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為什麼越打越多,很多是俘虜、改編國民黨軍隊而增加的有生力量。原國民黨第六十軍屬於國民黨滇軍,解放戰爭時被蔣介石派到東北。因為軍紀風貌和戰鬥表現都不怎麼樣,被同城的國民黨軍視為雜牌,分配物資時對其相當歧視,嘲笑他們是“花子兵”。由於缺乏補給,60軍士兵時常搶奪平民糧食,所以第六十軍在東北被稱為“六十熊”。1948年10月,六十軍在長春起義,後來改編為解放軍第50軍,經曾澤生軍長要求,原班人馬幾乎沒有動,我黨派駐幹部對其進行改造。在改編為解放軍第50軍後,之前的“六十熊”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在南下作戰中,俘虜了國民黨79軍的軍長及士兵一共七千多人,之後在成都戰役中更是一鼓作氣俘虜了國民黨軍八千多人,被俘虜的國民黨軍隊聽說是原國民黨60軍的部隊,都有點不敢相信。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50軍全殲英國陸軍精銳皇家重型坦克營,打進漢城。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時,在“聯合國軍”的猛烈進攻面前,50軍在漢江兩岸頑強堅守了五十晝夜,為志願軍的反擊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毛主席接見軍長曾澤生時曾與他笑談:“蔣介石叫你們‘六十熊’,我看你們是‘五十勇’啊!”
同樣一支部隊,在國民黨那邊是“六十熊”,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就變成了“五十勇”,從“六十熊”到“五十勇”,經過革命思想的洗禮,這支起義部隊有了精神,有了靈魂,有了主義,有了紀律,有了信仰,脫胎換骨成為了一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軍隊。
思想建黨是我黨的基礎性建設,我黨之所以歷經艱難困苦而不斷髮展壯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黨始終重視思想建黨。共產黨軍隊並非具有天然的先進性,也經歷了艱難的轉型和痛苦的蛻變。建軍之初,我軍的鄉土觀念、宗族觀念、排外觀念、享樂主義、流寇主義、平均主義等非無產階級思想盛行,以為革命就是改朝換代,為自己鬧革命,有一次,紅軍隊伍看到一個賣豬的,就想把賣豬的當地主專政,將豬沒收改善伙食,被毛主席制止並進行了嚴厲批評。毛主席敏銳地意識到,如果不從思想上徹底改造隊伍,將無可避免地陷入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輪迴。1929年12月,著名的古田會議召開,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等根本原則,把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新型人民軍隊,從而實現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多數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我們共產黨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這就是信仰。因為信仰,李大釗大聲疾呼:“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因為信仰,方誌明在獄中深情地寫下了《可愛的中國》一書,描繪了示了中國革命的光明前景和祖國未來的美好幸福的景象。因為信仰,趙一曼被捕受刑後幾度昏迷,但她始終堅貞不屈:“你們可以讓整個村莊變成瓦礫,可以把人剁成爛泥,可是你們消滅不了共產黨員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很強大,強大到可以支撐人類完成一些超出自身極限的事情。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沒有制空權,補給嚴重不足,武器裝備落後,因為入朝倉促,連棉衣都沒準備,只能穿著單衣在零下20度的環境中作戰,每天因為凍餓導致的減員不計其數,常常是部隊衝鋒時,幾百個人沒走幾步就倒下了,無一例外都是凍餓而死,其實他們在站起來前,生命力已經透支,但在聽到衝鋒號後,身體還是爆發出最後的能量,支援他們跳出戰壕。長津湖戰役中,美軍南逃沿途被這樣的情景震驚:一排排志願軍戰士俯臥在零下40攝氏度的陣地上,手握鋼槍、手榴彈,保持著整齊的戰鬥隊形和戰鬥姿態,彷彿是躍然而起的“冰雕”群像。邱少雲在距敵前沿陣地60多米的草叢中潛伏時,為避免暴露任烈火燒焦身體而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年僅26歲。至於黃繼光挺身堵槍眼,在朝鮮戰爭中已經成為常態。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志願軍把武裝到牙齒的美軍趕過了三八線,打出了國威,軍威,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對於這場戰爭,毛主席用詩意的語言總結勝利之道:敵人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所謂的“鋼”就是武器、補給,所謂的“氣”就是士氣、信仰、精神,毛主席的意思很明白,志願軍是用鋼鐵的意志、偉大的精神戰勝了依靠鋼鐵武器的美軍。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讓我們傳承紅色基因,發揚偉大精神,信仰如山,信念如鐵,信心入磐,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