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小國侮辱大國」的例子,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那個聲稱要「1000 大軍阻止中國大陸解放臺灣」、「一週橫掃蘇聯」的「甘比亞神國」。
當然,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行為只能淪為大國百姓口中的搞笑段子,因為連 3 歲小孩都知道不要和「傻子」斤斤計較。
甘比亞閱兵
但凡事沒有絕對,有時候,在面對自己核心利益被挑釁時,我們很難做到完全置之不理,哪怕那個地方是字面意義的彈丸之地。
2021 年,「大洋洲的超級迷你小國」諾魯就被我國外交部正式抗議,而我們也絕不能將諾魯反華的事情再當作段子去調侃了!
諾魯這個地方就是個自然漁村偽裝成的國家,我不加引號是因為這不誇張,那地兒就 21.1 平方公里,「彈丸之地」(字面意義),「比華西村還小」(35 平方公里),人口僅一萬人的袖珍國家,兩項資料都分列世界倒數第三。
當然,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諾魯遭人厭不是因為它「小」,而是它做的那些「齷齪事」絕對是宇宙級的小人之舉,要是用這個來衡量國土的話,那諾魯在大洋洲絕對能和澳大利亞有得一拼。
2021 年中旬,中國在「南太平洋各島國」(其中包括諾魯)之間鋪設的海底光纜專案因為美國的惡意阻撓而擱淺。
而諾魯則積極響應美國,大肆汙衊中國承建光纜是有嚴重「安全問題」,並主動找到澳大利亞商討新的光纜建造計劃,最後澳瑙兩國決定將諾魯境界的光纜接入澳大利亞通訊網路。
2021 年 6 月 24 日的中國外交部主持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對此回應,嚴正駁斥了所謂「安全問題」,強調中國企業始終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規則,在遵守當地法律的基礎上,開展各領域對外投資合作;此外,在網路安全方面,中國企業保持良好記錄。
最後還特別指出:「誰搞監聽竊密等間諜活動,世人對此看得清清楚楚,還用我重複嗎?」
我國外交回復擲地有聲,不卑不亢,令人聽著很解氣,但是,中國外交部專門回憶諾魯這個國家也是在忍著噁心的,就像一個導彈專家被質問「導彈燃料用木柴行不行」一個意思。
可是,不回應也不行,因為諾魯終究是個聯合國承認的主權國家。
一個國家出名有多方面因素,但像諾魯這樣全靠惡名的實屬罕見。
縱觀諾魯半個世紀的建國史,作死、奇葩、搞怪等字樣貫穿始終!
Chapter 1
諾魯,孤懸南太平洋的密克羅西亞群島深處,離最近的島嶼群也有 700 公里以上,更誇張的是,諾魯周邊 140 萬平方公里,近半個南海大小的遼闊海域上,除了諾魯和一座比它還小的「巴納巴島」(6 平方公里,屬於現在的基裡巴斯共和國)這一點陸地外,全部是無邊無際的海洋。
作為一個純粹的珊瑚島,諾魯這地方可謂典型的「窮山惡水」,島上沒有淡水,沒什麼耕地,只能是靠山吃海。
但這也讓諾魯島長期與世隔絕,一直到 1798 年 11 月才被偶然路過的一艘名為「雪地獵人」號的英國船發現。
當時,「雪地獵人」號的船員用望遠鏡觀察到了這個島嶼上遍佈著椰子樹,以及細膩的沙灘,令人不由得想上去休閒小憩一下,船上的幾名水手順口將其稱作「快樂島」,這也成為了諾魯最早的命名。
但英國船員並沒把這個彈丸小島放在眼裡,甚至都不屑於停船登島看看。
船員們覺得,這小島上除了些椰子樹和上千處在原始漁獵的密克羅西亞土著外一無所有,殖民那破地方還不夠抵「燒煤錢」,堂堂「日不落帝國」缺那點椰子嗎?
之後,法國、荷蘭等國殖民者同樣對其不屑一顧,甚至連遠眺一下都懶得。
結果,諾魯成了廣闊的南太平洋上一處無主之地,長期無人搭理,
不過呢,諾魯終究還是沒逃過殖民的命運,因為德國人來了。
在 19 世紀末,全世界基本被英法等列強瓜分,剛剛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發現這世界上沒什麼地能搶了,別說吃肉了,就是骨渣碎屑幾乎都舔不到了。
德國人無奈,只能滿世界四處扒拉,除了佔了東非一小塊區域外,又瞥見南太平洋還有幾個乾癟的歪瓜裂棗。
德國人可不嫌寒磣,這怎麼著也是德意志帝國版圖擴張,「大德,天下無敵呀」!
於是,1888 年,諾魯被德國佔領,並被宣佈併入帝國版圖。
不過,彼時的諾魯對當時人來是要資源沒資源,要戰略價值沒價值,也就是能給「德意志帝國」長點臉吧。
但物以稀為貴,好不容易搶來的這三瓜兩棗,德國人也十分重視,他們在諾魯建立了殖民政府,準確來說就是個村委會吧。
但因為諾魯在萬里之遙,且是彈丸之地,忙於深耕東非的德國人暫時懶得來搞什麼殖民同化,只是派了幾個兵和一個貿易公司來管理諾魯。
來這兒的德國人,除了能收購一些魚肉、椰子,做成乾貨賣回德國換點小錢,基本無所事事。
可在 1901 年,英國地質學家意外發現諾魯島表面 80% 都覆蓋著富含磷酸鹽石灰的磷礦,這都要拜「鳥要拉屎」所賜。
前邊說過,諾魯是方圓百萬平方公里內唯一的海島,也是海鳥遷徙往來時僅有的歇腳地,所以,千百萬年來,無數代的海鳥都在島上邊休息邊排便,加上赤道高溫環境和充足降雨量,形成海量的「磷酸鹽」。
這些從鳥糞中釋放出的磷酸鹽,隨著枯枝落葉腐解過程中產生的腐殖酸,一起向土壤下層淋溶,並與土壤中的鈣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鳥糞磷礦」,整座島可以說就是由鳥糞堆積出來的。
這玩意擁有極高價值,是製作化肥的重要原材料,事關糧食安全。
德國人欣喜若拉,這可是白撿了一座「金山」呀,於是德國殖民者開始在這裡瘋狂挖掘,僅僅十年時間,挖走了 60 多萬噸磷酸鹽。
可沒高興兩天,德國一戰戰敗,於是英國人來這邊變本加厲,挖得比德國人還狠。因為德國人起碼是真的將其視作「德意志帝國領土」,英國則只想撈一筆就跑,所以環境破壞程度大大超過德國人
二戰爆發後,諾魯島很快被日軍攻克,這上邊的鳥糞早讓鬼子們覬覦已久。
對諾魯人來說,日軍的入侵可以說是他們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劫難,要知道, 在德國人、英國人統治時期,雖然掠奪了大量磷礦,但好歹對當地人還算湊合,自己吃肉還能給諾魯一點殘羹。
日本人則是乾脆要吃絕戶,連基本的生存權都不想給。
諾魯被日軍佔領不到三年,日軍瘋狂挖掘的磷礦不僅超過了之前英德兩國的總和,他們更是奴役諾魯人為奴。
許多諾魯土著因為殘酷的奴役,大量人被虐待致死,據統計,超過 70% 的諾魯人被屠殺或放逐(總人口約 2000 人)。
當澳軍打過來趕走日本人後,發現這裡的土著僅存不到 600 人,其中多數人自身最後一口氣了,諾魯人差一點就被字面意義上亡國滅種了。
二戰後,諾魯的磷酸鹽被澳大利亞、紐西蘭共同接管,之後二十多年又賺得盆滿缽滿,諾魯土著依然過著貧瘠的日子。
面對接二連三的洋人奴役,諾魯人終於覺得要「血性」一把,全島 6000 多諾魯民眾還是示威遊行,抗議澳大利亞的殖民佔領,要求獨立建國。
本來,澳新兩國根本沒打算搭理,可偏偏那時候趕上 1960 年代,全世界各殖民地獨立運動風起雲湧之際,
但幸運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世界各殖民地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諾魯民眾的訴求得到了國際輿論的支援,聯合國也要求澳新結束軍事託管,讓諾魯人舉行公投是否獨立。
面對外界壓力,澳新扛不住了,只能勉強同意結束託管並允許其公投。
諾魯人鬥爭勝利了。
1968 年,諾魯獨立建國,並隨即加入聯合國,成為一個被國際廣泛承認的主權國家,諾魯人擺脫了 160 多年的外來殖民奴役,終於「站」起來了。
當然,那磷礦也終於回到了諾魯人自己手裡。但其儲量相較於 1901 年,已經下降了 30%,島嶼環境已經出現惡化。
面對此等局面,諾魯人該何去何從呢?
諾魯人卻毫不猶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老子也要爽一把,總算熬出頭了,自家的礦當然要自家造,「過過當年洋人的癮」!
至此,諾魯正式開始了它的「奇葩作死之路」。
Chapter 2
過去,殖民者還知道一點開源節流,適當控制開採磷酸鹽礦,可窮了太久的諾魯人哪管這些,獨立第一年就瘋狂開採了德國殖民者「30 年的總和」,甚至比貪得無厭的日本人還狠。
隨即,諾魯瞬間暴富,在 1970 年代純獲利 1.2 億澳元,當時諾魯不過 8000 人,這神馬概念,按照現在的貨幣值相當於每人「一年白得一百萬」。
有了錢怎麼辦?科教興國,還是發展基建?扯淡,老子要先享受!
諾魯全體陷入到揮霍無度的癲狂狀態,全體國民和瘋了一樣去奢靡享受。這地方七八千人,還處在母系社會時代,所以好處就是見者有份,人人平等,大家鄉里鄉親的客氣啥。
80 年代的諾魯,多達近 73% 的國民完全「沒有工作」,天天靠著福利過著奢靡日子,剩下的那 27% 一點的諾魯上班族裡,九成是政府公務員或國企高管(員工都是外國勞工),哪怕「一天就工作兩個小時」都能經常曠工、早退。
假如,諾魯人只是單純享受住大 house、吃戰斧牛排這種程度的生活,那些鳥糞家底還真夠他們敗個七八十年,
怎料諾魯人覺得還不過癮,乾脆就進行「毫無意義的浪費」。
許多朋友的父母可能小時候都這麼教育過我們:「一個人再有錢,也沒資格浪費」!
就像你很有錢可以買名酒隨便喝,但把酒往河裡倒著玩就太過分了!
諾魯這個地方走路不到一小時就能繞一圈,結果諾魯當局竟然進口了幾千輛豪華跑車,機會人手一輛堵在島上擁擠不堪,還為此專門修理 25 公里的環島高速路用來供百姓飆車玩。
這還不算,為了能讓更多國民出國奢侈享受,諾魯政府直接一口氣搞了「5 架波音飛機」,並修了一座富麗堂皇的機場。
因為有國家補貼,至於各種奢侈品、大餐、美酒就和倒貼錢白送一樣,諾魯全國上下可勁兒地狂造,因為前腳還沒花一半,後腳錢又來了,真愁人!
80 年代末,諾魯國民人均一天六頓大餐加 20 多瓶酒屬於「節制飲食」。
諾魯人出生就被國家富養,導致國民普遍認為上學、找工作沒有必要?
累活不都是「吉里巴斯」、「吐瓦魯」、「斐濟」等外勞的事兒嗎?
在 1975 年,諾魯的人均 GDP 高達 35700 美元,是當時美國的五倍之多,一度達到世界第二,超過了中東石油土豪國和北歐富國,一時風光無限。
在自己國內炫富還不夠,諾魯人還要去澳大利亞,美國的夏威夷、華盛頓,英國倫敦購買房產,而紐西蘭、菲律賓等地的許多奢侈酒店,也都「被諾魯買下」。
對於這種無節制浪費,一旦資源耗完怎麼辦?
一萬諾魯人力就出不了一個明白人嗎?其實還真有。
在 1972 年,當時的諾魯政府內部就有智囊團認為,「鳥糞可能挖到 21 世紀中葉就會消耗殆盡」,加上海平面上升,政府需要為國民尋找一條未來出路。
於是,諾魯政府立刻斥巨資在澳大利亞墨爾本黃金地段買下一大片土地,並斥巨資建造一座 52 曾的摩天大樓,命名為「諾魯之家」,打算在未來將全體國民搬遷過去。
剛剛建成後「諾魯之家」一度是澳大利亞第一高樓。
可是,「諾魯之家」自打建造之初,就頻繁出現各種貪汙腐敗、吃回扣等醜聞;建成後也長期處於空置階段,還要花費巨大成本維護,這完全是毫無意義的單純浪費。
諷刺的是 ,「諾魯之家」計劃竟然是諾魯政府僅有的一次「閃光點」。
問題是,這一切都是挖鳥糞帶來的,可諾魯從總統到平民想事情卻從來不用腦子,幾十萬年才積攢起這麼一層鳥糞,諾魯人卻想當然認為鳥糞會和雜草一樣源源不斷。
所以,很快他們就玩脫了,到了 80 年代末,磷酸鹽產量達到頂峰後就開始一路下滑,然後,到了 2004 年,全沒了,是的,「鳥糞挖沒了」。
沒錯,是字面意義上的什麼都!
諾魯島上被挖得千瘡百孔,環境遭到了徹底的破壞,全島一片狼藉,連椰子樹都種不得了。
全國 95% 以上的人口「肥胖嚴重」,糖尿病人人有份,可這些大胖子連最基本的謀生能力都喪失殆盡,除了靠救濟混吃等死,別無他法。
至於之前買的那些飛機什麼的,也全都變賣了,一切好像黃粱一夢。沒辦法,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他們就和帝都那些幾年敗光全部財產的拆二代一樣,日子過得還不如以前了。
對諾魯人來說:「自強是不可能自強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現在只能靠不要臉來維持生活啦」。
諾魯人覺得,反正已經都這樣了,破罐子都碎成渣了,乾脆就進一步磨成粉末算了,乾脆把能賣的都賣了,恰飯第一。
要不是說「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用來形容一個國家也很恰當。
這世上的無恥流氓小國很多,但能到諾魯這個程度的還真不多!
Chapter 3
諾魯雖然說全民好逸惡勞,貪圖享受,沒一個勤快人,但高層領導還算有點腦子,他們從 1980 年代末就知道這樣的好日子可能不會太長久。
然而這腦子完全使歪,諾魯想到的是訛詐他國,破壞環境比誰都狠的諾魯當局居然起訴澳大利亞,說諾魯現在鳥糞不夠挖了都怪澳方二戰後又挖走不少,現在諾魯環境惡化了,「澳大利亞必須賠錢」。
不賠?
「我就躺在糞坑裡撒潑打滾,尋死覓活,然後就要濺你一身不可」。
當然,殖民罪責昭昭,這指責也不能說沒有道理,澳方最終決心私了,給了諾魯一億澳元當補償金了事。
然後諾魯從開曼群島那邊得到靈感,於是舉國支援洗黑錢。
「只要給 25000 美元」,任何牛鬼蛇神都有可以領諾魯護照,一通電話就能在諾魯開銀行。
這樣,諾魯成為全球性的避稅天堂和洗錢中心,各路黑心商人、貪官以及恐怖分子都紛紛來到諾魯開始自己的洗錢之旅。
僅在 1998 年,諾魯的國家銀行就經手了來自「俄羅斯黑幫」的數百億資產。
更加惡劣的是,諾魯用 1500-3000 美元不等的低價拋售自己的護照,許多恐怖組織開始利用諾魯護照進行犯罪活動,其中還包括「基地組織」、「東突」等國際恐怖組織。
此等無下限的惡劣之舉很多招致外界制裁,被多國的金融集團拉入了黑名單,嚇得諾魯政府表示「下次不(hai)敢了」,在澳洲的介入下,把全國銀行都關了,民眾只能用現金,沒地存。
洗錢、賣護照受限那就搞點別的,那就幫澳大利亞收容難民和囚犯吧。
結果,這些收容中心共收了 991 名成人和 174 名兒童,並由此獲得澳政府提供每年約 3 千萬美元的費用。可是,這些難民遭受了「非人的待遇」,飢寒交迫,不少人被活活折磨死,暴動自殺時有發生。
當世界各地的人權組織批判時,諾魯總統再次想到個撈錢的好辦法——「各國記者簽證費暴漲 40 倍」。
但這些錢明顯還不夠維持生存,諾魯突然想到自己的「獨立國家」身份,省再大也是個省,國家再小也是國家,在聯合國也是有一票的,在外交上也算一個籌碼。
於是,諾魯就開始瘋狂賣「外交權」,專門承認全世界各地的那些非法的政治實體或者割據政權,來者不拒。
說白了,給錢我就替你發聲!
2008 年,諾魯率先承認科索沃「非法宣佈獨立」,讓美國等北約國家很高興,每年都給好處費,具體金額不詳。
同年,俄格戰爭後,俄羅斯支援喬治亞的兩個自治共和國「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宣佈要獨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不予承認,結果諾魯又跳出來支援,一次性從俄羅斯拿了 5000 萬美元。
甚至在全世界都反對日本以「科研」名義大量捕鯨時,諾魯卻在收錢後和全世界輿論作對支援日本;在收了以色列黑錢後,也站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對立面,反對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觀察員。
而對於中國人來說,諾魯支援臺獨則是絕不可原諒的惡劣之舉。
諾魯先是在 1980 年宣佈和中國臺灣當局「建立外交」,每年都獲得不少無償經濟援助。
但隨著諾魯的胃口越來越大,到了 2002 年,從中國臺灣那邊得到的「歲幣」稍微少了點,立馬在同年 7 月 12 日宣佈承認「一箇中國原則」和中國大陸建交。
結果在向中國大陸強行乞討沒有得到滿足後,諾魯馬上在 2005 年 5 月又宣佈倒向中國臺灣進行所謂得「復交」,這直接導致「中瑙斷交」至今。
對於中國大陸來說,這地方毫無價值,但對中國臺灣來說,再垃圾惡劣的「友邦」都得要。
於是,臺當局宣佈給諾魯公務員每個月 5000 美元,並且每年還有大量「上供」,比如每年提供「450 萬美元的預算支援」,每年 200 萬美元共支付 6 年為諾魯購買一架波音 737,以及向諾魯提供「100 噸大米等」……
作為回報,諾魯不斷重新整理下限,使出「渾身解數」反華。
其中包括多次在國際外交場合妄稱中國臺灣是「國家」,明目張膽挑釁中國。
2018 年 9 月,太平洋島國論壇開幕式星期一舉行,在美國和澳大利亞背後干涉下,東道主國諾魯拒絕在中國觀察團的外交護照上蓋章,還倒打一耙稱中國是「霸權國家」,要求中國「道歉」,這得到了美澳以及中國臺灣當局的點贊。
諾魯這些年搞出一大堆反華鬧劇,但我們卻沒辦法不和這個蕞爾小國斤斤計較,因為他們觸碰的是中國的主權底線,但我們也不能真的就去直接收拾這個賴皮,只能先捂著鼻子了。
諾魯活生生把自己搞得像個蛆蟲一樣噁心,但這倒也和「臺獨勢力」臭味相投。
不過,他們現在每叫囂一次可能就得少一次了,諾魯因為過度開採磷礦,導致全島土地更加鬆散,平均海拔由 40 多米下降到 30 米左右,這導致島嶼土地在海水衝擊下面積逐漸縮小,幾十年來陸地面積由 24 平方公里下降到 21 平方公里。
按照目前這個速度,百年內諾魯將亡國,這個過程緩慢卻不可逆轉,而這一切都是他們自己給賣掉的。
對了,說到這裡肯定有人來反駁我了:你就是「扯淡,瞎操心」,我聽地理老師說了,之前諾魯在澳洲的 52 層「諾魯之家」還在呢,全國人搬過去當業主嘛,成為新的「樓國」,就像馬耳他騎士團一樣,到時候諾魯政府當「物業」不就完了。
呵呵,說得輕巧得很,那大廈現在還在是不假,但早早就因為負債累累,被澳洲政府收回了。
更何況就算不收回,你以為澳洲那尿性會讓那處樓盤獨立出去,成為「第二個梵蒂岡嗎」?
所以,現在的諾魯人,哪也去不成了,唯有老老實實呆在那裡躺平了。當然,諾魯難道真的就只能等死嗎?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其實嘛,也不是沒有,但這需要時間,既然之前的賣鳥糞的,那就繼續等太平洋的海鳥拉足夠多的屎就行,但得「等個幾萬年才行」。
只是到那會,諾魯這地方搞不好都「陸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