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訪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前言:

  前不久我聽林元太戰友說林增煊老人(原中鐵十六局四處醫院副院長、主治醫生),也是抗美援朝老兵,我感到有點突然,後經核實,還真是。這主要是我過去了解資訊不夠,現在既然知道了,就有了想採訪這位可敬老人的願望,畢竟是我身邊抗美援朝倖存不多的老兵,透過採訪用文章來回憶和弘揚抗美援朝那段歷史,和平建設時期鐵道兵部隊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感覺是我的責任,何況我身為鐵道兵文化網編輯,更是責無旁貸。

  聯絡到老人,他很樂意接受我的採訪,約好去他家採訪,第二天我就拿著筆和記錄本去他家進行第一次採訪,緊接著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採訪,還有一些電話交流。透過採訪,今年已經是87歲高齡的老人,雖然身體不太好,但很健談,精神飽滿,頭腦清晰,思維敏捷,語言清楚,整個採訪過程,他始終充滿著慈祥和藹,我們的談話也始終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如是,就有了下文……

  一、少年從軍,人小志氣大

  林增煊同志,福建省閩侯縣上街鎮人,1934年6月生,1949年12月入伍,當兵時才15歲,在軍校期間,林增煊加入了新民主義青年團,回想起剛上軍醫學校時,他三哥在送他的路上給他說:“做人一定要講‘誠信’,所以當時在軍醫學校入團填志願書時,自覺的在表上填寫自己家庭是地主成分,大哥、姐夫在臺灣,沒有向組織隱瞞家庭的背景,後來到了部隊,他更加誠實。在福建省軍區軍醫學校學習一年(當時招生時說的是學習三年,後來說要解放臺灣,又趕上抗美援朝需要醫務人員,改為一年),軍醫學校所學課程有8門課,學習了一年就畢業。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林增煊剛入伍到軍醫學校的照片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福建省軍區軍醫學校同學合影(右前林增煊)

  畢業以後,他被分配到福建南平軍分割槽療養所(相當於醫院)任正班級護士。1952年7月份,福建省軍區調林增煊到特種部隊報到,兩個月以後被上調去北京,包括林增煊在內共100多人,到特種部隊鐵道兵團,分二批,第一批到中央軍委報到,第二批到特種部隊報到,林增煊屬於第二批。他們這批人根據部隊安排,一路走、一路接受部隊教育,於當年9月份到達目的地瀋陽鐵道兵團報到,等待進一步分配。當時鐵道兵團所屬師的編制是:一師、二師、三師、四師都在朝鮮,來這裡的同學們熱情都很高,大家都想去朝鮮參戰。

  可是出乎意料,宣佈分配名單中只有林增煊和一個戰友沒有名字,小林這一下可慌了神:是不是我家裡成分原因,留在部隊受影響了?等待分配時領導徵求小林的意見,年紀小可以不去朝鮮,但只有15歲的林增煊,人小有志氣、希望去戰場接受歷練,他主動找到領導請戰:我堅決要求去朝鮮,我只有一個要求和戰友同學一同去四師,去朝鮮。在他一再請求下,領導終於同意他到四師隨部隊去朝鮮參戰。

  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林增煊的檔案沒有了,1950年他在軍醫學校時,加入了新民主義青年團,當時團組織是保密的,這會兒沒有了檔案,其本人的團組織關係就沒有了依據,林增煊很是著急,正在這時,一位當時在軍醫學校的排長出來證明:“林增煊是入了團的,林璋同學是他的入團介紹人也出來證明此事”。林增煊到朝鮮的第二年,他的檔案在軍委找著了,當時在福建省軍區前線報上刊登此訊息找林增煊,這時在39軍當兵的哥哥看到報上這一訊息,趕快給弟弟林增煊寫信告訴此事,林增煊在朝鮮給哥哥回信說,自己的團組織關係弄好了,這時部隊已經承認他是青年團員,組織部給他開了一個青年團員組織關係《介紹信》。

  1952年10月份,林增煊終於如願,隨鐵四師包括有衛生人員、財務人員一共20多人,從安東(丹東)乘坐鐵四師專車跨過鴨綠江大橋,正式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入朝參戰240萬中國人民志願軍中的一員。多年後回憶起來,林增煊依然為自己的決定、為自己成為抗美援朝志願軍感到自豪和無尚光榮。

  二、小小衛生兵,戰場很勇敢

  1952年10月份到達朝鮮後,林增煊開始被分配到四師司令部門診所,所見所聞時刻感動他,有前線衝鋒殺敵的英勇戰士、有搶修鐵路無畏的勇士、有保障供給排除萬難的無名英雄,可歌可泣,他從心底佩服他們。1953年3月小林所在部隊整編,部隊首長說:“你是‘三門幹部’即:出了家門,到了學校門,出了學校門,到了機關門,沒有到基層鍛鍊過,如果到連隊擔心吃不了苦”,戰友也幫他出主意,但小林表態,我到連隊去鍛鍊,我不怕苦,我服從組織安排。領導看到了他的決心,將他分配到四師十七團一營四連,擔任連隊衛生指導員,他親臨戰場投入到搶救傷員的過程中。

  一營四連擔負著鐵路的搶修任務,鐵路是交通樞紐,是保障前線供給的運輸線,所以是美國飛機重點轟炸的目標,美國飛機經常來轟炸,先是偵察機對鐵路進行偵察,一旦發現目標,馬上就來轟炸機,有時三、四架,有時七、八架,鐵道兵部隊和朝鮮人民軍,冒著生命危險搶修鐵路,看到美國飛機飛來時,就趕快躲進防空洞,美國飛機飛走了,以最快速度回到鐵路上搶修施工,確保最快通車不影響運輸。在戰場上,戰友們被炸傷的事就多了,林增煊作為當時連隊的衛生兵,經常是投入到搶救傷員的過程中。每次維修鐵路、每一次轟炸後小林作為衛生兵,總是要到現場參與搶救傷員、檢視傷情、包紮傷口,忙到忘記安危。

  他回憶有一次四師十七團一營四連施工管區是朝鮮的117號大橋,大橋出來不遠處進隧道,施工環境非常驚險,美國飛機經常來轟炸,林增煊回憶當時這座橋第二號、第三號墩被炸損傷嚴重已經不能通車了,上級首長下令晚上12點前必須要搶修完通火車,連隊組織全連指戰員進行搶修,林增煊當時雖然有點害怕,但他勇敢的揹著藥箱跟隨隊伍到搶修現場,搶修現場大幹場面震撼林增煊,他一直堅守在施工現場為戰友看病療傷,搶著幫忙送飯到工地、給戰友們送開水、幫忙扛枕木,力所能及為戰鬥盡到了自己一份力量。由於搶修施工方案得當,經過全連指戰員們的奮力搶修施工,到當晚11點30分,勝利完成了這次的搶修任務,保證了上級要求晚上12點通車的目標,連隊受到了師團首長的表揚。

  林增煊在戰場上親歷死亡和危險,他回憶在搶修117號大橋過程中,美國的飛機轟炸,有三名戰友被炸彈當場炸死,還有一位六班長肋骨被炸斷了。還有兩個班在維修一段鐵路,年僅19歲的四川籍炊事員給工地送飯,剛上鐵道就被美國的飛機將頭部炸傷,林增煊還參加了搶救,但因傷勢過重不幸光榮犧牲。有一天晚上大約11點,美國的飛機投下多枚炸彈,其中有一枚炸彈落在林增煊他們正在睡覺的房頂上,因為是殺傷彈,不是穿地彈,破壞力不大,幸好他們跑得快,小林和戰友們躲過了一劫。還有一次林增煊到一排去巡診,正沿著鐵路旁邊的公路走,突然看到一枚定時炸彈,幸虧隨行的排長有經驗,拉著他迅速跑出才躲過一劫。有戰爭就有死亡,向死而生,林增煊在部隊教導下、在抗美援朝精神鼓舞下,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從沒有畏懼、從沒有退縮。當時在朝鮮,團部想調他到團部機關工作去,先後找他談了三次,還讓戰友做小林的工作,但他堅持不去,依然留在前線、留在連隊鍛鍊成長。

  在工地上擔任搶修鐵路施工的戰友們非常辛苦,林增煊盡力多為戰友們做些事,他每天揹著藥箱去工地為大家服務,還經常幫忙送開水、送飯等。連隊首長和戰友們對他的服務非常滿意。他每天早晨都要到各班排走一遍,瞭解健康情況、看有沒有生病的戰友,為他們診斷病情,送藥送水。還經常主動到炊事班幫廚,譬如洗菜、切菜、包包子等。林增煊愛讀書,發揮自己文化知識長處,助人為樂,為當時沒有文化的部隊戰友寫家信、為不識字的戰友們讀親人來信,他與戰友們處得很融洽,戰友們有心裡話也喜歡跟他說,軍隊大家庭中戰友們的關心和愛護,使他深受感動,小小年紀的他遠離家人、遠離家鄉不感到孤單。由於林增煊處處表現都很好,連隊團支部增補他為支部委員,團支部書記信任他,讓他承擔大量團組織活動,他每項工作都努力完成做好。組織對林增煊的信任,打消了他認為自己成分不好自卑情緒和思想上的很多顧慮,使他放下了思想包袱。林增煊入朝後,他上進心強,積極肯幹,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表現突出,曾先後二次榮立三等功。

  三、對黨忠誠、執著努力

  林增煊由於家庭出身是地主、又有海外關係,他入黨三次都被擱淺。第一次是林增煊入朝後,二次榮立三等功,連隊黨支部委員劉司務長找他談話,林增煊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黨組織也把他列為發展物件,但當時正值1953年朝鮮戰爭停戰,志願軍準備回國,所以暫停發展黨員,所以林增煊第一次入黨機會被擱置;第二次是1958年林增煊在師材料基地工作,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持誠信做事,誠懇待人,謙虛謹慎,勤奮工作。他始終沒有放棄要加入黨組織的願望,這時基地辦黨組織也認可他的工作表現好,黨支部同意吸收他入黨,但因為當時檔案有規定地主成分不讓入黨,因為成分入黨又被擱置;第三次是林增煊被調到鐵道兵新管處醫院工作,他再一次提交《入黨申請書》,黨支部通過了,報到上級黨委審批,又因成分問題再一次被擱置。

  多次受挫讓林增煊產生轉業到地方的念頭,但是在領導和同志們的關懷下,他又振奮起來,他堅信出身不能選擇、家庭成分沒法改變,但對黨忠誠、努力工作、誠實做人,一定會得到組織的信任。1978年他在鐵道兵新管處工作期間,正值粉碎“四人幫”後,由於他出色的工作表現,經過組織考察批准了林增煊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組織,遲到的春天,最終如願以償。他無論是參軍、抗美援朝、還是回國後從事不同崗位工作,始終有一顆對黨的赤誠忠心,經受住黨組織的考驗,用堅持和努力贏得黨組織信任。

  四、服從安排、平凡崗位做貢獻

  1953年11月份,林增煊隨部隊從朝鮮回到祖國,繼續在鐵道兵團做一名醫務兵,從此隨部隊在國內“南征北戰”長達30餘年。先後參加修建寶成鐵路、黎湛鐵路、武漢長江大橋、萊蕪鐵路、修徐州公路大橋、京原線、京平線;後調到鐵道兵新管處,去過山東、湖北、陝西、廣東、北京等全國十幾個省市,林增煊一直從事醫務工作。

  1954年8月份,部隊奉命到陝西鳳凰縣,準備參加修建寶成鐵路(寶雞—成都),當時林增煊是十七團衛生隊護士,什麼都準備好了,這時部隊又接到一個《命令》,上級決定讓他們部隊去修建黎湛鐵路(廣西黎塘—廣東湛江),部隊駐紮在濉溪縣城,部隊又進行了整編,當時目標很清楚,地主出身的人員必須復原,沒有多久,師衛生科來了一位領導瞭解情況,鑑於他的表現,上級組織不僅沒讓他復員,還調他到師衛生營。工作需要又調到師衛生科。1955年軍隊授銜,林增煊是助理軍醫,被授予少尉軍銜。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林增煊授少尉軍銜時戎裝照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趙士榮、林增煊從相識、相知、到相愛

  林增煊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部隊又多次移防、整編、工作變動等諸多因素,也沒能顧得上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他是個帥小夥兒,在部隊認識了軍醫趙士榮,軍中伉儷,從相識,相知,相戀,到相愛,1960年5月,倆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結婚以後,倆人在生活上和工作中,互相關心、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支援,比翼雙飛,事業上都有了成就。

  1984年鐵道兵部隊集體轉業,兵改工合併到鐵道部。當時林增煊夫婦就職的鐵道兵直屬新管處,部隊駐紮在山東臨沂,他考慮到孩子們都在北京工作,戎馬一生,晚年也希望與孩子們團聚過穩定生活,就向新管處領導提出想調到北京來工作,當時他在新管處是正團級,又是醫院的院長,新管處不讓他走,有關領導明確給他說:“你調動到新的單位,可能職務沒有辦法滿足你”,他明確表示職務問題不用考慮,經過多次申請,在各級黨組織的關懷下,林增煊、趙士榮夫婦如願一塊調到了鐵十六局四處醫院工作,林增煊脫下已經穿了35年的軍裝。

  林增煊、趙士榮夫婦知足於晚年與女兒們在北京團聚,唯有好好工作,為四處多做貢獻,以實際行動感謝組織。十六局四處醫院,前身是部隊團衛生隊,當時醫院的技術能力和醫護人員等資源比較薄弱,林增煊、趙士榮作為當時的主治醫生,林增煊又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有著在戰地搶救經驗的醫生,先後在福州軍區軍醫學校、濟南軍區軍醫學院學習畢業,有著紮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現場搶救及治療臨床經驗,算得上是寶貴的醫學技術骨幹,林增煊憑著精悍的醫療技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工作非常出色,針對施工單位高風險,工傷事故多,傷病員多等實際,他們吃苦耐勞,無私奉獻,每次有重病或重傷者搶救治療,他們總是主動“挑大樑”,精心治療,熱情周到,從而贏得了患者或領導們的讚賞,由於林增煊同志工作成績突出,先後被鐵十六局四處、鐵十六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一次被北京市評優秀共產黨員。1985年3月,林增煊當上了鐵十六局四處醫院副院長。

  林增煊晚年生活很幸福安寧,他很知足有個幸福的家庭,老伴也是一名軍醫,倆人都是部隊培養出來的醫務人員,多年來既是同事也是夫妻,生活上和工作中比翼雙飛。兩個女兒事業有成,孝順父母。

  不幸的是,老伴趙士榮老人於2018年因病去世,享年81歲。林增煊老人晚年身體不太好,患有巴彬斯基綜合徵的疾病,手顫抖,還患有高血壓、心臟病。但老人家心態很好,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精神飽滿。老人家很愛乾淨,筆者先後幾次去他家採訪,家裡收拾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他很喜歡看書,書櫃裡擺滿了書籍。他很感謝多年來各級組織的關心、感謝曾經的戰友和同事、感恩軍旅生涯帶來一生的精神財富。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趙士榮、林增煊夫婦銀婚照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趙士榮、林增煊夫婦金婚照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尾聲

  林增煊院長(主治醫生),1934年6月生,1949年12月入伍,入伍到軍醫學校時才15歲,1995年退休,參加工作44年,其夫人趙士榮主治醫生,1937年12月出生,1955年12月入伍,1993年12月退休,參加工作38年,他(她)們在工作崗位上,無論是在哪個單位,都是一心撲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無私奉獻,清正廉潔,淡泊名利,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部隊和企業的醫療事業,在人們心目中有著良好的口碑。

  我在採訪林增煊老人過程中,幾次去他家,我的心情很不平靜,最多的是感動,老人家過去家庭成分不好,在那個政治掛帥的年代,其自己的政治生涯,很不平坦,他信仰共產黨,工作表現一直很出色,多次寫《入黨申請書》一心想入黨,可是先後三次剛走到黨組織的“門檻”,就因為家庭成分是地主而被再三擱置,至到1978年才入黨,儘管如此,他始終是相信黨的領導,思想上,工作上都是積極向上,他想的更多的是多為黨、為人民多做貢獻,林增煊同志真是一位可親、可敬、可歌、可泣的老人。

作者簡介:
張開喜(鐵道兵文化網編輯網名:開門見喜),性別:男,籍貫: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一九五二年五月出生,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參軍,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一九八零年一月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鐵道兵學院。在部隊期間,先後在13師65團2營7連(後來部隊整編為11師54團4營14連)曾歷任副班長、班長、排長、副指導員、指導員。
一九八四年,隨部隊集體轉業到鐵道部第十六工程局第四工程處,先後擔任過施工隊書記、處紀委辦主任幹事、人事科主任幹事、安全科副科長、企業管理部部長。
退休後先後考取並晉升為國家註冊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實習稽核員證》、《稽核員證》、《高階稽核員證》,從事認證稽核工作10年。後來又考取了中國核工業集團“合格供應商”《評審員證》,從事中核集團“合格供應商”評審工作5年。
其本人興趣愛好,寫作,2020年出版了第一本書《放牛娃出山之路》,2021年出版了第二本書《路漫前行,留有足跡》,先後在鐵道兵文化網、今日頭條款、新華網等媒體連載發表,2020—2021年,共創作的作品共200個,先後在美篇、鐵道兵文化網等媒體發表,其中有57個作品在今日頭條發表,有37個作品在新華網發表,僅新華網讀者有600多萬人/次。
本人現在投身入公益事業,一是創作,寫文章發表;二是在鐵道兵文化網作編輯,這些都是沒有任何報酬的公益活動。
張開喜,北京市懷柔區作家協會會員。

訪問抗美援朝老兵林增煊 作者:張開喜

作者:張開喜

圖片說明:
圖片來自林增煊家人提供

編輯:樂在其中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2-02-15

相關文章

這些成語,你用對了嗎?

這些成語,你用對了嗎?
[這些成語,你用對了嗎?]還在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氣熱?那就鬧笑話了!七月流火.萬人空巷.登堂入室.望其項背.目無全牛--這些都是常被人們用錯的成語 沒用對的,轉發學習! 來源: ...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文庫——成語故事(3)抱薪救火
[解釋]"抱薪救火"的意思是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人想消滅災害,但使用方法不當,反而使災害擴大,變得更嚴重. [出處]這個成語來自<史記>:以地示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 ...

學說普通話 | 39個易讀錯的成語

學說普通話 | 39個易讀錯的成語
以上成語 有哪些是你會讀錯的? 還有哪些易讀錯的成語 歡迎留言分享哦~ 來源:普通話學習

馬未都:司馬光砸不了缸,宋朝燒不出!結果卻慘遭一成語“打臉”

馬未都:司馬光砸不了缸,宋朝燒不出!結果卻慘遭一成語“打臉”
前言: 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可是所有學前兒童都聽過的故事,主要就是在歌頌司馬光的冷靜和勇敢.對於這段歷史,在<宋史>中也有明確的記載. 不過對於司馬光砸缸的這個典故,馬未都卻認為司馬光不可能 ...

范蠡的一封信,只有120個字,卻貢獻了6個成語,更是哲思精警

范蠡的一封信,只有120個字,卻貢獻了6個成語,更是哲思精警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代的書信和詩文都描寫傳神,比喻生動,更為後世留下了很多警句和成語.比如戰國時荀子的<勸學>,初唐王勃的<滕王閣序>,還有中唐韓愈的<進學解> ...

轉存長知識!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原來都藏在古詩詞裡

轉存長知識!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原來都藏在古詩詞裡
[轉存長知識!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原來都藏在古詩詞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智慧穿古越今.海枯石爛.柔情似水.青梅竹馬.魂牽夢繞.比翼連枝-這些唯美浪漫的成語背後,更有一首首動人的詩篇佳句.你知道它們 ...

成語“大腹便便”的來歷

成語“大腹便便”的來歷
<後漢書·文苑傳>記載著東漢時人邊韶(字孝先)文章知名當世,以教授生徒為生.他有口才,才思敏捷.一日,午休時他臥榻假睡,弟子們看到,私下竊竊嘲笑道:"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 ...

國學成語故事(13)一個弱女子的致命糾結

國學成語故事(13)一個弱女子的致命糾結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有一個譏諷女性不守婦道的成語叫"人盡可夫",但可能有朋友不知道,該成語首次出現時與貞潔毫無關係,而與親 ...

光武帝劉秀和他的成語故事

光武帝劉秀和他的成語故事
上次寫了篇文章<光武帝劉秀:一個"完美"且無存在感的皇帝,還是個成語大王>,今天周山小編就就把劉秀與成語故事單獨拿出來,寫一篇這方面的文章. 公元22年,劉秀27歲,時 ...

國學成語故事(10)鄭伯克段於鄢之處心積慮

國學成語故事(10)鄭伯克段於鄢之處心積慮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鄭伯克段於鄢>是一篇影響深遠.寫作技巧成熟老到的美文,主要講述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鄭莊公與其親弟弟 ...

國學成語故事(4)抬頭看天第一人,列入國家非遺之杞人憂天

國學成語故事(4)抬頭看天第一人,列入國家非遺之杞人憂天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千百年來,因擔心天塌地陷而一度寢食難安的"杞人"一直是被嘲笑的物件,以至於有一條專門為他私人定製的成語 ...

國學成語故事(3)莊子:中國第一寓言大師之洸洋自肆

國學成語故事(3)莊子:中國第一寓言大師之洸洋自肆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 ...

國學成語故事(8)晏子使楚不辱使命之南橘北枳

國學成語故事(8)晏子使楚不辱使命之南橘北枳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本期國學成語故事的主人公是齊相晏子. 晏子名嬰,齊國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歷仕靈.莊.景三朝,先後長達54年. 晏子最著名 ...

國學成語故事(9)司馬穰苴:起於名臣毀於讒言的一代名將之人微言輕

國學成語故事(9)司馬穰苴:起於名臣毀於讒言的一代名將之人微言輕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齊魯大地孕育的另一位名將--春秋齊國司馬穰苴. (上)臨危受命 殺人立威 司馬穰苴祖上曾經"闊 ...

經典巴蜀方言“土成語”大全,只有川渝地區人士才懂得起

經典巴蜀方言“土成語”大全,只有川渝地區人士才懂得起
前言 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多為四字,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大部分是從古代沿用下來的,是漢語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 傳統意義上的四川話,主要指四川盆地內生活的人們所講的西南官話方言,主要包括西南 ...

國學成語故事(23)退避三舍:一個年逾花甲落魄“王者”的霸氣承諾(下)

國學成語故事(23)退避三舍:一個年逾花甲落魄“王者”的霸氣承諾(下)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就不一樣的"中國". 緊接上期,話說重耳從"第三世界"翟國,歷經千辛萬苦來到"春秋第一強國"齊國後,每天在 ...

馬未都:司馬光砸不了缸,宋人根本燒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語打臉

馬未都:司馬光砸不了缸,宋人根本燒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語打臉
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發現真理的迷人.--拉美特利 圖1 學者馬未都 中國歷史界和古玩界有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名字叫作馬未都,馬未都先生是百家講壇的主講人,在百家講壇中他憑藉著自己深入淺出的講述風格和幽默風 ...

洛奇說成語:眾志成城,眾口鑠金

洛奇說成語:眾志成城,眾口鑠金
本文內容大綱如下,請讀者根據需要選擇閱讀: 1 成語出處 2 成語典故 2.1 故事人物 2.2 故事時間 2.3 經過及結果 3 其他研究 3.1 單穆公和伶州鳩對樂治的貢獻 3.2 單穆公的子母相 ...

國學成語故事(18)“國妖”是怎樣煉成的之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國學成語故事(18)“國妖”是怎樣煉成的之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公元前662年秋天,在曹劌幫助下大勝齊國的魯莊公,在位32年後,身染重病,開始走向生命的盡頭. 回望自己這一生,雖然與遠祖 ...

國學成語故事(12)歷史的悲愴,正國法借刀殺逆子之大義滅親

國學成語故事(12)歷史的悲愴,正國法借刀殺逆子之大義滅親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上回說到州籲弒兄自立,又好動刀兵,逐漸被國人厭棄,於是向"老鐵"石厚請教辦法.石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