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月至6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粟裕大將以“中日友好之船”訪日代表團最高顧問的身份,乘坐"明華"號遊輪對日本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友好訪問。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派出的人數眾多、級別很高的龐大代表團。
此次訪日行程相當緊湊,“中日友好之船”要繞著日本列島走一圈,期間先後停靠下關、大阪、名古屋和東京等10座港口城市。
有一名曾參加侵華戰爭的日本老兵在報紙上看到粟裕大將訪日的訊息,心情非常激動,當即決定去見一見粟裕。
可是他從東京追到大阪,再從大阪追到名古屋,卻總是晚來一步。最後他追到神戶,才追上“中日友好之船”訪日代表團。
見到粟裕大將,這名侵華老兵先行了一個莊嚴的軍禮,然後緊緊握住粟裕的手,說道:“老首長,你還記得我嗎?”
一名曾經參與侵略中國的日本老兵,為什麼連追幾座城市非要見粟裕,而且還稱他為“老首長呢?”
這還要從抗日戰爭說起。1935年,山田英一跟隨日本關東軍進入中國東北境內,然後一路南下,成為侵略中國的急先鋒。
1937年7月7日,日本駐軍在盧溝橋附近演習,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反抗,全面抗戰爆發。在盧溝橋戰鬥中,山田英一因表現出色,受到日本軍部表彰。此時的他儼然就是一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劊子手。
1939年1月,山西省武鄉縣王家峪村,在由八路軍前線司令部召開的慶祝元旦集會上,三名日軍俘虜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和岡田義雄走上舞臺,當場宣佈要參加八路軍。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走上臺,和他們一一握手。他們是在八路軍的俘虜政策感召下,產生的第一批“日本八路”。
隨後,這批“日本八路”隊伍擴大到七人,於1939年11月建立了在華日本人最早的反戰團體“覺醒聯盟”,後來與其它在華日本人反戰團體合併為“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
此後,這個反戰聯盟就開始向侵華日軍發起宣傳攻勢,透過陣前喊話、散發傳單、張貼標語、寄送慰問信和慰問袋等方式,揭露侵略戰爭的本質,這些做法在瓦解敵軍、削弱其戰鬥意志等方面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1939年冬天,山田英一無意間撿到一張反戰聯盟散發的傳單,他一口氣讀完了上面的內容,頓時感到自己罪孽深重,內心產生了反戰的想法,他偷偷地將傳單藏到自己的行軍包裡。
不久,山田英一又撿到了一張新四軍沿途散發的傳單。新四軍是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根據國共兩黨協議,由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八省境內15塊游擊區(廣東省瓊崖地區除外)堅持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組成的一支部隊,於同年10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山田英一看完這張傳單之後,小心翼翼地將它藏在身上。沒想到,這一幕竟被山田英一的上司看到了!上司馬上命人將山田英一抓起來嚴刑拷打,直打得他皮開肉綻,然後再將他關押起來,派人嚴加看管。
1940年的一天,山田英一趁看守人員不注意,瞅準機會逃出了日本軍營。經過很長時間的打探和尋找,山田英一終於找到了反戰同盟,並加入了他們。山田英一加入的這支隊伍,被稱為“日本新四軍”。
時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副指揮官的粟裕得知山田英一加入反戰同盟,決定親自去見一見這個人。
兩人見面之後相談甚歡。在談話中粟裕得知山田英一是炮兵出身,使用火炮經驗豐富,技術精湛。而粟裕一向重視炮兵作戰,十分擅長調動重型武器進行大規模進攻戰術,因為這樣不僅可以給予敵人沉重的打擊,還能夠減少我方的人員傷亡。
於是,粟裕當即邀請山田英一加入自己的部隊,以便為打擊侵華日軍做出更大的貢獻。至此,山田英一成為了粟裕大將的部下。
在接下來的幾場戰鬥中,山田英一作戰非常勇猛,他嫻熟的火炮操控能力也得到了粟裕的認可。不久,粟裕任命山田英一為炮兵營長,讓他訓練新四軍的炮兵。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反戰同盟中的大部分成員陸續回到日本國內,同盟自行解散。不過,山田英一卻沒有回國,而是繼續留下來參加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
山田英一將自己平生所學毫無保留地教給了他的學生們,教會他們使用和維修四一式山炮、如何觀測瞄準和交叉射擊等技巧。在1947年萊蕪戰役中,山田英一教出來的學生在追擊李仙洲時殲滅大部敵軍,己方無一傷亡。在1948年淮海戰役中,他教出來的學生開創了我軍用野炮攻打飛機的首例,在淮海戰役中立下奇功。
在朝鮮戰場上,面對美軍的飛機大炮,山田英一帶著他的學生們奮勇殺敵,多次立下戰功。
1958年,山田英一因為世界局勢的變化回了日本。回到國內後,他一直沒有忘記粟裕老首長的提拔之恩。
反戰同盟中回到日本的那批人,日子都不好過。他們被認為是危險的赤化分子,長期受到日本警察的跟蹤和監視,更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只能靠打零工維持生計,有的直到80歲高齡還在掃大街、燒鍋爐。山田英一也不例外。
儘管日子過得很清苦,但是山田英一積極參加中日友好活動,揭露日軍侵華戰爭的罪行,還在報刊上寫了大量文章。
滄海桑田鉅變,幾十年後再次相見,粟裕大將竟一時沒有認出來山田英一。這時,山田英一立刻將自己的名片遞了上去。粟裕接過名片,又仔細打量了好大一會兒,才恍然大悟:“我想起來了,你就是我當年的炮兵營長啊!”
山田英一趕忙應道:“對!對!對!首長的記憶力真好!”
此次相見,兩人聊了很長時間。臨別之際,由於沒有提前準備禮物,粟裕就從自己的行李箱裡拿出來一件嶄新的襯衣和一條領帶,送給了山田英一。粟裕大將握住山田英一的手,說道:“這是我們在同一戰線上共同作戰的友誼的見證!”
山田英一之所以那麼敬重老首長粟裕,除了感念於當年的提拔之恩,還深深地被“戰神”粟裕的軍事才能所折服。
粟裕大將對戰場有種天才般的敏銳感知,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堪稱一代戰神。他運兵奇巧、胃口奇大、膽識奇絕,達到了兵家"上兵若水"的最高境界。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1948年11月6日,粟裕發起並指揮的淮海戰役,以60萬兵力吃掉國民黨80萬兵力,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在長江以北建立“重點防禦”的計劃,消滅了國民黨在華東、中原戰場上的精銳主力。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戰役。
毛澤東評價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劉伯承說:“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優秀,百戰百勝,有古名將之風,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是中國的戰略家”。
1955年授銜,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是新中國十大大將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