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令畫聖閻立本在凌煙閣中畫出功臣畫像,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曾積極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唐太宗即位後,封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齊國公。唐太宗本想冊封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射,但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堅決推辭。長孫皇后熟讀史書,對外戚專權防範很嚴。
排名第三的杜如晦出身京兆杜氏。李世民建立文學館時,杜如晦為十八學士之首。他是玄武門之變的兩大謀劃者之一。唐太宗即位,杜如晦封蔡國公,累遷尚書僕射。貞觀四年,長孫皇后生下嫡次女城陽公主。城陽公主於貞觀中期,先嫁杜如晦之子杜荷,後嫁河東薛氏。城陽公主是太平公主的婆婆。
排名第四的魏徵本為李建成的屬官。唐太宗即位,魏徵為侍中,封鄭國公,前後上諫兩百多事,唐太宗都接納。貞觀五年,唐太宗為嫡長女長樂公主李麗質籌備嫁妝。長樂公主美麗多才,深得唐太宗的寵愛。唐太宗對眾臣說:“長樂公主為皇后所生,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大臣們紛紛進言請求雙倍於永嘉長公主,然而魏徵對此表示反對,因為永嘉長公主是長樂公主的姑姑。唐太宗回宮把此事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得知此事後感嘆魏徵能“引禮義抑人主之情”,並對他大加讚賞,特地派人前去賞賜。貞觀七年,長樂公主嫁長孫無忌嫡長子長孫衝,長孫衝官至兵部尚書。婚後,長樂公主凡事遵從禮儀,夫妻感情很好。一次唐太宗下朝回宮,十分氣憤,長孫皇后問道:“是誰惹怒了陛下?”唐太宗回答說:“魏徵。”長孫皇后換上了正式的朝服,然後走到唐太宗面前表示祝賀:“臣妾聽說君主開明則臣下正直,如今魏徵正直敢言,是因為陛下的開明,臣妾怎能不祝賀呢!” 唐太宗聽了轉怒為喜,之後更加重視魏徵。
排名第五的房玄齡是玄武門之變的兩大謀劃者之一。唐太宗即位,為中書令。貞觀三年,為尚書左僕射,封梁國公。貞觀十六年,進位司空。唐太宗將楊淑妃所生的高陽公主嫁房玄齡次子,將弟弟荊王李元景之女嫁房玄齡三子。一次,房玄齡因過錯被遣回家,長孫皇后便對唐太宗說:“玄齡侍奉陛下時間久,為人小心謹慎,頗有奇謀秘計,他知道的事情從無洩露,如果不是有大的過錯,希望陛下不要放棄這麼好的一位大臣”。唐太宗覺得有理,之後便再次重用了房玄齡。
排名第六的高士廉為長孫皇后舅舅,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升任侍中。貞觀五年,任吏部尚書,封許國公,奉命編撰《氏族志》,改封申國公,遷尚書右僕射。高士廉長子高履行娶唐太宗之女東陽公主,襲爵申國公,任戶部尚書。
小結:前朝與後宮從來都是緊密相連,不僅僅體現在後妃的出身背景,也體現在她們和大臣們的互相扶持,而皇帝其實也常常藉助后妃加強對外朝的控制。
圖片版權為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