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捨生取義全是假,舊衣猶愛況其身
洪承疇被俘,清太宗皇太極派范文程前去勸降。洪承疇慷慨激昂,謾罵不停,大有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范文程好言好語安撫他,與他談古論今,說天道地。其時恰巧屋樑上的灰塵掉落在洪承疇衣袖上,洪承疇幾次手撣、嘴吹,范文程看在眼裡,喜在心上,立即告辭回去,奏明皇太極:“洪承疇不會死啊!他對自己破舊的衣服還那麼愛惜,更何況對自己的身體呢?”
果然,不久洪承疇就降了清朝。(本文摘編自《清稗類鈔》)
02、誤國總督葉名琛,畏死被俘弄詩文
葉名琛工於作詩、繪畫和書法,以大學士銜出任兩廣總督。但此人面對英國侵略者,畏敵如虎,正如當時人所形容的,“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古之所無,今之所有”。
他被英軍俘虜到香港,每天為英國人作書、畫畫。隨從勸他不要署名,他就在作品末端題“海上蘇武”四字。後來被虜到印度孟加拉,住在鎮海樓上,每天讀《呂祖經》,寫了不少詩,第二年病死。
被英軍虜去時,隨從指著海水說:“這海水很清。”意思是要他以身殉國,他嚇得不敢正面回答。廣州士子諷刺他說:“中堂本有學問的人,不作學政真可惜。”(本文摘編自《清稗類鈔》)
03、龔半倫不肖背祖國,隨洋人搶劫圓明園
龔自珍的長子,名公襄,晚年自號半倫。所謂“半倫”,是說他無君臣父子、無夫妻兄弟朋友,只愛兩個小妾。
此人天資聰明,博覽群書,中年以後,家道中落,賣書為生,成為英國大使威妥瑪的幕僚。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他曾一同前去,搶先入園,偷了不少金玉寶物,運回上海。
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經過上海,聽說龔半倫的才華,設盛宴請他。酒席上,曾國藩表示了請他做官的意思。
龔半倫大笑說:“以在下的地位,先生給我的官職,最多是省裡的監、司之類,先生想想,我是甘心處於先生之下的人嗎?不要多說了,今晚只可談風月,不談其他事。”曾國藩氣得不再吭聲。
當時龔半倫仗著英國大使撐腰,非常狂妄。過了不久,威妥瑪死了,龔半倫便益加頹廢,六親不認。兩個兒子來看他,被他趕跑;熟人見到他都繞道走,稱之為“怪物”。
53歲時,龔半倫發神經病死了。臨死時他還做了件缺德事,把平時珍愛的、價值千金的名帖,全部剪碎,沒留下一個完好的字。(本文摘編自《清稗類鈔》,《清朝野史大觀》卷一0)
04、得其精面忘其粗,見其內而忘其外
秦穆公問伯樂:“您年紀大了,您的子孫中有沒有善於相馬的?”
伯樂說:“我的子孫才能都不高。但有個朋友叫九方皋,相馬的技術不在我之下。”
於是秦穆公接見了九方皋,派他去尋找千里馬。三個月後,九方皋回來報告說已經找到了一匹。
穆公問:“是什麼樣的馬?”
九方皋說:“黃色的母馬。”
穆公派人跟他去取馬,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秦穆公很不高興,把伯樂找來責備道:“你推薦的人,連馬的公母和顏色都弄不清,又怎麼能知道千里馬呢?”
伯樂嘆息道:“唉!他的技藝已經進入了這種境界, 這正是他超過我千萬倍的地方啊!像九方皋這樣相馬,算是看到天機了,得其精而忘其粗,見其內而忘其外。他只注視那關鍵的東西,而忽視那些不需要重視的部分。像他這樣相馬,其意義哪裡只是得到一匹千里馬啊!”
馬被牽來後一看,果然是一匹天下罕見的千里馬。(本文摘編自《淮南子》卷一二,《列子》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