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五千多公里長的黃河,曾經孕育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單是魚類就有120餘種,諸如雅羅魚、花斑裸鯉、厚唇裸重唇魚、黃河裸裂尻魚等珍稀魚種,還有黃河刀魚、黃河鯉魚等名揚四方的經濟魚種。
雖然如今的黃河,魚類資源衰竭十分嚴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黃河中的珍稀魚類還是不少。近日,鄭州一位釣魚人在北郊的黃河灘救釣獲一條形似“巨型船釘魚”的怪魚。
“這條魚頭部尖尖的,嘴巴朝下,身體細長,看上去像‘穿釘子’,之前從沒釣到過這麼大的,有快半斤重……”
釣友餘師傅說:“當天剛把海竿掛上蚯蚓拋到黃河中,沒過十幾分鍾就有魚咬鉤了,力氣非常大,還以為是鯉魚,結果釣上來發現是一條之前從來沒見過的魚,像是船釘。但這麼大的巨型船釘魚,還是第一次見。”
從釣友餘師傅釋出的圖片上看,這條魚似乎並不是船釘。黃河的船釘魚體型較小,體長一般在10公分左右,能長到一兩以上的就屈指可數,更別說半斤左右的了。船釘魚的嘴巴比較大,頭部也沒有這樣尖……
對於這條巨型“船釘”,鄭州一位有經驗的老漁民稱:“這很可能是消失已久的鴿子魚,二十多年前這種魚在黃河可多,後來一度消失不見了,前幾天小浪底調沙,可能是從上游衝下來的……”
筆者瞭解到,鴿子魚是黃河的名貴魚種,曾經為上貢朝廷的“宮廷魚”,主要分佈在黃河上游,諸如寧夏一帶,其中又以中衛的“鴿子魚”最為出名。
但鴿子魚是否會出現在黃河中下游?這一點筆者感到十分存疑。根據“百度百科”講述:
遠在數千公里外的鴿子魚,能出現在黃河中下游的河南段嗎?網路上出現的一些關於黃河河南、山東段出現大量鴿子魚的報道,其實並沒有經過科學的考證。
筆者經過多方查詢,發現很多網友對鴿子魚的認識存在誤區,就像鄭州釣友此次釣獲的“鴿子魚”,很可能是另外一個魚種——大鼻吻鮈。
大鼻吻鮈和鴿子魚的外形看上去十分相似,但體型比鴿子魚大一點。網友們之所以會把這兩種魚相互混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網路上關於這兩種魚的資訊非常少,在官方資料介紹中,甚至很難找到一張關於它們的清晰照片。
這就給鴿子魚的保護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
據瞭解,鴿子魚(北方銅魚)已在2021年2月份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它長相非常相似的大鼻吻鮈也是二級保護動物。但尷尬的是大部分網友並不認識這兩種魚,有人甚至將它們誤認作“船釘”魚。
為了保護鴿子魚,有網友曾在網路上徵集它的標準照片,但經過層層篩選,很少有人拍攝到這種魚的清晰照,不少寧夏中衛本地的網友也表示這種魚已經基本絕跡,很多不法之徒經常使用“棒花魚”來冒充鴿子魚,非法獲利。
對於此次鄭州釣友在黃河灘釣獲的這條半斤重的“船釘魚”,究竟是鴿子魚還是大鼻吻鮈,可能仍需要專家進行考證。
俗話說“長得怪,判得快,長得醜,判得久”!釣友們在遇到這種奇怪魚類的時候,選擇將它們放生肯定沒有錯,畢竟這些魚很有可能就是國家保護動物。作為一名釣魚人,不但要養成釣大放小的好習慣,在遇到不認識的珍稀魚類時,要主動進行放流,為魚類資源保護盡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