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漢軍中存在兩個“楊文魁”,一個被冠以“道員楊文魁”,一個“佐領楊文魁”,這其實是兩個不同的人,但是經常被人搞混。
“道員楊文魁”,隸正白旗漢軍,是楊必登家族的人,具體來講是河南巡撫楊宗義的長子,其親弟楊文坤,曾任都察院僉都御史、正白旗漢軍都統;其堂侄楊應琚,曾為雲貴總督,東閣大學士;曾祖父楊必登是靠科舉入仕,但終生都是小官;到其祖父楊朝正,才外放東昌知府,開啟這個家族幾輩封疆大吏之路。
這個“道員楊文魁”,主要生活在雍正年間,可能也到了乾隆初年,一輩子都在地方官系統,當的基本都是小官,最大的就是個道員,具體哪個道,目前沒有查到檔案。
而“佐領楊文魁”則完全不同,楊文魁父親楊官最晚大約在天聰年間就投奔了皇太極,崇德七年佐領就有了楊文魁,他父親在明末是個副將,他年輕時候也襲副將,後因故革職,再後來歸順清廷。
順治實錄卷之三記載:順治元年甲申春正月 丁卯 ○以明革職副將楊文魁為二等甲喇章京。
○壬午。以考滿稱職加二等甲喇章京工部侍郎楊文魁為一等甲喇章京
康熙二十三年,任臺灣鎮總兵;
康熙二十六年,任正黃旗漢軍副都統;
康熙二十七年,任正黃旗漢軍都統,至康熙三十二年去職。
所以,官場路線也很清楚:崇德7佐領→順治1二等甲喇章京→順治1一等甲喇章京→康熙23臺灣總兵→康熙26副都統→康熙27~32都統。
佐領楊文魁,實際最大官職為都統,而且主要生活在順治、康熙時期,主要任職都在八旗內部為主,外放時間並不長,只有三年而已。
綜上,兩個楊文魁還是很好區分的:主要政治活動時間不同,一個在順治、康熙時期,一個在雍正、乾隆時期;任職差異很大,一個主要在八旗內任職,一個主要在外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