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開創了“無人化”的服務場景……
智慧安全服務、霧化消毒、炸薯條,漢堡、炒鍋、煲仔飯等都有“智慧”系統操作……
制咖大師——取豆、稱重、上水、沖泡……4分鐘的等待,一杯暖心咖啡便可享用;名廚大師——投料、翻炒、裝盤、出餐等全自動一體化。
智慧技術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從“自動化”到“無人化”:無人駕駛、無人商店、無人食堂……,今天,這些都已經在社會實用層面呈現了。
有人說,任何發明創造的初衷,就是實現人的“省力”與“懶惰”。
照這樣發展下去,人會被機器搶走“飯碗”嗎?
人和機器的關係非常微妙。人越聰明,做出來的機器也越發達。機器的誕生是人經驗和智慧的凝結。機器的進步和人的進步是同時發生,同時前進的。
機器的發展不是凝固、停滯的。人將會一直探尋“機器”發展的未來,使其更加聰明、更加智慧。所以,人不會“閒”下來。
有了新能源汽車,就誕生了“新能源維修人才”;有了無人駕駛汽車,就會誕生“無人駕駛汽車維修人才”。
智慧裝置的發展、改進、進化、升級的過程,需要大量的“人”。
未來,某些行業的“飯碗”會被機器搶走,但,另外一些行業又會增添新的“飯碗”,需求更多的人。
人不會被機器搶走飯碗,因為機器也離不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