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指導:深圳市中醫院針灸科一病區 吳佳蘋
用手指指腹按壓穴位,以穴位為中心進行揉按,每個穴位每次按揉3-5分鐘,以區域性有酸脹感為宜,每日可按揉1-2次。(注意:穴位按摩建議在飯後1小時後進行。)
中脘穴
穴名釋義:“中”指中部,“脘”指胃脘部(胃小彎),故人體胃中部處,稱中脘。
功效:健脾和胃、降逆止嘔。
主治:胃痛、嘔吐、呃逆、反胃、腹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小兒疳積等脾胃病症。
定位:在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即胸骨柄下方至肚臍連線的中點。
操作手法演示:
穴名釋義:天,天地,人體上應天,下應地,將人體分為上下兩個半身。樞,樞機、樞紐。本穴在肚臍旁,位於人體中部,喻指本穴在人身體上下部的樞要之處,故名天樞。
功效:健脾和胃,通調臟腑。
適應症:腹痛、腹脹、便秘、洩瀉等脾胃腸病證;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病證。
定位:位於腹部,橫平肚臍中點,前正中線旁開2寸(簡便取穴約3橫指),左右共2穴。
操作手法演示:
穴名釋義:“內”,內部;“關”,關隘。穴在手臂內側要處,猶如關隘,意指本穴為經氣出入之處。
功效: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適應症:心悸(心慌、心律不齊)、胃脘痛、呃逆、嘔吐、暈車、失眠、上肢麻痛等。
定位:在前臂掌側面,腕橫紋上2寸,兩條肌腱之間,左右共2穴。
操作手法演示:
穴名釋義:“足”指下肢,“三”指犢鼻穴(外膝眼,小腿外側膝蓋窩)下三寸,“裡”指邑、居,即集會、通達的意思,是胃氣的居會之所,故名足三里。
功效:健運脾胃,生髮胃氣,強壯保健。
適應症:1、胃痛、嘔吐、腹脹、洩瀉、便秘等脾胃腸病證;2、膝痛、下肢活動不利等下肢病證;3、虛勞、亞健康狀態等。
定位: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向外旁開一橫指,左右共2穴。
穴名釋義:“四”,指的是數量,除拇指外其餘四指均有一個穴位點。“縫”,是指指骨關節橫紋縫,一手四穴,故名“四縫”。
功效:消食導滯、祛痰化積。
適應症:食積腹脹、疳積、百日咳。
定位:在手指,第2、3、4、5指掌面的近側指尖關節橫紋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揉四縫穴,每穴掐揉2~3分鐘,一天一次。
操作手法演示:
蘋果
蘋果性平,具有益胃、生津解酒的作用。同時,蘋果富含有果膠,熱量低,果膠從人體腸道經過時,會帶走脂肪、油脂等,有“刮油”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者,可將蘋果泡溫水或加生薑熬煮後食用。
02
木瓜
木瓜性溫,具有舒筋活絡、和胃化溼的功效。現代醫學發現,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酵素,可分解脂肪、蛋白及糖類物質。有利於人體對食物進行消化和吸收,故有健脾消食之功。
03
蘿蔔
蘿蔔性涼,能寬中消滯、化痰下氣、清熱解毒。蘿蔔中的芥子油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慾,幫助消化。從解膩的角度來說,生吃蘿蔔比吃熟蘿蔔效果更好,蘿蔔切片當小冷盤吃,解膩又清爽。
注意:白蘿蔔有下氣破氣的功效,會抵消部分中藥的功效,不建議在服用中藥期間食用。
陳皮、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各6g,加入開水中沖泡,飯後代茶飲。
陳皮具有健脾理氣、燥溼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腸胃蠕動。焦山楂善於消除肉類、油脂的食積,焦神曲偏向消除米麵食積,焦麥芽針對消除澱粉食積,以上三種藥材合稱焦三仙,對於過量進食引起的腸胃不適可有消除腹脹痞滿的功效。
注意:平素容易反酸、胃酸多者,孕期及哺乳期婦女不適宜。
《本草綱目》中記載,大麥茶味甘、性平,可消積進食、平胃止渴、實五臟、化穀食。
飯後喝大麥茶可消食、解膩。另外,大麥茶具有溫中和胃的作用,因此脾胃虛寒的人也能喝。
結語:
消食解膩方法雖多,但都不如清淡飲食。即便有了這些給腸胃“解膩”的小妙招,也不能肆無忌憚地大吃大喝,三餐定時定量、飲食清淡規律才是對腸胃最好的調理。
針灸療法簡便、安全、有效,針對腹脹、胃痛、呃逆、便秘、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我院針灸科已開展毫針刺、艾灸、溫針、火針、耳穴壓豆、穴位埋線等多種針灸科特色療法,可為市民朋友提供個性化治療。
深圳市中醫院針灸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廣東省中醫臨床重點專科、深圳市重點學科、深圳市中醫特色專科,是國家中醫技術協作組成員單位。針灸科技術力量雄厚,人才梯隊結構合理,裝備精良,在臨床、教學、科研方面具有較強實力,並在國內及港澳地區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
深圳市福田區福華路1號門診樓5樓
諮詢電話:
0755-82771576、0755-88600941
一門診(針推分院)針灸科:
深圳市羅湖區解放路3015號時珍大廈9樓
諮詢電話:
0755-82126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