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論持久戰》,是他自認寫得最好的兩篇軍事理論著作其中的一篇。事實上,毛主席這一指導中國人民的偉大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光輝著作,是一部全域性在胸,掌控未來,克敵制勝的戰略性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理論經典之一。不僅在中國軍事史上,而且在世界軍事史上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在書中的種種判斷都中的,種種推演都成真,種種設想也都得以實現。不由人不拍案稱奇,一是黨內說好,通俗易懂;二是黨外說好,國共共享;三是敵人說好,徹底服輸。那麼,毛主席的論持久戰的精髓到底是什麼呢?
筆者不揣冒昧,大膽妄言:毛主席這部光輝著作的精髓,儘可在道、招、度這三個字上找到答案。具體說來就是道正、招好、度準。
所謂道正,就是毛主席透過中日戰爭強與弱、大與小,進步與退步,多助與寡助這四對客觀存在的矛盾的分析,得出了日本強,中國弱,中國不會速勝。同時,日本小,中國大,中國也不會速亡的中日戰爭是持久戰的結論。
之後,他又透過中國進步、日本退步,中國多助,日本寡助這兩對矛盾的分析,得出了中國最後必然得到持久戰後的勝利的結論。簡要說來,就是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人間正道,是正義戰爭。而日本軍國主義者所進行的侵華戰爭,走的則是一條邪路,是非正義的戰爭。正義的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必然要激起全中國人民的抗日浪潮,並得到世界上一切愛好正義的國家的援助,而最終戰勝日本進行的非正義的侵華戰爭。
這是偉人毛主席在書中指明的中國人民的人間正道,而且毛主席還進一步指明這一人間正道的滄桑鉅變,不僅要收到改造中國的目的,也能收到改造日本的目的。戰後不僅會出現一個新中國,還會出現一個新日本。
所謂招好,就是說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經過持久戰後,雖說必然要得到最後的勝利,但這種勝利還不能排除失敗的危險。要得到我們的徹底勝利,還必須經過主觀的努力,也就是要有一系列好的應對之招。
其中最根本的是國共合作,執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政策,並動員起全國的老百姓進行人民戰爭。形成國民黨的正面戰場與共產黨的敵後游擊戰場兩條戰線,夾攻日本的有利於我而不利敵的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
具體說來,有關鍵的兩招,一招是以土地換時間,就是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在組織進行積極的防禦戰,打擊日軍,消耗日軍後,撤出部分國土以確保抗日的有生力量。
隨著日本佔地的擴大,必然會造成其後方的大量空虛地帶。而八路軍、新四軍則採取敵進我進的對策,深入到日本佔領地的後方,放手發動群眾,放手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放手發揮人民游擊戰爭的主觀能動性,使日本人在其戰略後方24小時都忙於戰爭,疲於應付。
表面上看中國暫時喪失了土地,日本擴大了佔領區。但他們以少兵臨大國,以少兵臨多兵必然要受到中國軍民全面的全方位的抵抗和反擊。
第二招是積小勝為大勝,變戰略上的內線的持久的防禦戰為戰役戰鬥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也就是說,在戰略上我們是防禦,但是在具體的戰役和戰鬥上,我們則是集中兵力在一個點上或線上對日本實施進攻:這種進攻在我之內線是易守為攻;在我之外線敵之內線則是突然襲擊並迅速解決戰鬥。
這樣積少成多,曠日持久的結果,日本在中國抗戰的長期消耗下,其經濟行將崩潰,在無數戰爭的消磨中,其士氣行將頹靡。中國抗戰的潛力則一天天奔騰高漲,大批的革命民眾不斷地傾注到前線區,對日寇作最後的致命的攻擊,驅逐日本侵略軍出中國。
所謂度準,是指把握好中日戰爭的整個程序的時機和尺度,而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比如在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即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進攻三個階段,採取不同的作戰方針。
在防禦階段,以運動戰為主,游擊戰為輔;在相持階段,則以運動戰為輔,游擊戰為主。到了戰略進攻階段則以運動戰、陣地戰為主而以游擊戰為輔。這樣就能透過主觀軍事指導的正確而加速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程序。
從而使中日力量的對比由敵強我弱轉化為敵我平衡,再由敵我力量的平衡轉化為我強敵弱的根本轉變,即實現敵我力量對比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並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
總之,毛主席的《論持久戰》集中體現了他政治家的敏銳,戰略家的眼力,哲學家的睿智和軍事家的韜略。一句話真正體現出了毛主席作為一代偉人的高超智慧和深謀遠略。標誌著他的軍事理論造詣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而這種高度是難以有人望其項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