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晶
成都市金牛區機關第二幼兒園總園教務主任
本學期,圍繞“提升高段班級兒童自理能力”的主題,我們做了很多的思考,也在一日生活中針對這一主題給予了老師和兒童更多的放手與嘗試。在這樣的背景和觀念轉變過程中,“三個勺子”到來了。
我們希望“三個勺子”的悄然到來,能將由教師主導的分餐制,自然而然地向兒童自主添餐過渡。
01 /
“混亂不堪”的開餐環節
午餐時間到了,今天將是孩子們第一次使用分餐勺自主添餐,我打算去到班級現場看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才明白“新成員”的到來果然讓大家熱鬧了一番:
有的班級兒童已經排到了門外;有的班級老師正一邊搖頭一邊撈掉在餐盒裡的勺子;甚至還有的班級已經不是兒童在添餐,著急的保育老師早已果斷地搶走了兒童手中的勺子。
看到這樣的景象,我焦急地在幾個班級裡來回穿梭,試圖找到答案。後來轉念一想:任何新事物的到來不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嗎?保育老師無一不急切地向我反饋勺子不好用、天氣冷了不適合讓兒童自己分餐等想法。對於她們的看法我有些無奈,因為一方面大家所反映的,的確是剛剛才發生的現實情景;另一方面,老師的建議也是出於對兒童健康的關注。
所以我先認可了問題的真實性,然後再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兒童的添餐情況。在觀察兒童添餐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以下兩個問題:
還沒來得及跟班級老師溝通自己的發現,老師們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她們對“三個勺子”到來的感受,保育老師提出直接更換勺子或者恢復到之前老師主導添餐的想法,不少班主任老師也擔憂自主添餐會導致兒童吃不飽吃不暖等問題。
聽了他們的反饋,我感受到:一方面他們不是很歡迎“3個勺子”的到來,另一方面新事物的出現也帶給了老師們新的發現和思考,這一點是非常值得肯定,也是非常有價值的。接著,我把我所觀察到的問題與老師們進行了溝通,並表達了我的觀點:希望老師能嘗試把目光從“3個勺子”身上暫時離開,仔細觀察使用勺子的“兒童”,因為兒童才是三個勺子的真正主人。
然後,我們聽到了以下聲音:
從孩子們的表達中我聽出了他們對“3個勺子”到來的看法,難道不是充滿好奇、欣喜和嚮往的嗎?隨後我再次向老師們表達了我的觀點:使用三個勺子引發的“麻煩”只是暫時的,如果我們不給予兒童與“3個勺子”互動的機會,那目前的問題就會一直存在。所以,老師應該帶領孩子們共同想辦法去解決“3個勺子”所帶來的暫時困境,而不是逃避或否定它。
第一次的自主添餐活動對老師們而言,可謂是在“一片混亂”中度過。
02 /
百花齊放的研究實踐
差不多過了1個星期,午餐時間我再次來到各個班級。這一次所看到的情況有些不一樣了,有的班已經完全放手讓兒童自己添餐了。
這次老師一看到我,便興沖沖地告訴我,他們利用了餐前活動和室內遊戲的時間舉行“舀飯大比拼”活動,以此讓兒童發現了更適宜的握勺方式,只是這樣的做法並沒有讓兒童添餐的速度得到有效提升。我為老師們的勇於嘗試而感動,更對老師們能對嘗試的結果進行理性地判斷感到欣喜。
有的班則是以保育老師添飯,兒童自主添菜的形式進行的。因為老師發現兒童的飯比較軟,容易粘在勺子上倒不進碗裡,她們想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兒童先習得用勺子添菜的經驗,再進一步研究快速添飯的方法。這一做法讓我感受到,老師在透過觀察發現孩子們的最近發展區,想要透過分階段的方式來實現目標。
另外,大家還無比自豪地向我介紹起勺子放置方式的解決辦法,比如:添完餐後把勺子都插在米飯裡就不容易掉,或小心翼翼的儘量靠邊放,或擺3個點心盤來放對應的勺子。
看到老師們帶領孩子對自主添餐所作出的思考和改變,以及收到的成效,我的心情是激動且欣慰的!看來老師們已經從排斥勺子的想法中走了出來。回想之前針對自主添餐的問題,我跟4個班級溝通的內容是相同的,但今天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卻不盡相同,由此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師、不同的兒童對於同樣問題的解決辦法是不同的,這些“不同”讓我們看到的是兒童經驗累積的過程和教師智慧引領的結果。
雖然“自主添餐”還有很多問題等著大家進一步去探尋,但這一次我所看到的景象,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百花齊放。
03 /
自信自主的深度互動
有了之前的經歷,我對班級老師推動自主添餐活動更加有信心了,相信他們會有意識地去發現問題並不斷地進行調整,把自主添餐真正變成兒童的常規化活動。
另外,為了能讓老師充分地進行思考和準備,我將進班觀察的方式由之前的隨機進班改變為預約式進班,期望這樣的方式能讓我與老師之間的對話和探討更聚焦和深入。
這一次我預約去到了兩個班,果然,在兩個班裡又有了新的發現:
一個班級的添餐桌上多了一個托盤,因為老師發現兒童添餐時飯菜很容易灑到桌面上,於是就帶領兒童展開了積極的探討,想到了用托盤擺在餐盒前的好辦法,這樣既不容易把桌面弄髒,同時還能放置添餐用的“3個勺子”。
因為兒童添餐的速度並沒因為我提出的改變握勺方式的建議而得到有效提升,所以老師非常機智地不再糾結“握勺”方式,而是將添餐隊伍改為了兩列同時進行,這樣的改變不僅減少了兒童等待的時間,還在不經意間激發了兒童與同伴比賽添餐的熱情,有效提升了添餐的整體速度。
面對班級的新做法,我感受到師幼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更加善於發現,也更懂得適時調整解決問題的視角,他們自主探索思考出的好方法在班級裡的認可度也更高,更加便於老師和孩子主動推進。
一個月的時間, 由“3個勺子”引發的故事並沒有結束,接下來的時間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做法、矛盾和衝突,新的故事還在繼續發生著……但在這不長不短的時間裡也讓我有了一些感悟和思考,主要有以下三點:
1. 什麼是接納?
我們不管處於何種身份,都應該嘗試去傾聽別人的想法,接納別人的觀點。
2. 什麼是學習?什麼是發展?
生活中處處充滿教育契機,如果能及時的捕捉,便能引發管理者、教師、兒童一系列的思考與行動,收穫不一樣的發展:
(1)兒童:自我服務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同伴互學能力;
(2)教師:明晰了“生活處處是教育”的課程意識;
(3)管理者:靈活並創造性的進行指導。
3. 什麼是管理?
為達到共同教育目標和教育理想而進行的一系列有效協同的過程。
以上便是由“3個勺子”引發生的故事和我的思考,其實在管理的過程中還經歷了很多很多這樣的故事,這些與老師、兒童間一個個細小的故事,都在不斷地積累著我的管理經驗,激發著我對課程的新思考。未來的路很長,且充滿期待,我將以此為信念,與大家一起攜手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