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國外作戰,也是中國走出國門,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較量的一場硬戰。1950年10月,中國志願軍告別家鄉父老,越過鴨綠江,來到朝鮮半島,與美軍及其他西方聯合部隊展開了戰鬥,這場戰鬥最終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上甘嶺一站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無畏,在狹小的戰壕之中與敵人分庭抗禮,相互切磋。儘管志願軍武器裝備簡陋,但他們憑藉著頑強的毅力和艱苦卓絕的精神,在敵人的猛烈炮火聲中據守陣地。在這場戰爭中,湧現出了4個功臣師長,那他們分別是誰?55授什麼軍銜?
一、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以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勝“美不可戰勝”的神話而舉世聞名,中外軍事家對該戰役的評論褒貶不一,但是大部分人對此戰役都持認可態度。究竟是怎樣的一場戰役,廣受業內業外人士稱道?究竟是怎樣的一場戰役,是什麼樣的將領指揮,成就了這一神話級別的勝利?
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面臨著十分艱苦的作戰環境。上甘嶺地區山地遍野,到處是高山高嶺土,土壤呈磚紅色,酸性強,土表草木不生。上甘嶺漫野土丘上,童山冠冠。地表徑流量非常小,河流幾乎在其下游的低地處。
就是在這個僅在3.7平方公里的地方,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了長達43天的頑強鬥爭。在外界看來,上甘嶺一站中,必敗無疑,就算中方兵力武器再強大,也抵不過戰地惡劣的環境。志願軍佔據上甘嶺高地,糧食供應被敵方切斷,後勤保障部難以援助主力,形勢嚴峻。
就在千鈞一髮,敵人得意洋洋之際,戰事出現了轉機。志願軍展開了靈活的據點戰,聲東擊西,將美軍繞的團團轉。1952年10月美軍在志願軍的巧妙進攻下失去了主要戰地和糧食倉庫,節節敗退,退出了上甘嶺外的低地。
誰知美軍惱羞成怒,將矛頭對準了志願軍主要戰地上甘嶺高地,調遣太平洋海軍戰鬥機主力部隊和高階陸戰隊,在上甘嶺外50公里架起衝擊炮,對著上甘嶺猛烈攻擊。這就是有名的“攤牌行動”,其本意即佔領上甘嶺高地,扼住志願軍的咽喉要道,取得戰爭上游優勢。
10月14日,美軍主力師團與韓部隊發起了上甘嶺爭奪戰。美軍調配了300多部衝擊炮車、59輛陸戰坦克和60多架戰鬥機對高地發起攻擊。據資料記載,當時美方聯軍以每秒鐘7發炮彈、每刻鐘一輪戰鬥機轟炸的速度發起轟擊,可見中方在該戰中的劣勢。
剛剛開戰不久,志願軍15師和12師全體軍人面對美軍的猛烈攻擊,一時招架不住,一連失去了上甘嶺前重要戰地。但是15軍軍長秦基偉鼓勵全線戰士一定要堅持到後援部隊,一定要誓死保衛上甘嶺。在秦軍長的頑強鬥爭和全體官兵的團結一致下,上甘嶺再次奪回。
上甘嶺北邊40裡的道德洞中是12師指揮部,在美軍空軍的猛烈轟炸下,基地多名參謀長和指揮員身受重傷。在這樣緊急的情況下,秦基偉將軍,兼任起參謀職務,一邊指揮部隊作戰,一邊根據前線戰報來調整作戰計劃。
受傷的參謀員們深受激勵,忍受傷痛,坐在擔架上爬在上甘嶺沙盤上配合秦將軍指揮12、15、45師展開進攻與防禦。在呼嘯的戰鬥機轟炸聲下,指揮部人員都提高嗓門,一邊大聲討論作戰計劃,一邊替受傷的參謀長包紮傷口,屋頂棚草不時掉落下炮彈硫灰。
12師38軍的積極配合下,15師全體指戰員抓住敵方薄弱點,一舉攻下上甘嶺高地,再一次奪回了戰略據點。就這樣,雙方來來回回進行了數百次戰役,上甘嶺反覆易手中美,反覆爭奪了30多次,最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取得了上甘嶺戰爭的勝利。
二、15軍師團師長
正面防禦最厲害的要數45師,而其總指揮就是崔建功。45師是在朝鮮戰爭中肩負著抵禦敵人正面進攻,防禦偷襲等職責,他們作戰能力直接關係到整個上甘嶺志願軍的成敗。
最前線的部隊也是傷亡最嚴重的部隊,45師在上甘嶺高地堅守了44天,修築了數十公里的戰壕和數十個戰堡。但是敵人的軍火猛烈,全線士兵傷亡7000多,無數戰鬥英雄犧牲在了此次戰役中,如帶著炸藥包的黃繼光等戰鬥英雄。
師長崔建功在敵人戰火交錯之中,臨危不懼,主持全員備戰,抵住前線防禦。最終終於以沉重的傷亡代價換取了上甘嶺前線陣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他被授予志願軍英雄稱號和少將軍銜。
29師師長張顯揚,曾經是陳賡將軍的部下,後來入編15軍軍區,成為一名實戰指戰員。抗美援朝戰爭中,他配合45師師長崔建功駐守前線,抵抗美軍的衝擊火炮進攻。在這場戰役中,29師以最小的傷亡人數擊斃了敵人7000多人。1961年,張顯揚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三、12軍的兩個師
31師副師長李長林,年紀輕輕的他就代替因傷退居後線的正師長指揮前線戰鬥。1950年10月,15軍第三縱隊傷亡慘重,上層讓李長林分派支隊援助,並秘密地與45師交接戰略任務,抵抗美軍的進攻。戰爭勝利後,李長林被授予上校軍銜,僅時隔4年,又晉升為大校。
34師總指揮尤太忠在紅軍中的資歷最老,先後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作戰經驗豐富,不少前線官兵都曾在他的手下帶過。1950年,尤太忠主動請纓,加入人民志願軍,直接被任命為第34師師長。在上甘嶺戰役中多次立戰功。先後被授予過少將和上將軍銜。
總結
上甘嶺戰役是中外聞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鴨綠江外的朝鮮半島與美軍戰鬥,塑造了一個戰勝美軍的軍事神話,在全國範圍內激起了無數人民激昂的民族情懷。
朝鮮戰爭中,崔建功、張顯揚、李長林、尤太忠將軍等人在這場戰爭中展現了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在敵人的堅強厲炮中保衛國家。他們被授予將軍軍銜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