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在廣東大南山堅持鬥爭時用過的藥膏
年代: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質地:複合質地
尺寸:長16.5cm,寬12cm,高1cm
類別:雜項
紅軍在廣東大南山堅持鬥爭時用過的藥膏,上面蓋有一塊長方形厚玻璃,放置於一硬紙板盒內。藥膏區域性硬化,玻璃邊角破損。這是紅軍在廣東大南山堅持鬥爭時期醫療用的藥膏。1978年5月,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撥交給我館收藏。
大南山地處普寧、惠來、潮陽交界,境內峰巒重疊,密林山洞星羅棋佈,利於隱蔽,易守難攻。1928年,海陸豐農民運動轉入低潮,由於敵眾我寡,東江特委機關被迫於3月27日從海陸豐轉移到惠來。以彭湃為首的東江特委決定,以董朗、葉鏞、徐向前率領的紅軍第二、四師保留下來的部分主力,在潮、普、惠三縣的大南山上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
1929年7月中旬,潮、普、惠三縣在原來工農革命軍團隊及模範赤衛隊的基礎上,於大南山的林招聯合建立紅軍第四十七團作為主力部隊,區、鄉普遍建立了赤衛隊。革命武裝積極開展活動,掃除大南山邊緣反動據點,殲擊地主武裝,擴大自己的力量,進一步鞏固大南山革命陣地。1930年4月,林招之戰,紅軍與赤衛隊斃敵一百餘人,繳獲槍支二百多及子彈物資一批,一時大南山軍民的聲威大震,及後有一段時間,敵人不敢入侵。
1930年11月,潮普惠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大南山的大溪壩村召開。大會決定三縣實行並縣,成立潮普惠蘇維埃政府,下設南山特區和其他9個區。同時,成立中共潮普惠縣委。大南山蘇區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土地革命運動深入開展,紅軍隊伍繼續壯大。此時,東江特委、東江蘇維埃和東江特委軍事委員會等領導機關均移駐大南山迭石村。大南山成為了整個東江革命根據地的領導中心。
從1928年至1935年,大南山革命根據地積極開展游擊戰爭,沉重打擊了當地的反動勢力,有效牽制了國民黨一部分正規軍。由於戰鬥頻繁和環境的艱苦,部隊傷病員越來越多,負傷、爛腳、行軍跌傷等尤其常見。在西藥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大南山的白衣戰士們找來當地的中草藥,製成藥膏給傷員使用。這些藥膏不僅減輕了傷員的痛苦,也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治癒後的紅軍戰士很快重新投入了戰鬥。
紅軍在廣東大南山用過的藥膏,是大南山革命根據地艱苦歲月的歷史見證,體現了紅軍戰士英勇奮戰的革命鬥志,具有比較重要的歷史價值,後經專家鑑定為國家三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