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的老傳統,到了正月十六,新春佳節就算是收尾了。從臘月到正月,人們喜氣洋洋,忙忙碌碌地度過了春節,也該讓生活迴歸正軌,重新開始工作、學習了。但正月十六還算是在“年裡”,依然有一些傳統的民俗活動,例如有“十六走、十七送,少生疾病得安寧”的說法,有些地方對這一天還特別的重視,認為正月十六承正月之俗,臨近二十四節氣的“雨水”,將開啟重要的春耕之季,還要做一些祈福的事情。各地有著不同的老傳統、老規矩,將這些民俗分享給大家。
民俗傳統主要有“1落、2走、3忌”的說法,每一樣都很有意思。
1落:正月十六要落燈
家裡的紅燈籠從除夕夜一直掛到正月十五,完成了接財、迎祥、納福的任務,到了正月十六這天,也該讓燈籠休息一下了。除了懸掛的燈籠,小孩子們玩的花燈也要“落燈”了,舊時候有“碰燈”的習俗,以前的燈籠裡面是點燃的蠟燭,兩個燈相互一碰,蠟燭傾倒,燈籠燃燒,喊著“燈籠一著,吉利來到”,預示著新的一年生活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按照民間的老習俗,不管是懸掛的紅燈籠、花燈、走馬燈,過完了年都是要“燃燈”的,也就是燒掉,不能放在角落裡留在第二年繼續使用,以免把新年的福氣都“放陳”了,帶走了。
2走:走百病、走百靈
宋代蘇轍曾經寫過一首詩“上元已過欲收燈,城郭遊人一倍增”,說的就是元宵節過後,在街上走的人突然多了很多,這其實就是古代的習俗:“走百病”、“走百靈”。
“正月十六走百病”是正月十六的傳統習俗,舊時候吃過早飯後,家家戶戶都會將大門掛鎖,到戶外四處去“走百病”,諺曰:"跑一跑,不見老。相傳經過這樣的短距離遊玩,“百病”在心情暢快的過程中會全部“遺落”在路上和野外,“百病”全消,就算沒病沒災,也會好上加好,更加的健康舒心。
“走百靈”也是同樣的道理,主要是指婦女和兒童,此時農事還比較閒,走出去踏踏青是最佳的時候,也會四處結伴去遊玩,民俗說這天:“走出門庭,心靈手靈”,都是對生活美好的期盼。
3忌:忌諱串門訪友、忌諱理髮剃鬚、忌諱搬家
忌諱串門訪友:老傳統這天是要“走百病”的,是不允許到別人家、別的村子裡走動的,別人會認為你要把“不好”的東西留在這裡,很“觸黴頭”,非常的不禮貌。南方一些地方,這天會全村“封閉”,不允許本村以外的人進入,不做生意、不出門,整個村落都會空空蕩蕩的,就算有不知情的外地人進來,也絕不能開口和他說話,要瞪著他,示意趕緊離開。
忌諱理髮剃鬚:正月十六這天不要理髮剃鬚,雖然中國很多地方都有正月裡不理髮的習俗,但正月十六這天要尤為注意,正值承前啟後時候,春節剛過,新的一年剛剛開始啟程,就把頭髮給剃了,如同大地上剛剛發芽的草木給除掉了,有不順利、不吉利的寓意。
忌諱搬家:一些老民俗中也有“正月十六不動遷”的說法,這天搬家表示一年的初始就有動盪,預示著新一年的日子也不會過的太過安穩。
——老井說——
正月十六雖說是春節的收尾,但民俗活動還確實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各地還有其他不同的民俗,如一些地方要送牛樁、回孃家、爬城頭等,多彩的民俗活動也讓中國的年味有了傳承。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