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年,大明亡了,在大明亡國的前半個月裡,發生了這樣的鬧劇——
軍餉沒了,崇禎求大臣捐款。
內閣首輔魏藻德,從一介書生到狀元,不到3年做首輔,千鈞一髮之際走馬上任,大明政壇的一顆明星,狂瀾既倒清躬挽,扶大廈將傾師令扶——捐了500兩。
國丈周奎,崇禎先將其封侯,指明讓其捐10萬,國丈也打算給百官做個表率,於是——捐了1萬兩,女兒周皇后看不過去,拿出5000兩給父親,結果周奎還在其中拿走2000兩,最後捐出1萬3千兩。
有百官的把自家鍋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練攤,有的在豪宅門上貼出“此房急售”,反正就是告訴崇禎,我是個清官,雖然沒錢,但我砸鍋賣鐵也想給咱大明捐點錢。
在這次皇帝哀求權貴們捐款救國的運動中,總計募捐20萬兩。
好吧,或許這些人本來就沒錢,但是大順軍進入北京城中,故事卻發生了翻轉——
魏藻德城破時馬上投降,李自成問他:你為什麼不去殉死?答曰:“方求效用,哪敢死”,可惜,被拒絕了,在劉宗敏的威逼下交出白銀數萬兩。
國丈周奎,被闖軍抄出了無數奇珍異寶,拉了幾十車,光是現銀就有53萬兩。
大明亡後,大順進城,幾天之內,得銀7000多萬兩。
500與數萬,1300與530000,200000與70000000,這差距怎麼來的?
錢是我的
國是你的
出工就行
何必出力
我們在生活中亦是如此,很多工作中出工不出力的現象是因為我們只對自己的崗位負責,如此,便不會有信任和共識,如此,勢必是一盤散沙,如此,一遇危機必然在互相指責中同歸於盡。
那該怎麼辦?
其實很簡單,把對崗位負責改成對事負責即可,以小團隊為單位去承擔事情,團隊以2人~4人為宜,團隊內部無級別有分工,相攜進退,資訊互通,榮譽共享,責任同擔,保證完成,鼓勵創新。如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