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法是從東北那旮瘩傳出來的嗎?以前聽家裡長輩這麼說有這麼一說,這純屬封建迷信還是有其他說法呢?
“正月不剪頭”,到底啥來頭?
話得從清軍入關時說起,大清皇帝為了實行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國主張,決定推行一種奇怪的髮式:將頭髮從前部到腦頂剃去,再將四周的髮際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間集中的一塊和一個長長的大辮子。
為了一統江山,尤其是統治思想,這種髮型要在漢人間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頭匠,清政府把全國的剃頭匠召集起來,每人發給一個掛有聖旨的吊投旗杆。隨後,這些剃頭匠便走街串巷,恩威並施地把人們的頭髮一一拿下。
然而這條律令在最開始實施得並不利索,畢竟,《孝經》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漢人成年之後便不會剃髮,男女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
所以,剃髮令遭到了漢族人民的強烈反抗。漢族志士為了不剃髮,很是反抗。
當時清朝打出的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漢人的一系列反抗徹底激怒了滿清統治者,怒火中燒的滿清政權開始採取屠城的方式來強制推行剃髮令——順治皇帝隨便找點茬兒,一聲令下,就接連出現了“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劇,漢人頭上的標誌連同熱血隨即乘鶴西去。
於是,早前許多漢人還大呼“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但脖子畢竟硬不過鋼刀,最後多數漢人還是為了項上頭顱被迫剃了發。
然而,反抗並沒有停止,正月不剃頭即是一種反抗形式。
1644年至1650年(順治元年~七年)間,義大利人衛匡國寫下《韃靼戰紀》,記錄了中國南方軍民為保衛頭髮而戰的情況(大意翻譯):
“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為保衛他們的頭髮拼死鬥爭,比為皇帝和國家戰鬥得更英勇,不但把韃靼人趕出了他們的城市,還把他們打到錢塘江,殺死了很多韃靼人。”
實際上,如果他們追趕過去,也許會收復省城和其他城鎮,但他們沒有繼續發展勝利,只滿足於保住了自己的頭髮。為剃頭不惜掉頭,這是義大利人很難理解的。
但是歷史的車輪總是在前進並且無法阻擋。在大清國的高壓下,以及逐漸安定的盛世之治,剃髮政策得以正常實施。一些文人士大夫也不再高喊“頭可斷髮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前朝的思念,實為“思舊”,為了掩人耳目,訛傳為“死舅”。[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下面這小品也夠逗的[呲牙][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