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智公司、外企服務集團等頭部專業機構進駐;中核礦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建北京分公司等央企二三級總部專案註冊落地;依託北京環球度假區、宋莊藝術小鎮、臺湖演藝小鎮,吸引文化相關領域產業資源要素集聚,推動了文化旅遊和文化科技產業叢集發展……城市副中心圍繞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科技創新四大功能定位,敞開大門吸引國內外高階要素聚集,築巢引鳳促進優質產業專案落地,一批“高精尖”產業專案點燃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運河兩岸一幢幢樓宇拔地而起,彷彿一顆顆“明珠”,將大運河點綴得愈發璀璨奪目。光芒背後,是城市副中心精心打造的一張“金名片”。運河商務區以其先進的設計理念、頂級的建設標準,從規劃建設之初就備受矚目,是承載中心城區商務功能疏解的重要載體。
按照“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招商策略,運河商務區透過線上線下形式每月舉辦一場招商推介大會,定向邀請重點企業參加推介活動,增強企業在運河商務區落地發展的信心。北京、華夏、農商三家市屬銀行全部實現在城市副中心設立一級分行;首家持牌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匯泉基金、四大國有銀行在京設立的唯一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農銀金科註冊城市副中心;北京國際財富管理研究院等專案註冊落地;國壽投資控股公司與北投集團合作設立的千億級產業發展基金完成簽約……隨著運河商務區營商環境不斷最佳化,以及城市副中心應用場景不斷釋放,吸引了一批高精尖專案註冊落地。在商業領域,香港新鴻基集團、國貿中心、華僑城集團、宜家薈聚、沃爾瑪等一批優質企業和專案正在緊密對接。在這個未來的投資熱土、政策高地上佔據一席之地,成為眾多中外高精尖企業的共識。
作為城市副中心重點發力領域之一的文旅產業,招商投資的新機遇、新動力、新熱點也在不斷湧現。在2021城市副中心文旅產業峰會上,通州文化旅遊區管委會分別與TEA全球主題娛樂協會、首寰投資、中國文旅集團、華僑城、騰訊文旅、融創文旅、中國國家品牌網、Thinkwell思客未來、Sanderson新道信、Century Media世紀文旅、維塔工作室、圓核秀都、脈馳文化、執惠集團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預示著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旅遊產業將再次被推向一個新層面的發展快車道。
通州文化旅遊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趙軍透露,文旅區承載高精尖文體旅產業的空間廣闊,現有200多萬平方米的建設產業用地,用於文化+旅遊、文化+科技以及商業、酒店、體育等設施建設,是環球主題公園外溢效應的重要承載。文旅區還有0.73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於遠期規劃開發,並規劃了建築規模約24萬平方米的國際人才社群,未來將打造全市首個典型的“類海外”環境。
在“十四五”時期,城市副中心將以文化旅遊區為中心,引進更多優質文旅專案,推進文化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建設成為文化和旅遊品牌形象突出、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強勁、文化和旅遊氛圍濃厚的全國智慧文旅引領區、國家文旅商融合發展示範區和現代國際旅遊城市。
今年6月,中國首家外商獨資的上田八木貨幣經紀(中國)有限公司落戶北京城市副中心。該公司在京成立,不僅是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豐碩成果,也是北京“兩區”建設取得的重大進展。作為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中唯一的先導區和自貿試驗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副中心“兩區”建設聚焦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金融科技、城市規劃、文創設計、文化旅遊、商務服務等領域,探索改革創新,強化服務功能和保障體系,深化京津冀協同示範,城市副中心的產業蓬勃發展。
資料顯示,“十四五”期間,城市副中心將實現8000億元投資落地,每年上千億元的投資,將為企業提供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巨大的商業機會。今年1至10月,通州區新設市場主體18180戶,位列全市第三;使用外資31051.37萬美元,外商投資穩中向好;1至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2.5億元,同比增長9.9%。
“兩區”建設將推動國內外高階資源、創新要素、市場主體集聚,為城市副中心建設再新增動力。經過三年左右的探索實踐,預計到2023年末,城市副中心將形成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建成國際金融機構集聚、高階服務專業齊備、設計產業生態活躍、文化旅遊蓬勃發展、應用場景豐富多元、創新創業氛圍濃厚、宜居宜業生活環境初步形成的總體局面。
來源: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記者:劉薇
責任編輯: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