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常熟一對情侶,為了共度一個別出心裁的情人節,花了1500元,在網上購買並且服用了一種叫“神仙水”的管制藥物GHB,雙雙被處罰,在今年的情人節成為了熱門話題。
GHB(y-羥丁酸),液體,無色無味,服用過量,會使人迅速昏睡,並暫時失憶,也叫“聽話水”“誘惑水”,與古典小說中的蒙汗藥極其相似。
《水滸傳》中就有多處寫到蒙汗藥,最精彩的當屬“母夜叉孟州道賣藥酒”這一節。
武松來到十字坡,一下子變成了話癆,而且還挺會撩妹,與大家心目中的人設反差很大。金聖嘆在此處評道:“其語溷褻之極,已入風語矣。”
讓我們窺個究竟:
當孫二孃取來一籠饅頭,武松便開始了絮叨:
“酒家,這饅頭是人肉的,是狗肉的?”
“我從來走江湖上,多聽得人說道:大樹十字坡,客人誰敢那裡過?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卻把去填河。”
接著問這饅頭餡內怎麼有毛,像人小便處的;再問你家丈夫怎麼不見呀;最後感慨你獨自一人在家也真寂寞。
如此戲弄孫二孃,此時的母夜叉早已將怒火化作成了蒙汗藥。
果不其然,那婦人虛轉一遭,便出來拍手叫道:“倒也!倒也!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孃的洗腳水。”
那麼,這麼厲害的蒙汗藥,到底是什麼?
蒐羅史籍,綜合各家之言,蒙汗藥的藥物構成大致有以下四種說法。
一為“草烏末”說。《齊東野語》記載:“草烏末同一草食之即死,三日後活。”草烏是中醫常用的藥物,草烏末是草烏研磨成的粉末。經化學分析,草烏含有烏頭鹼、新烏頭鹼及次烏頭鹼等,而烏頭鹼對人體各種神經末梢及神經中樞具有先興奮後麻痺的作用。明《普濟方》中就記載有用於麻醉的“草烏散”。
二為“押不廬”說。南宋人周密所撰《癸辛雜識》記載:“回回國有藥名押不廬者,土人採之,每以少許,磨酒飲人,則通身麻痺而死,至三日,少以別藥投之即活”。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對押不廬也有著錄,並指出這是一種草,麻痺效果尤甚,雖“加以刀斧亦不知”。但是,押不廬產於回回,其他地區很難覓得。
三為“醉魚草”說。醉魚草,馬錢科,花和葉含有醉魚草甙和醉魚草黃酮,對魚類的麻痺效果尤其明顯。《本草綱目》卷十七說:“漁人採花及葉以毒魚,盡圉圉而死。”醉魚草對人類的麻痺性也很大,人食其花,不久便會出現舌咽乾燥、頭暈、胸悶、呼吸困難、四肢麻木等症狀。主張蒙汗藥為“醉魚草”說雖不乏其人,但據古籍所載,蒙汗藥有“醉人而不傷人”的特點,如此看來,“醉魚草”說似乎較難成立。
四為“曼陀羅花”說。曼陀羅花又叫風茄花,洋金花,山茄花。宋人周去非《嶺外代答》中說:“廣西曼陀羅花,遍生原野,乃藥人草也。盜賊採幹而末之,以置飲食,使人醉悶”。曼陀羅的葉、花、果、莖均可入藥,各部分都含有東莨菪鹼、莨菪鹼及少許阿托品等生物鹼,曼陀羅中起麻痺作用的正是這幾種生物鹼,其中以花的含量為最高,約有0.43%。南宋竇材的《扁鵲心書》在記載“睡聖散”這一藥方時說:“人難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不知痛,亦不傷人,山茄花、火麻花共為末,每服三錢,小兒只一錢,一服後即昏睡。”這表明最遲在南宋,以曼陀羅花作為麻醉藥已經相當普遍。正因為曼陀羅花的藥理被不少人所熟識,又易採,故“曼陀羅花”說較“草烏末”說、“押不廬”說和“醉魚草”說,論據要更充分一些,有不少學者認為,蒙汗藥的主料就是曼陀羅花。
此外,蒙汗藥的解藥也讓人撲朔迷離,一頭霧水。
從《水滸傳》記載來看,蒙汗藥不僅有解藥,而且藥性甚靈,吃了解藥,不消半個時辰,中招者便像從夢中醒來一般。但解藥是以什麼藥草製成的史籍並無明確記載。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說,坐拿草心具有催醒作用,但這一說在宋蘇頌《圖經本草》、明代《普濟方》和李時珍《本草綱目》等醫書中均無記載,僅見於《夢溪筆談》,難以為憑。當代中醫認為毒扁豆鹼可以消解蒙汗藥的藥性,但是古代蒙汗藥的解藥是否是毒扁豆,不得而知。有人說,甘草和綠豆湯為蒙汗藥的解藥。唐孫思邈《千金方》說:“甘草解百藥毒,有同神妙。有中烏頭、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還說:“大豆汁解百藥毒,餘每試之,不及甘草。又能加之甘豆湯,其驗尤奇。”《本草綱目》中也說,甘草對天仙子有解毒作用,而天仙子的主要成份是莨菪鹼、東茛菪鹼等生物鹼。綠豆性寒,能散熱解毒,與甘草相配,效果更佳。甘草、綠豆都是易得之物,配製又極為簡單,以它們作為蒙汗藥的解藥應該是極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