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於湖南老人吳玉芬而言,是一個會永遠銘記的年份,這一年,她和結婚49年的丈夫離婚了。
當兩位老人離婚的訊息傳出後,街坊鄰居們頓時議論紛紛起來:“老兩口再過一年就該過金婚了,怎麼這時候鬧離婚了呢?”
“豈止是鬧離婚呀,聽說兩人都上法院了!”
一位剛搬過來不久的鄰居聽到這番話後,很是好奇地問道:“啊?他們倆孩子就不管管嗎?”
“嗨!你不知道,他們兩個人命苦,一兒一女的前些年都沒了·······”
不幸的包辦婚姻
吳玉芬老人的前夫叫做張源國,這一年已經年過古稀了。時至今日,張源國對當初和吳玉芬結婚的那個決定都感到有些懊悔不已。原來,他和吳玉芬並不是自由戀愛,而是源自父母的包辦婚姻。
那時候,張源國家裡十分的貧窮,兄弟四個他排老小,上面還有幾個姊姊。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張源國自小就習慣了勤儉持家,讀書的時候一邊讀書一邊打工補貼家用。
1969年,張源國的母親突然對他說要給他介紹一個媳婦,當時張源國其實已經悄悄地談了一個女朋友,一直沒有跟母親說,知道母親脾氣的他,最終選擇了妥協,聽從母親安排,和19歲的吳玉芬見了一面。
當時吳玉芬給張源國的印象並不好,見面時,她仔仔細細地將張家打量了一遍。後來吳玉芬再次來做客的時候,還翻了翻張源國家裡面的箱子。
看到這裡,張源國心裡就有些不大樂意,悄悄地跟母親說:“這個女的不簡單。”
不過,心裡雖然不是很樂意,張源國最終還是沒能辯過母親,賭氣說道:“那就這樣吧,以後出什麼事我也不管了!”
就這樣,張源國和吳玉芬結婚了。
貧苦的家庭環境,讓張源國將錢看得很重,一想到自己沒錢,就感到渾身不舒服,所以他對媳婦的要求也很簡單,那就是能夠勤儉持家、孝敬公婆就行。
結婚之後,家裡多了一張吃飯的嘴,張源國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他沒日沒夜地在外面幹活,結果回家之後發現新媳婦和自己父母相處的並不和睦。她還整天不著家,喜歡東奔西跑的到處玩耍,這一點讓張源國心裡十分不舒服。
雖然因為沒有感情基礎,兩個人的婚後生活並不幸福,但日子還得過。1970年,吳玉芬懷孕了,成功生下來了一個漂亮的女兒。
然而,命運卻在此時和這個不幸的家庭開了一個惡劣的玩笑,女兒出生後確診患上了癲癇。女兒生而殘疾,讓張源國對妻子有了怨氣。
後來,吳玉芬又一次懷孕了,因為覺得在張家呆不下去,吳玉芬不顧婆家人的勸說,毅然決然地回了自己的孃家養胎。
在妻子臨走時,張源國曾專門叮囑她到時候一定要早點回來,免得月份大了出什麼意外。吳玉芬在孃家期間,張源國也不停地催她趕快回來。
吳玉芬的孃家和張源國家隔得很遠,需要坐輪船往返。吳玉芬就這樣一直拖到了快臨盆時才踏上了回家的輪船。然而很不幸的是,吳玉芬自己估算錯了生產的日子,直接把小兒子生到了船上。
當時輪船的條件有限,小兒子生下來就受了涼,再加上又沒能得到及時的救治,最終不幸患上了腦癱。
兩個孩子都是殘疾人,這對這個本來就貧困的家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張源國和吳玉芬的夫妻感情也越來越差,張源國埋怨妻子沒有早買回家的票,把孩子生在船上,導致孩子生了病。
他說:“這是我們之間第一次發生大矛盾,如果不是因為她個人的疏忽,我們兒子的病本來可以避免的,也不至於鬧成現在這個樣子,關於這件事情我很難原諒她。”
吳玉芬則埋怨丈夫沒有人情味兒,將懷孕的她送回孃家養胎,還不給她糧票,當時實行計劃經濟,糧食是限量供應的,以至於懷著孕的吳玉芬很難吃飽飯。快要生產時,張源國明知道天氣冷,卻沒送厚衣服過來······
雖然夫妻倆彼此之間越發看不順眼,但婚姻還是得繼續維持下去,兩個小孩需要錢看病,也需要媽媽照顧,夫妻倆缺一不可。
突如其來的災難
在張源國看來,雖然看妻子很不順眼,但兩個人畢竟做了這麼多年的夫妻,也有一定情分的,他其實也是願意和吳玉芬一起走下去的。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他對妻子產生了極大的不滿。
上世紀九十年代,因為國內外形勢的影響,我國出現了大規模的下崗潮,剛過中年的張源國也成了下崗工人的一員。領了單位買斷下崗的工資後,張源國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找了好幾份工作,身上擔子越來越重。
1996年,正在外面幹活的張源國突然間收到了一個噩耗,他含辛茹苦養大的大女兒在不久前出了車禍,被車給軋死了。
女兒的死對張源國打擊很大,當年那麼的困難都挺過來了,怎麼女兒大了就沒了呢?
在和鄰居的交談中,張源國得知,大女兒是去外婆家找媽媽的時候出的車禍。如此一來,張源國對妻子徹底失望了。覺得就是因為妻子喜歡遊手好閒的到處亂轉,沒人照顧孩子,才導致女兒出的車禍。
情緒激動之下,張源國還打了妻子一頓。
女兒的死也讓吳玉芬對丈夫十分的失望,她發現女兒死後丈夫似乎並不十分傷心,反而說“那也是一種解脫”。吳玉芬因此認為丈夫對孩子沒感情,自此以後,夫妻倆為了去世的女兒開始沒日沒夜地吵架。
不過,20多年都這麼過來了,老兩口雖然吵得厲害,也沒有動過什麼離婚的心思,畢竟還有個兒子要照顧。
2000年,小兒子被送到了福利院裡面。壓力小了不少的老兩口之間的關係反而緩和了一些,安安穩穩地度過了十年時間。
2010年,患有腦癱的小兒子也離開了這個世界。
兩個孩子都沒了,吳玉芬的心也死了,人生三大苦,少年喪母,中年喪偶,老年喪子。最後一大苦年過花甲的她經歷了兩次,再也沒有什麼天倫之樂了。
讓吳玉芬難以忍受的是,對於兒子的死,丈夫表現的甚至還不如女兒走時悲傷,他似乎真的認為兒子的死是一種解脫,並不是什麼值得傷心的事情。
金婚前的離婚
兒子的死,讓老夫妻之間最後的情分都沒了。吳玉芬自那之後更加不著家,經常性的夜不歸宿。2015年8月20日,吳玉芬給張源國寫了一封《分居協議書》,表示因為兩人性格不合,實在無法繼續生活下去,決定自2015年8月20號起正式分開居住。
自此以後一方不管出什麼事都和另一個人無關,兩人各過各的,互不干涉,互不來往,互不負責。
對於這份《分居協議書》,張源國倒是沒有什麼意見,他不但不感到傷心,反而很樂見於妻子不再出現於自己的視線之內。他唯一的意見只有一個:“分居可以,但你不能住在我的房子裡面,任何一部分都不行。”
原來,張源國夫婦居住的這個房子,是他老房子拆遷時獲得的兩千塊錢賠償,再加上買斷工齡的錢湊出來的,算是他一輩子的積蓄。張源國覺得結婚之後就整天遊手好閒地四處亂逛的妻子,沒有資格住在自己的房子裡面。
經過討價還價之後,張源國終於鬆了口,同意讓吳玉芬繼續住在家裡。過了一兩年之後他覺得虧了,就把妻子趕到了位於樓下的自家小雜物間居住。
張源國有肝炎,分居後剛開始一段時間他過得並不舒坦,不僅需要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服,自己幹這幹那。但時間一長,他還真習慣了這種生活。
正式分居之後,張源國開始看一些養生方面的書籍,他覺得,人活一世,還是自己活得好最重要。
然而,張源國這種悠哉悠哉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2018年的一天,他收到了法院的傳票。原來是妻子把他給告了,要求離婚。值得一提的是,再過一年,他們就結婚五十週年了。
吳玉芬選擇離婚也有著自己不得已的理由,下面那間小雜物間裡面沒有窗戶,還不通風。因為是鐵門,雜物室的門她晚上還沒法關,就這麼半敞著。
如果是春秋天也就算了,一到冬天天氣冷了,開這個門,冷風呼呼地往裡面灌,吳玉芬不得不蓋了兩床被子。
如果只是這些,吳玉芬也就忍忍了。更讓她沒法忍受的是,雜物室裡還沒水沒電沒廁所。每回上廁所她都要去很遠的地方。
就這樣忍了一段時間之後,吳玉芬終於忍不住了,直接將張源國告上了法庭,要求離婚。
因為兩人婚姻已經事實破裂,而且兩人離婚意願強烈,所以法院最終還是判決解除了兩人的婚姻關係,考慮到現實情況,法院判決將雜物間分給吳玉芬,張源國補償吳玉芬20萬元人民幣。
判決結果下來的那一刻,張源國就傻了眼:“憑什麼呀?房子是我買的,離婚是她提的,憑什麼我買單?好好的房子還得分給他一部分?”
越想越氣的張源國堅決不願意接受這個判決結果,連那個小雜貨間也不想留給妻子了。直接把妻子趕出了家門,見她一次就打一次。
好在吳玉芬有幾個老朋友,在他們的幫助下在外面租了一個房子。不過,每個月1000塊錢的房租對於吳玉芬而言實在是太高了。
在外面租了一段時間房子之後,吳玉芬終於忍不住,上門找張源國理論,結果他開啟門看到是前妻之後,直接把門給反鎖了,兩個人隔著房門對罵。
最終,走投無路的吳玉芬找到了電視臺的記者,希望能得到媒體的幫助。
記者對張源國進行採訪後,得知他也早看吳玉芬不順眼了,還說吳玉芬曾偷過他的錢和家裡面的房產證,為此他專門在自己房門上貼了“以防為主”的紙條。如果不是吳玉芬做得太過,他也不會走到這一步。
最終,在記者、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多方調解之下,張源國終於做出了讓步,同意讓吳玉芬繼續住樓下的小雜物間,至於那20萬元的賠償,他一提也不提。
記者曾勸說張源國,兩位老人年紀都大了,孩子們也不在了,將來只能一起互相扶持著走下去,沒必要鬧得這麼僵,想讓他同意前妻去樓上住,以後兩人間最起碼有個照顧。吳玉芬也表示願意和張源國“來往”。
孰料張源國的態度十分僵硬:“我把雜物間給她,就是給她一個活路,以後我們就再也沒有任何關係了,各過各的!”
張源國和吳玉芬之間的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一段沒有感情基礎的包辦婚姻,讓兩個年輕人走到了一起,卻也為後面的不幸生活埋下了隱患。強扭的瓜,又如何會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