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化中,60年是一甲子,60歲後的人生就是對前60年的又一次迴圈,61歲便是人生第二春的開始,而這一年,正好是男性的退休年齡。
因為這個60年一甲子的演算法是易經中的一個核心,每個人的生辰八字,就是根據他的天干地支推演出來的生辰八字,是由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年月日因為這個60年一甲子的演算法是易經中的一個核心,每個人的生辰八字,就是根據他的天干地支推演出來的生辰八字,是由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年月日按照命理學的說法,生辰八字反映了這個人與天地清晨能量之間的必然聯絡。
每個人61歲的命運與其出生之年的命運是相同的,只是從身體上講,前者充滿了生機活力,而後者則是衰退,這就是為什麼雖然命運相同,但老年時卻難逃劫難的緣故。
在民間有七三八四的傳統說法認為,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是生命的兩個坎,這是因為它們分別對應了,上一家子的,十三歲和二十四歲這兩個年齡段是人生的轉折點,年輕時,活力四射,很容易,而年老,就很難邁過這個坎。有說法73歲和84歲閻王不請自己送上門。孔子就是在73歲那年死的,而孟子則活到了84歲。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晨。如果你從出生到60歲,沒有什麼大病,身體和心理上都非常的健康,那麼你60歲以後就會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因為那個時候你的子女已經長大成人,父母也已經不需要你的贍養。這時候你的身體如果要是非常的好,你自己還是可以有一番自己的事業。
因為60歲耳順 ,這個時候你擁有平常的心 ,看待所有的東西都看的非常的淡。你不需要任何人的認可,我們只需要活好自己的每一天。你可以從自己的興趣出發,然後把餘生的每一天都過得開心愉悅。
養生不是養老,養生是貫穿生命全過程,越早越好,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簡單順勢。養生就是對生命的保養,生命航船行駛在時間的河流中,要經常維護,小心保養。
有人說了,黃帝內經是教人不生病的書,這話很有道理,因為書中關於養生的教誨很多,最能說明黃帝內經基本思想就是這句話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面對天地自然萬物,懷揣一顆同理心,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有急推人及無這樣,你自然會敬畏自然,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珍惜一粥一飯,愛護一絲一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扶貧救弱,尊老愛幼,有了這些德行養生養心的技術,就容易做到,而且非常貼切自然。
養生的過程,實際上是道德自我完善的過程,求人不如求己,自我完善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