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多少錢,其實很簡單——不是看他有什麼車,有什麼房子,而是去看他做什麼樣的工作就可以了。
——村西邊老王
之前有一個女粉絲諮詢我,說她的前男友是富二代,我問她前男友自己是做什麼工作的?她說是賣保險的。
聽到這句話——我直接說——那他不可能是富二代。她很驚訝,問為什麼?
其實原因很簡單,只不過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這個意識。只是透過這一個資訊,我就能得出兩個結論——
01,她前男友家裡沒什麼錢。至少不是富二代,至少不像她以為的那樣有錢,或者不像她前男友自己說的那樣有錢。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真正的富二代會去賣保險。不用大富二代,小富二代都不會去賣保險的。
02,如果這樣的一個條件,她都覺得是富二代,那麼我可以得出第二個結論——那就是她家的條件更差了,以至於她會認為對方家裡是富二代。也就是說,貧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你覺得一個家裡條件一般的人是富二代,那麼說明你更窮。
再引申說一下——那麼僅憑藉這一個資訊,她前男友家裡大概有多少錢呢?我個人憑經驗估計——淨資產最多不會超過2000萬,即使家裡是做生意的,大機率淨資產的大頭是一個房子,和一個有負債的廠房。家裡能沒有壓力拿出來的現金,應該不會超過300萬。甚至有可能壓根拿不出什麼錢來,也就是說可投資資產在在0到300萬這個區間裡。
真正的有錢人是不會去做小生意的,也不會去做商業效率低下的生意的,更不會去做一個沒有前途的打工的工作的。也許他做一個小生意可以賺到錢,可以變成更有錢的人,但是至少在他去做這個生意的時候,肯定是沒什麼錢的。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你每個月父母每個月給你10萬塊錢零花錢,你還會去一個月薪2萬的崗位上打工嗎?不可能。與其每天花12個小時上班加班賺那兩萬塊錢,還不如直接開著跑車去泡妞了。
因為這2萬,對他自己來說,價效比太低,對他的家庭來說——增量等於0,因為2萬還不夠他自己花的,對家庭無意義。
所以一個人的家裡有沒有錢,看他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他每個月從家裡拿到的生活費,不可能超過他的工作的工資。那麼你透過他的工作,就可以判斷出他的家裡能給他提供多少支援,就大概知道他家的情況了。
絕大多數人是沒見過真正有錢的人的,更沒見過真正有事業前途的人的。他們評價一個人有沒有錢來自於——他開什麼車,住什麼房子,或者僅僅是現在的工作工資多少錢。這個格局太低了。
當年谷歌的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其實都是李開復從以前的微軟亞洲研究院挖過來的同事——林斌。當年移動網際網路來的時候,林斌想自己創業,做一個耳機品牌。然後雷軍跑過去跟他講了一段話——說——做耳機挺好的,但是這個生意太小了,做來做去作幾年沒啥意思,我們投資一個就行了。沒必要自己花精力做這個。
於是雷軍帶著他一起做了小米。林斌現在是小米集團總裁。
很簡單的邏輯——一個人有多少錢,可以從他現在在做什麼生意就能看出來。
一個有1000個億的人,是不可能跑去做餐飲的,他一定是去做網際網路或者電動車。一個有100個億的人,是不可能跑去做微商的,一定是去做房地產或者金融。一個有10個億的人,是不可能去做自媒體的,他一定是去做白酒快消品的。一個有1個億的人,是不可能去做廣告公司去做MCN的,他一定是去做餐飲的。
當然,裡面的具體行業的例子只是打個比方。
但邏輯是這麼個邏輯——就是任何一個行業都是有上限,一個品類本身就決定了這個賽道有多大。任何人都想賺更多的錢,而且是上一個臺階的錢,所以他現在做的事情,一定比他之前的錢高一個數量級。
所以為什麼許家印寧願花大錢去做電動車,也不願意去做餐飲、微商、自媒體這種現金流非常充裕的行業?因為太小了。許老闆賺資本升值的錢賺習慣了,賺大錢賺習慣了,壓根懶著為了那幾千萬一兩個億的利潤費半天勁瞎折騰。還沒他一套大別墅貴呢,做起來也沒意義。
許老闆只喜歡做能夠快速起量、能夠批次拿地、能夠快速上市,然後股票上漲的生意。
就像我做自媒體,是因為我以前是打工的啊。雖然我的工資還不錯,雖然我也參與過創業,但是我之前是做合夥人的,合夥人說白了還是打工的。
那我花精力去做自媒體,是因為比我打工的時候收入高一個數量級,我才會做的啊。不可能比我以前的工作收入低一個數量級我才會去做的啊。
就像現在想做自媒體的人——無一例外——全部是打工的人。因為他沒有錢,所以他才會覺得一年賺個一兩百萬,幾百萬很多。可是如果你本來就有10個億,別說10個億了,你本來就有1個億,你都不會來做自媒體的。
就像做微商的人,他在做微商之前不可能有太多錢的。因為這個東西的上限就是一年大幾百萬一千萬而已。而且還不穩定。沒準去年有,今年就沒有了。如果你本來就有一個億,你根本不會做這個生意的。
所以一個人到底有沒有錢,有多少錢,什麼量級。根本不需要看他開什麼車住什麼房子,那都是可以作假的。
而且有個豪車就是有錢人了嗎?勞斯萊斯也不過幾百萬而已。如果你心夠狠,就想炫富割韭菜,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可以買得起的。就當投資了。住個豪宅就是有錢人了嗎?也許他以前有錢,後來賠了呢?但是還住在那個豪宅裡,不也很正常?
這種人我們見多了。住湯臣一品和深圳灣一號的,很多人其實手裡連500萬都沒有。賺錢早,買得早,後來生意不行了,還賠了很多錢,其實沒什麼錢。這種人是很多的。尤其是很多old money都這樣。時代變了。賺不到錢了。
同道大叔當年做星座自媒體,把賬號賣了3個億,他自己拿了1.7億現金。後來他想收購我朋友開的一個消費品公司,來公司聊了下,我就不說什麼公司了,做電子消費品的。他就說過——他現在對於賺小錢的生意已經不感興趣了。
為什麼?
你都有2個億了。你都有1個億了。還累死累活的去做一個一年天花板就是賺1000萬的生意,你累不累啊?你把1個億存銀行,光利息就400萬,買個基金做個理財,光利息都700萬。你還會累死累活去做一個一年賺1000萬的生意麼?
不可能的。
有1個億的人,肯定是想做一個能透過兩三年三四年努力能賺10個億的生意。有10個億的人,肯定是想透過三四年四五年的努力,做一個能賺100億的生意的。
就像雷軍當年,當年金山上市了,他就辭職了。然後3年沒工作。半退休狀態。他都懶著去做一個小生意。為啥?太消耗自己了。
因為如果你很有錢,你故意去做一個小生意,其實對你不會有什麼幫助,因為對你的視野、人脈和精力,都是一種消耗,而且你還賺不到錢。因為你做了半天,沒準還沒你理財收入高。那你那麼累幹嘛?
所以雷軍跟林斌說——不要做耳機的生意,投資一個就行了。沒必要。
所以雷軍後來去做了小米——這是一個可以做到幾千億市值的生意,自己可以賺1000億以上。這才值得他去做。
然後他現在去做電動車了。
為什麼?
媽的因為電動車的上限是特斯拉——可以做到1萬億美元以上,未來10年可能能做到10萬以美元以上。這才值得一個超級富豪去做。
所謂的降維打擊——只存在於沒那麼有錢的人,他沒辦法,只能降維打擊,去做一個更小的生意。真正的有錢人是不會降維打擊的——他一定是去做升維的生意。
你沒錢,讓你去做直播帶貨,你能一年賺2個億,你肯定去做,你讓馬化騰馬雲丁磊去做直播帶貨——他肯定不去——為啥——他他媽的太有錢了——你讓他每天直播6小時,每年賺2億——這對他來說是賠錢。他賣個0.05%的股票——2個億就來了。他累死累活做直播帶貨幹啥?
2個億還沒他的一年存款利息多。你說他會去嗎?
所以你看——羅永浩欠債了,他才會去直播帶貨。李國慶被公司趕出來了,他才會去做直播帶貨。薇婭李佳琪以前沒錢,薇婭破產了,李佳琪以前就是一個櫃檯小哥,所以他們才會去做直播帶貨。什麼雪梨這種人,以前就是一個窮人,要不是跟王思聰談戀愛,誰知道他?
你看看王思聰會去做直播帶貨嗎?王思聰自媒體平臺幾千萬粉絲,他才懶著幹這個。還沒每年萬達分紅的十分之一多。他幹這個幹啥。
所以什麼人幹什麼事。
你有10萬,你就去做餐飲。你有100萬,你就去做自媒體。你有1000萬,你就去做個快消品,你有1個億,你就去做個網際網路公司。你有10個億,你就去想辦法開發個樓盤。你有100個億,你就去做個高科技公司。你有1000個億,你還跟夫妻店拼成本開蘇寧小店——那你就是傻逼。
這就是成功的邏輯。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想知道更多關於社會、財富和人性的底層邏輯嗎?2022年,我們一起來提升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