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到過這樣的育兒方法:如果孩子摔倒了,越哭越不要理他,孩子哭夠了自己會站起來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會更加的獨立自強。
這套理論流毒之廣讓人乍舌,反覆刷屏朋友圈,即便你沒有看過,也一定聽說過。
但是,在你把這套理論用在自家孩子身上之前,我想先問你幾個問題。你知道這套理論是誰發明的麼?這套理論被權威機構驗證過麼?
你肯定都不知道,很自然,你也一定不可能知道用這套理論教出來的孩子下場會如何。
那我現在告訴你,用這套理論教出來的孩子,輕則自卑內向,重則出現精神問題。
這不是空口無憑的胡說,這套孩子摔倒不要扶的理論,出自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的一個及其殘酷的實驗。
華生在實驗後對世界宣稱:“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我想要的人物——醫生、律師、警察、商人,或者乞丐、竊賊。
這個實驗就是著名的——小艾伯特實驗(Little Albert experiment)。
1920年,華生在醫院找到了9個月大的小艾伯特,小艾伯特的家裡很窮,媽媽靠給殘疾兒童做奶媽為生。她媽媽不懂什麼是心理學,只知道讓孩子做實驗的話,一天會有1美元的報酬。
一開始,華生讓男孩摸各種物品,小白鼠、小兔子、小狗、小猴子、面具、棉絮、報紙等等。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的小艾伯特,對這些東西並不害怕,華生用了2個月的時間,讓小艾伯特和這些毛茸茸的小動物建立了親密的情感聯絡。
然後,他開始了他殘忍的實驗。
華生把一隻小白鼠像往常一樣放在小艾伯特身邊,當艾伯特開心的想和小白鼠接觸的時候,華生突然在他背後重擊一根大鐵棒,發出巨大刺耳的聲音,當場嚇得小艾伯特劇烈抽搐並哇哇大哭,表現出了極度的恐懼。
經過幾次刺激配對後,只要小白鼠出現在小艾伯特周圍,他就會非常痛苦、放聲大哭並試圖躲避。後來,小艾伯特對小白鼠的恐懼,延伸到了其他類似的事物上。之前給他帶來過愛與快樂的小狗、猴子、面具等等,都能讓他害怕哭泣。
華生根據這個實驗得出結論:恐懼情緒可以透過條件反射後天習得,則人的行為,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這個理論震驚了全球教育界和心理學界,他被公認為歐美最偉大的教育家。
華生按照成人的需求對孩子進行訓練,衍生出了我影片開頭提到的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法、嬰兒獨立完整睡眠法等一系列看似非常有用的育兒方法。
在這些訓練方法中,人就是機器,你對孩子輸入什麼樣的塑造和訓練,就會得到什麼樣的輸出結果,而當孩子這個程式出現異常的時候,只需要採取一些懲罰措施,就可以讓他們重回正軌。
但是,華生承諾為因實驗而心理受到重創的小艾伯特治療,卻沒有兌現。可憐的小艾伯特,去世的時候,年僅5歲。
即便如此,華生依舊堅持自己理論,他甚至還將這種方式用在自己的兒女身上,他們被當作牲畜一樣對待,度過了極其壓抑而悲慘的童年,無一例外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他的女兒多次自殺未遂,大兒子一直流浪無家可歸,小兒子在30歲時也因為無法擺脫父親的陰影而自殺。華生的家庭支離破碎,但不影響他的理論風靡全美,進而風靡全世界,直到目前為止,依舊有人變著法的沿用,比如曾經受到大量中國家長歡迎的楊教授電擊矯正法,戕害了數代兒童。
而真正推翻這一切的人,他叫哈洛。他不認可華生的觀點,認為愛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哈洛,被列為20世紀最殘忍的科學家之一,是善待動物組織最討厭的心理學家。他也做了一個轟動世界的殘忍實驗,恆河猴實驗,這個實驗所帶來的的巨大生理創傷讓幾代恆河猴生不如死。但是,他卻徹底顛覆了人類的育兒方法,挽救了無數的人類兒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下篇影片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