看,每年的立春都在公曆的2月4日左右,夏至都在6月23日左右。因為他們都是太陽曆。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陽與陽配(排位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陰與陰配,進行數學的遍歷組合,就出現了60組數,以甲子開頭,癸亥結尾,俗稱60甲子。
將60甲子應用到年月日時的計數中,稱作干支紀年法。
在中國的儒家六經中的春秋起始年代,魯隱公元年,既公元前722年第一次使用干支紀年法。
干支紀年法是以二十四節氣為分隔點。一節一氣就是一個月,比如說,立春節,雨水氣,合起來這個月就是寅月。一年共有12節12氣,共12個月,大約為365.25天。
以六十甲子命名。比如以上咱們舉的例子。己巳年,丙子月,丙寅日,戊子時。
一個人出生時刻,以此法來紀時的話,就會一共有八個字,俗稱八字,因為分別在年月日時四個類別上,稱四柱。合稱四柱八字。實際上四柱和八字是一個意思。
大家看到了吧,四柱八字根本不是什麼迷信,而是古代科學的最集中體校的天文曆法。
這一章就介紹到這,我們下一節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