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少將”,總是會讓人聯想到英姿颯爽的軍人形象,而我們今天要聊的“少將”卻並非軍銜,而是一種多肉植物。它雖然花名高冷,外表卻非常可愛,多肉玩家們常常唸叨的多肉“皮卡丘”以及“龍貓”,說的就是它了!
多肉少將簡介:
少將屬於番杏科、肉錐花屬多肉植物,原生地位於南非以及奈米比亞,當地屬於熱帶乾旱氣候,不僅日照充足而且早晚溫差較大並且旱季和雨季乾溼分明,非常有利於肉質植物繁衍生息。而少將就棲身於開闊的石英岩、片麻岩的石縫之間,依附於瘠薄的土壤,將小小的個頭隱藏在沙礫之中,以獲得豐富的礦物微量元素,同時自身的保護色也是絕佳的掩體,可防止被草食動物蠶食。
基本習性:
- 受原生環境的影響,少將喜歡陽光充足、溫暖乾燥的環境,適宜在排水性和透氣性良好而且富含礦物顆粒的土壤中生長,是非常耐乾旱的肉質植物。
- 它與其它番杏科多肉植物一樣,幼苗期多為單株,養成老樁後,不僅會逐漸變為群生、基部木質化,而且還具有秋冬開花、冬春褪皮的習性,每次蛻皮後,總會裂變出更多的單頭。
- 它的生長期以春秋兩季以及初冬時節為主,既不耐高溫也不耐嚴寒,具有夏季高溫時期短暫休眠的特性,冬季越冬溫度不宜低於10℃。
- 繁殖以播種和分株為主,當其開花時可嘗試異花授粉收集種子用於播種繁殖;分株則應按根莖走向進行分割,儘量保留底部的木質莖以及少許根系,再進行分盆移栽有利於成活。
多肉少將品種很豐富,不同品種有不同的特色:
多肉少將品種豐富,葉片如同扁平的心形或馬鞍狀,遠觀時呈現出自然的“V”字型,葉片高度肉質,葉色以灰綠色、熒光綠以及軍綠色為主,近看時有些品種可帶有顆粒紋,部分品種葉片邊緣還可帶有一圈紅線,比如赤耳少將、紅邊少將等。
不同品種的少將,葉片的肥厚程度以及“V”型豁口的深淺程度不一樣,其中大槍少將就因為深“V”型豁口,加上頂端葉片如同豎著的兔耳一般,而被花友們稱之為番杏“皮卡丘”。
最可愛的要數少將龍貓了,它的葉片特別肥厚,但是葉尖短小,看起來憨態可掬,頗有幾分像挺著大肚子的龍貓,因此也是人氣比較高的品種。
除了根據外形來命名,少將也可按花色來命名:
多肉少將一般養殖3年左右,即可成為開花老樁,它的自然花期以秋冬時節為主,花朵為色彩鮮豔的雛菊狀小花,與生石花一樣具有晝開夜合的特性,整個花期約持續一週左右。它的花色非常豐富,比較常見的有橙紅色、黃色、粉色、紫色、大紅色等,為了區分它們,也可按花色來進行命名,比如:橙花少將、粉花少將、紫花少將等。
少將有冬季蛻皮、春季爆芽的特性:
少將在幼苗期基本以單株為主,一般在養殖一年後,就會在冬春時節經歷一次自然蛻皮的過程,同時也是自然增殖的過程,當原來的表皮完全乾枯脫落以後,原來的葉心會裂變為2-3個單頭,從而逐漸變為群生的狀態。
因此當它們處於蛻皮期時應節制澆水、停止施肥並且給予充足的光照,有利於表皮快速消耗,完成自然蛻化。當蛻皮順利完成以後,少將很快就將再次進入快速生長期,從而逐步實現爆盆和群生的狀態。
番杏科多肉一直是集觀賞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品種,同時也是相對比較難養的品種,因為它對水分和光照的要求較高,同時還有夏季休眠、冬春時節蛻皮的特性,養護不當時特別容易徒長,積水則容易產生根粉蚧和黑腐病,因此比一般的多肉養護難度係數會更大一些,對養護環境以及個人經驗都是莫大的考驗。
養多肉之所以有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養護的過程能讓你對它有更多的瞭解,同時積累一些相關經驗。如果大家對番杏科多肉感興趣,可以試養一盆少將,因為番杏科多肉的精髓它都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