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放假,陳曦懷著沉重的心情回家,本來她打定主意絕對不回來,架不住爸媽一天一個電話催促。陳曦剛進家門,媽媽就熱情地撲過來,誇張地抱了抱她。
陳曦明白媽媽為啥那麼開心,因為在媽媽的心裡,她不是女兒,而是一棵搖錢樹。
回家僅僅半小時後,陳曦被父母拖著去看房,彼時她才知道他們想要在買新房子。陳曦說買不起,父母立即拉下臉。
陳媽媽孕期患高血壓,生下女兒後不能再生育。陳爸陳媽在各自的家裡都表現平平,為了能讓自己在親戚朋友間抬起頭,他們將全部希望寄託在陳曦身上。特別是陳媽,對女兒一直很嚴苛。
陳曦從小到大被父母逼著優秀,考雙百,考重點。大學畢業又被逼著回家考公。她不想再被父母安排,就瞞著他們偷偷在青島找了工作。可想而知,父母得知大為不滿。
為了緩和與家人的關係,陳曦借媽媽生日之際給她轉了兩千塊錢。陳媽一連兩天在朋友圈炫耀,給陳曦打電話的語氣也柔和了起來。
爸爸的生日陳曦如法炮製,逢年過節給得更多,爸媽有了吹噓的資本,覺得臉上有光,對她便親熱了許多。
爸媽沒有固定收入,陳媽給人帶孩子,陳爸打零工。看到陳曦有了收入媽媽推說腰疼,辭了工作,每日玩小打小鬧的麻將打發時間。
陳媽張口閉口為了生女兒差點把命搭上,女兒就該回報他們,而回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給錢。
陳曦只有照辦。
表姐的婚禮上親戚都稱讚陳曦有出息,媽媽很高興。二姨順勢說讓陳曦給表妹找個工作,媽媽一口答應,不顧女兒心裡忐忑。
在媽媽的施壓下,陳曦帶著表妹到了青島,陳曦帶著表妹吃飯,為她留意工作機會,結果表妹高不成低不就。後來表妹玩了幾天回家,媽媽覺得陳曦沒有解決表妹的工作讓她丟了面子,訓了陳曦好幾天。
陳曦自此不敢回家,沒想到爸媽主動聯絡催她回來。爸媽說表舅剛搬家,新房那個闊綽;小姨的樓房已經封頂,不日就要交房;就連一直被他們不屑的小叔也剛剛定了個17層的三居。親戚裡面只有他們家還住著老破小,買房迫在眉睫。
陳曦月薪不到一萬,租房,孝敬父母兩項幾乎花了大半,其餘用於生活費。儘管她省吃儉用,手裡的存款還不到5萬,實在無力滿足父母的期許。陳曦報出自己的經濟狀況後,爸媽大失所望。
媽媽給出解決方案,讓陳曦趕緊結婚拿彩禮。陳曦對媽媽的提議瞠目結舌,她覺得很悲哀。但是為了避免媽媽嘮叨,她還是耐著性子去相親。
陳曦相了幾個都不適合。媽媽看上的她看不上,倒有個符合她的眼緣的,在得知對方家境一般後,陳曦直接放棄了。不是她嫌貧愛富,而是怕對方承受不住陳媽的層層加碼。
陳曦覺得媽媽就是漁夫的故事裡那個貪婪的妻子,怎麼做也不會讓她滿足。
苦悶的陳曦去逛街減壓,專賣店賣羽絨服的是她同學,在同學勸說下她花一千九買了件米白色的羽絨服。這是她長這麼大最貴的衣服,那件衣服很好看,穿上它陳曦覺得心情好了許多。
媽媽聞聽這件衣服的價格批鬥起她,好像她犯了不可饒恕的錯。陳曦長久以後的委屈無處發洩,現在終於被這根稻草壓倒。她痛哭流涕地控訴爸媽對她的壓榨,同齡人很多在啃老,而她卻被父母啃。雖然她掙了工資,但從來不敢往自己身上花錢,買衣服只買打折的,喝個牛奶也專挑促銷的,護膚品也只撿降價的。孝敬爸媽是天經地義,難道為自己花就是敗家?
媽媽由驚愕到憤怒,由憤怒到結巴。陳曦的的聲音越來越高,媽媽的氣焰越來越弱,面對陳曦的指責她沒有再反駁。
陳曦哭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拉著行李就走了。
陳曦一直沒和父母聯絡,直到媽媽生日。她想了想還是像以往那樣轉賬過去,媽媽破天荒沒有收下。
媽媽告訴陳曦她已出來打工。媽媽還說讓她留著這些錢吃點好的,再把自己捯飭捯飭。
陳曦的眼淚刷得流下來了,她不知道該委屈還是喜悅,但是她明白自己終於不用再揹負著整個家庭的壓力了。
父母兒女不是債權債務關係,家庭裡的每個人都該各司其職,擔負起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