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近一年的礦潮使得顯示卡價格猛漲,嚴重影響到了DIY市場的健康,許多預算不足or不想當冤大頭的小夥伴被迫做無止境的等等黨,甚至轉投筆記本。
上半年Intel雖然推出了帶核顯的11代CPU,但核顯相比移動端砍削太過嚴重,超冒煙也只能摸到筆記本殘血版MX150,仍然讓大家用得不太舒服。
能指望的還剩下AMD的APU了,可一些資料顯示,它在移動端(筆記本)上的表現並不好。這無形間也降低了大家對它的期待值,以至於如今姍姍來遲踏入零售市場,也沒掀起啥波瀾。
迴歸桌面端的它表現究竟如何呢?適合作為過渡嗎?未來搭配獨顯會拖後腿嗎?
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我手中這顆是購於京東自營的盒裝銳龍5 5600G(以下簡稱5600G),此外還有定位更高的5700G。5300G目前依舊是OEM專供。
開箱外觀
雖然自詡是一枚A炮,但銳龍架構的APU還是第一次摸到(筆記本不算)。
主角在右下角,雖然官方給配了散熱器,盒子體積還是跟沒配散熱器的5900X一樣,明顯小於兩位前輩2600X和3700X。
全家福,自帶散熱器叫“幽靈潛行”,解熱能力65W,底座已經預先塗抹好矽脂,這次評測不用它,只是讓它出來拍個照。散熱器之外就是CPU本體、貼紙加說明書了。
CPU正反兩面,針腳為AMD祖傳的PGA1331(AM4),不過和傳統5000系一樣,不再支援第一代300系的主機板(其實能點亮,但不保證不出問題)。400系開始更新BIOS均能使用。
上機時要看清觸點嗷~~(其實RYZEN logo朝著左就可以)
主機板本來裝的是5900X,更換CPU後BIOS被清零,需要重新設定。
測試平臺
因為我手中沒有合適的參照物,暫且用以前測過的一臺小新Pro14筆記本(CPU為R7-5800H)和日常自用的Yoga14s筆記本(CPU為i5-1135G7)作為參照。不過我這臺Yoga14s的體質有些雷,單核和核顯的分數都比其它i5-1135G7低一些。
CPU-Z截圖,架構為基於第三代Zen3的“塞尚”,6核12執行緒16M三級快取,跟筆記本的5600H一模一樣。不過頻率略有提高,最大可加速到4.45GHz(官方標註為4.4GHz)。
GPU-Z截圖,核顯也和5600H一樣是Vega7(7組共448個流處理器),頻率略有提高為1900MHz。相比傳統5000系,APU的PCIE降為3.0,不過依然是*16,而非筆記本的*8。
核顯由於用物理記憶體充當視訊記憶體,記憶體頻率會影響表現。本次主要資料取自記憶體為3600MHz,時序16-20-20-20-38這組比較主流搭配的表現。
理論跑分
總結放上面,詳細截圖放下面,太長不看的小夥伴可以只看上面然後快進。
測試時給5600G開啟了自動PBO。後來發現無論自動手動還是關閉它烤雞引數都一樣的……
CPU-Z屬於負載較輕的物理效能測試,它的單核分數關係CPU的輕度單核表現(如開關軟體、網頁瀏覽);多核分數則關係輕度多核表現(如壓縮軟體、多工辦公)。
5600G單核頻率和5800H一樣,理論上單核效能應該也一樣——實際跑分CPU-Z的單核卻要比5800H更高,達到610。猜測應該是PBO2進一步提升了它的單核實際執行頻率。
Cinebench R23屬於負載較重的物理效能測試,它的單核分數關係CPU的重度單核表現(如UI重新整理、渣最佳化遊戲);多核分數則關係重度多核表現(如影片轉碼、程式編譯)。
相比CPU-Z,R23的壓力更大,5600G最後單核分數與5800H只剩下誤差內的差距。不過多核分數二者差距也拉到5%以內,這可是6核打8核啊!桌上型電腦相比筆記本解除了功耗限制(其實小新Pro14的效能釋放已經很好了),因此APU表現還是要明顯強的。
3DMark屬於圖形效能測試,它的物理分數能反映CPU的物理渲染表現,不過其實和遊戲關聯不大;圖形分數則能比較好的反映顯示卡遊戲效能(尤其是3A大作)的上限。
相比平常測筆記本,我額外多跑了一個反映DX11效能的Fire Strike Extreme。5600G無論DX11還是12圖形分數都優於搭配3200記憶體的5800H,但DX11的分數沒有打過搭配4266記憶體的1135G7;物理分數則比較類似Cinebench,和5800H的差距被明顯拉近。
核顯遊戲實測
解析度均為1920*1080,渲染比例為100%,畫質設定詳見圖表。
FF15是我認為比較貼近實際遊玩的一個測試專案,其它遊戲的benchmark都更像是在播放過場動畫,很少涵蓋實際遊玩時的攻擊、射擊、駕駛等動作。
5600G終於擺脫了Insufficient的宿命,2119分來到了Low,雖然仍談不上可玩就是了。這個表現同樣超過了1135G7,而且FF15跑的是DX11屬於後者強項——可見效能釋放對核顯CPU還是至關重要的。筆記本同樣是1135G7,38W玩遊戲的體驗也明顯比20W好。
CSGO開啟低畫質(不是最低,陰影低,增強對比度和Uber著色器開啟)5600G平均幀數達到174,前方出現爆破煙霧時約90。煙霧裡面的最低幀數個人認為不具備實際參考意義。
我也測試了中和高兩種畫質,均開啟MSAA 8x時,平均幀數分別約115/90,前方出現爆破煙霧時減半。1135G7低畫質表現可以超過5800H,但中高畫質會被反超回來。
DOTA2的表現基本也可以參考CSGO,兩個遊戲同引擎。
古墓麗影9作為早期單機的代表,5600G表現不錯,在第三檔畫質“高”下可以跑到平均72最低58。1135G7只能跑到54,這類老遊戲對Xe核顯最佳化普遍不好。
守望先鋒的表現基本也可以參考古墓麗影9,兩個遊戲最佳化都很好,幀數基本同一水平。
地平線4作為最佳化好的較新單機的代表,5600G在第二檔畫質“低”下可以跑到平均65最低58。1135G7的表現有所回升,但還沒戰勝5800H。
另幾個沒有基準測試或相關功能不全的遊戲,均是用的MSI Afterburner手動記錄幀數表現。
LOL極高畫質表現相當不錯,平均幀數超過190,激烈團戰幀數也在130以上,一代銳龍Zen搭配再好的顯示卡記憶體並超頻到冒煙,也就是這個水平了。而且就連0.1%最低幀數都hold住了沒有暴跌,桌上型電腦相比筆記本最大的優勢體現了出來。
GTA5中畫質平均幀數超過60,最低幀數約45,而且只出現在光照較多的靜態場景,而低u高顯的機器往往會出現在碰撞場景。基本上5600G是流暢可玩的。
吃雞非常低畫質幀數仍然沒到60,主要是在草地和水面一類場景偏低,想流暢玩還需要對核顯進行一定幅度的超頻。1135G7同樣玩起來不太舒服,兩個都不如跑分接近的N卡750Ti。
原神中畫質的表現也還可以,只有草木較多的場景會掉到40以下。如果開最低畫質,那筆記本5800H/1135G7都可以穩60幀玩,PC原神的最低畫質比iOS上的最高都要好。
核顯辦公相關
桌上型電腦當然不可能不插電了,因此只和筆記本插電的成績做比對。
雖然是6核打8核,5600G憑藉更好的記憶體與無功耗限制,依然幾乎完勝了5800H,只有渲染一項略微落後。開關軟體的速度甚至戰勝了筆記本的11800H,可見睿頻響應也不是問題。
基本上,5600G+核顯應付大多數現代辦公場景都是足足有餘的。
功耗與溫度
APU因為記憶體控制器不再是傳統桌面的外掛,功耗相比傳統桌面的銳龍CPU會大幅度降低。
5600G待機時CPU封裝功耗僅有5W左右,而傳統桌面在開啟PBO後普遍要30W以上。
本地播放4K120Hz影片時,封裝功耗在15W左右。截圖可見5600G的核顯確實可以硬解4K120Hz。
1080P+非常低畫質執行吃雞遊戲時,封裝功耗在40~45W之間;中畫質的原神尚不到40W。
AIDA64單烤CPU,封裝功耗在70W出頭,溫度維持在72℃附近,全核最大頻率在4.3~4.325GHz之間跳動,比CPU Monkey標註的4.0要高不少。
雖然我用的是240一體式水冷+開放式機箱,但矽脂用了很差的MX-2,這個是會造成瓶頸的。大家平常在封箱環境搭配百元風冷也可放心使用,原裝散熱器則可鎖頻在全核4.1~4.2使用。
Furmark單烤核顯可以跑滿1900MHz,GPU功耗僅31W,溫度不到40℃,跟待機幾無區別。
雙烤,CPU+核顯總功耗上升到接近90W,核顯頻率略有下降,1580~1670之間跳動。CPU純核心部分功耗約60W多一點,全核4.2GHz,溫度反而比單烤更低是70℃。
超頻測試
水平所限我沒有做太極限的超頻。而且不同的硬體配置,會極大程度左右超頻能力與結果,超頻測試部分僅供參考,切勿盲目照抄作業。
我的主機板是微星B550暗影X,記憶體是C9BLM顆粒的英睿達白條(出廠頻率3600MHz)。
APU的記憶體控制器效能明顯強於傳統桌面的銳龍CPU,直接在Memory Try It!裡把記憶體頻率調為DDR4-4266 18-24-24-24-42,FCLK自動上升到2133不分頻(桌面銳龍往往達不到),記憶體電壓設為1.4V,其它保持自動。
OC→高階CPU配置→AMD Overclocking裡,把核顯頻率設為2300MHz,電壓1.3V。
這個配置整體而言不算極限,可以以99.6%成績透過3DMark壓力測試。記憶體超頻的穩定性建議大家先烤1~2分鐘的AIDA64,不報紅的話再跑15圈以上的MemTest64。
超頻後Time Spy分數來到1619,FF15更是過了2500大關,均相比之前的設定提升18%。
搭配獨顯遊戲實測
由於此前APU在筆記本上表現不好,許多小夥伴擔心未來搭配獨顯是否會拖後腿。
這裡就來做一次搭配獨顯的實測。比較物件直接換成了比5600X強得多的桌面5900X,目前綜合最強遊戲CPU,自動開啟PBO。
記憶體頻率改為4000MHz,時序16-19-19-19-38,5600G同樣採用這個設定。
選用獨顯為AMD公版6900XT,BIOS裡開啟SAM,默頻執行。
解析度均為1920*1080,這樣更能反映CPU的差距。畫質設定詳見圖表,GTA5是關閉了MSAA與高階影象設定,賽博朋克沒有開光追,其它基本都是最高。
整體看差距還是挺大的,不過再看一眼最低幀數,5600G其實也還行。要知道這是5900X+6900XT+1080P解析度,降CPU、降顯示卡、升解析度都會讓差距進一步縮小。
FF15的差距是最小的,不足10%,其實之前我說過這個benchmark才是最貼合實際遊玩的。戰鬥場景二者的最低幀數只有毫釐之差,意味著體驗下限其實根本不會有什麼區別。
地平線4是輸得無話可說,畢竟這遊戲幀數上限太高了,對大快取的CPU尤其友好。不過5600G平均230+依然是非常流暢的水平,2K則是200+對260+,差距拉近了。
全戰三國的差距也比較大,這個遊戲還是比較吃CPU的AI計算,而且Intel的CPU表現會更好。
大表哥2和FF15一樣差距很小,不到10%。參測遊戲裡大表哥2算CPU負載最大的,理論也應該是多核最佳化最好的,但5900X一身蠻力感覺還是沒發揮出來。
英靈殿倒是輸得比較多了,這遊戲最近版本也是更新了多核最佳化。
幾個沒benchmark的遊戲,LOL的差距也比較大,如果是重度電競玩家那還是買傳統桌面叭。
GTA5的差距比較小,而且最低幀數和5900X一樣出現在夜間而非撞車時。
吃雞有一定差距,但影響體驗下限的最低幀數差距較小。
賽博朋克在不開光追時差距也不算大,開了壓力來到顯示卡,還會進一步縮小。
總體而言,5600G的遊戲效能不如傳統桌面,但也絕非某些自媒體說的“菜就一個字”。基本上可以把它當超頻到4.5(基本封頂了)的上一代Zen2,或者是i家的11400/10600K默頻。
結尾點評
礦潮無情,APU雖然處在更新換代的節點,仍是老舊的Vega架構,但新架構/製程帶來的記憶體效能提升還是拔高了它的上限,物理上限還要來得更高一些。
就目前散片約1600元,自營店單盒裝1899元,第三方店搭配迫擊炮/重炮手的套裝2100~2300的行情而言,它還是值得購買的。11400散片搭配同級主機板的價格目前為1800~1900,相當於多花300元買到2年質保+效能翻倍的核顯,孰優孰劣就由大家自己衡量啦。
關於視訊記憶體,其實大家按預設設定512M即可。APU就是把記憶體當視訊記憶體用的,“爆視訊記憶體”以後繼續呼叫物理記憶體作為視訊記憶體,效能並不會有差別,我測吃雞原神一樣用的是預設。
5700G個人倒不是十分推薦,核顯和搭配獨顯的遊戲效能強得有限。當然如果是程式設計師/平面設計一類職業,不追求圖形效能,那可以考慮買一個來裝ITX小主機。
想買5600X一類無核顯機器+亮機卡過渡的小夥伴,目前GTX950漲價厲害,預算不足時也可以考慮R7 260X,它其實就和5600G/5700G的核顯差不多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