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春天小雨,在寒冷的冬季的野草開始從土壤中冒出了頭,將農村重新裝扮得盎然新樣,也使得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在味蕾上得到了綻放,而這些美味自然是野草中的精品,且在如今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說到野菜,不少朋友腦海中想到了薺菜、香椿、馬蘭頭等,畢竟這些野菜在民間也是十分常見,分佈得也廣泛,十分容易採摘到,可能大家不知道,野菜種類可不止這些,起碼有百多種,上千種,又或是更多,都十分美味,每個地區存在的飲食習慣不一樣,所以也至於有些野菜不被大家深知,只存在於某個地方。
而就有這麼一種野菜,葉子像豬毛,卻是民間極品野菜,含鈣量高,如果看到趕緊摘回家。
(豬毛菜)
名字雖然很普通,但也容易懂,叫“豬毛菜”,因為它的葉子長得確實像豬毛,所以名字就是這麼得來的。
別看它看名字不咋地,還有點難聽,價值卻不低,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或許也會對它有所認識。
豬毛菜是藜科豬毛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和松針一樣,都是披針形的葉子,不過相比於松針,它的葉子則軟不少,不過這是幼株的葉子,等到豬毛菜老了之後,它的葉子就會變硬,呈尖刺狀,這個時候就很扎人了。
(豬毛菜的嫩莖葉,可像豬毛?)
在豬毛菜花期之前(花期在7月到9月),它的幼苗嫩莖葉可以作為野菜食用,也就說春季都可以採摘,不過想要採摘到最好吃的豬毛菜,則是3月份,這個時候的豬毛菜是最為鮮嫩的,也最好吃。
作為一種野菜,豬毛菜有著悠久的食用歷史,曾是廣大農民朋友採食的一種傳統野菜。在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就經常摘來吃,當時爺爺還說過,在饑荒時期,豬毛菜可算得上是窮苦人的救命菜呢!
(採摘的豬毛菜)
當然,豬毛菜現如今在民間也依舊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原因自然是因為好吃,焯水之後,無論涼拌或是清炒,都十分的美味。最好的吃法,自然是做成餡兒來包餃子或包子,畢竟,萬物皆可包嘛,豬毛菜焯水之後本身是清香味,做成肉陷,既能蓋住葷腥味兒,還能讓煮出來的餃子或蒸出來的包子有一股清香味,十分美味。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豬毛菜的營養價值高,還有很高的含鈣量,僅比高鈣菜低那麼一點。
(豬毛菜焯水後)
除此之外,豬毛菜更是藥用植物,有平肝潛陽、潤腸通便、降血壓等作用,對於上年紀的人來說,便再適合不過了,既能補鈣,又能潤腸通便、降血壓的食療,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豬毛菜依然受到人們喜愛。
既然有這麼多的好處,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地方的朋友不知道它呢?就是因為豬毛菜在的分佈區域不廣,主要分佈於我國的西北及華北地區,如河南、山東、江蘇、甘肅、青海、陝西、山西等省,而豬毛菜本身又耐旱、耐鹽鹼,故而多喜歡生長於鹼性砂質土壤上,所以很多地方都沒有這豬毛菜,與至於很多地區的朋友都不知道豬毛菜這種極品野菜了。
(豬毛菜豬肉餡的餃子,美味啊)
豬毛菜在每年2月底開始生長,3月初是它最為鮮嫩最為美味的季節,若在你家的家鄉,見到了記得趕緊挖回家,不然等過了時間,它就不好吃不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