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八月十五之日,祝各位中秋快樂、闔家團圓。
在這個時間節點,帶大家逛一逛新疆博物館。這個館與國內眾多博物館都不同,它珍藏著諸多神奇的文物。比如說,那些已有千餘年曆史的麵點食物。
不新增防腐劑的情況下,什麼食物能儲存千年以上?沒什麼特別的食物,就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月餅,來自唐朝的月餅。
這塊月餅的學名叫寶相花紋月餅,有很高的顏值。它直徑6.5釐米,以小麥麵粉為原料,1972年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230號墓。
表面寶相花紋輪廓清晰,中心由兩組聯珠紋組成,並環繞有一週連瓣紋;外側裝飾好似松針紋。寶相花似花非花,是綜合多種花卉想象出來的形式,寓意吉祥,在唐朝非常流行,各階層人士都喜歡使用。
這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唯一一件月餅式糕點實物,我很想知道,它裡面包裹的是什麼餡料?
除了舉世無雙的月餅,新疆博物館裡還珍藏著多種千年以上的麵點,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三隻水餃來自唐朝,長6釐米、寬2.3釐米,1960年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339號墓。餃子的形狀如月牙,皮兒是小麥面,很薄,內有餡,與我們目前吃的水餃並無二致。
據確切的文字記載,早在東漢時期,人們的餐桌上就出現了餃子,距今有1800年以上的歷史。在歷史上,它的“曾用名”包括嬌耳、餃餌、牢丸、粉角等等,名目繁多。
千百年來,餃子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在北方,每逢過年過節,餃子是必不可少的佳餚。
這兩隻餛飩長3釐米、寬2.5釐米,1969年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117號墓。新疆博物館珍藏的實物表明,最晚在唐代,餛飩與餃子在形狀上已有了區別。
這塊小饢直徑3.9釐米,1972年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墓。你能看得出來它歷經千餘年時光嗎?有沒有拿起來咬一口的衝動?
還有下面這一塊高顏值的八瓣花紋點心,仍然能誘惑人的食慾。
這塊唐代花紋點心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337號墓。點心以小麥麵粉為原料,製作精美,採用捏製或模壓制成,說明當時人們的飲食追求不僅是吃飽,而且要吃出花樣來;麵點製作不僅是做熟,而且有了審美情趣的追求。
放眼全國,出土古代麵點的考古發現少之又少,唯有新疆是個例外,很多面點在底下完好地儲存千年之後又重見天日。
這得益於新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氣候乾燥,降雨稀少,沙漠、戈壁較多。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麵食可以迅速脫水而不易腐爛變質。另外,這些食物埋藏於地下,與空氣隔絕,也不易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