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韓國和朝鮮爆發內戰,此時的中國剛剛建國,美國計劃將蓬勃發展的新中國扼殺在搖籃裡,借支援韓國的名義屢次派遣士兵進犯“三八線”。
隨即派遣彭德懷將軍率兵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支援朝鮮。此次戰爭發生了一個故事,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師長沒有按上級命令撤退,但最終救下了十萬人民志願軍。
那麼這個師長是誰呢?他是怎麼救下十萬戰士的呢?
抗美援朝戰爭
新中國成立初期,革命政權尚未穩固,蔣介石在臺灣依舊對祖國大陸虎視眈眈,他同意美國透過臺灣登入仁川,由此對共產黨進行打擊。美國得到蔣介石支援直接干涉朝鮮和韓國內戰,然後幫助蔣介石屢次進攻“三八線”,以此緩解臺灣所承受大陸進攻壓力。
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囂張至極的在軍中宣佈:聖誕節前打下整個戰場,大家回國過聖誕。
他們這種囂張氣焰還未持續一個月就被從天而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所打掉。1950年,國家領導人針對朝鮮問題召開最高級別會議,會議中領導人們關於是否出兵支援朝鮮展開討論。
有人說道:“國家剛成立,正處於萌芽階段,不適合也無力去打這種打仗了,更何況此次的對手不僅是韓國,更是戰鬥素養、軍事準備都遙遙領先的美國。”彭德懷將軍針對這個發言說道:“中華人民站起來了,證明雄獅真正覺醒,這一仗不是打不打的問題,而是如何打的問題,如何打出中國人的血性,如何告訴世界中華人民是不可侮辱的。”
毛主席最終同意彭總的建議,從河南省、廣州省等各大軍區抽調無數官兵組成第一、第二“中國人民志願軍”,命西北軍委主席彭德懷將軍為此次出征總司令。
華川阻擊戰由來
中國部隊剛抵達戰場便扭轉戰局,將南韓國和美軍打的節節敗退,沒用多少時日就將北線戰場收回並且攻下漢城。美國大兵回國過聖誕的美好願望瞬間破滅。美國政府認為戰局失利是麥克阿瑟的指揮問題,於是換上名將李奇微。
李奇微此人早期就熟悉中國軍隊作戰方式,並在朝鮮進行了很久的軍事活動學習,所以這人是一個勁敵。
但彭老總從不怕任何敵人,採取了“聲東擊西”的打法,派東線軍團佯裝進攻目的用以掩護西線志願軍的撤離。李奇微果真上當調大軍去防護東線戰場,就這樣西線志願軍沒費一兵一卒成功撤退。
李奇微得知後大怒,調集美軍著稱的機動性部隊對東線戰場堵截,六個師的美軍東線戰場上的180師戰士們圍剿,最終180師被擊潰,戰士們死傷無數。
180師是東線戰場的一個門鎖,美軍將它擊潰即獲得了橫插整個東線志願軍的鑰匙。李奇微明白切割戰場之後,志願軍前方部隊便得不到任何後勤支援。於是他以美軍超高的機動力和遭遇戰的優勢,制訂了一套專打志願軍後方的戰術。
李奇微在地圖上重點標註即將進攻的志願軍後勤中心——華川。李奇微判斷無誤,華川正是我軍東線上最大的後勤中心,這裡不僅有戰士們的食物資源還囤積著大量的槍支彈藥,如果華川被美軍攻下就意味著我軍東線戰場全面覆滅。
傳奇之師阻擊美軍
這時我軍還不知道美軍即將突襲華川的想法,只是命前線隊伍統一撤退。58師師長黃朝天也接到暫退華川的命令。
就在58師行軍的一個夜晚,遠方機動車和短暫炮火聲引起了黃朝天的注意,他召集政委和其他指導員進行討論。討論期間遠方炮聲愈發密集,黃朝天意識到美軍可能要進攻華川,他向政委詢問有沒有總指揮部的新命令。
政委回答沒有,此時一個參謀說道:“美軍不可能有大部隊能夠穿透戰線來到後方戰場。”但是黃朝天依舊不放心,他命參謀致電指揮部想要獲得最新戰報,但由於受到炮火波及電話和電報無法傳遞資訊到指揮部。
隨著炮火聲勢愈發猛烈,黃朝天坐不住了,他向政委提議道:“不管如何我們都應前去檢視一番。”政委同意此建議,58師偵察兵偵查後得知,地方有將近五個師的兵力與173團遭遇開戰。
黃朝天意識到前線戰場可能出了意外,如果不前去阻擊美軍的話,華川這個重要戰略點就會被美軍打下,這對整個戰場的損失不可估量。他猶豫一番就與政委商量必須前去阻擊美軍。
要知道58師接到的命令只是暫退,就算戰場失守黃朝天等人也不用負擔一點責任,但是他與政委一致決定不顧自身生涯,違抗撤退命令擅自行動,迎難而上前去支援173團,阻擊美軍對華川的進攻。
這一戰持續了13天,在58師的高強度阻擊和堅守下,指揮部派遣大軍支援華川,一舉粉碎了美軍三個師的兵力。
結語
中國人民不會原諒任何越過“三八線”的行為,抗美援朝戰爭更是戰出了新生國家的的血型,沉睡的雄獅覺醒了。朝鮮戰場上的此次華川阻擊戰,黃朝天的意外之舉拯救了數十萬同胞的性命,他那種不顧自身只顧大局的品格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