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錢林
陳錢林,資深家庭教育專家,校長。21年前,他幸運地擁有一對龍鳳胎。兒子14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18歲獲世界名校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女兒16歲入讀南方科技大學首屆教改實驗班,20歲獲三所世界名校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陳錢林在《家教對了,孩子就一定行!》一書中,透露了自己的家教秘訣——教育不是傳授知識,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給孩子精神的力量。作為家長,角色要變化,父母不能控制孩子,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做孩子精神成長的引領者。作為父親,陳錢林是如何培養出兩位天才少年的?
一、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我總覺得,孩子讀小學,100分的試卷要考個90分相對容易;而從90分考到95分,要花一些精力;從95分考到100分,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如果能輕鬆獲得90多分,說明孩子具備學習能力,不如省下時間用於自由學習。我引導兩個孩子選擇性地做老師佈置的作業,嘗試自學。這不只是減負,更主要的是拓寬知識面,培養能力。
兩個孩子的自學以拓展學習和超前學習為主。拓展學習,如語文,從大教育的視角入手,自由閱讀,小學階段開始看報紙,說生活中的事等。如科學,看看網站,做做小課題研究。超前學習,比學校教學進度略微超前。兒子主要是看教材,並做相應的習題和試卷,凡基本上懂了的章節就不做習題了;如果什麼地方錯誤相對多,再看相關的內容,做些針對性的習題。女兒到新華書店找了教材全解,對照著進行自學。在自學中發現的問題,課餘時向老師請教。
如我所願,兩個孩子都慢慢獲得了自學能力。兒子讀初中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下午都在家自學。女兒讀高一時隔天在家自學,高二時隔週在家自學。大膽自學,讓兩個孩子擁有了他人少有的輕鬆的中學生活。這是我的家教,為孩子爭取了自由的時間與空間。
二、父母要做學校做不了的事
如果說,學校在學科教學上是強項的話,家庭教育在做人教育上可更有作為。孩子的習慣教育,僅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孩子的情商,也需要個性化的引導。學習方面,家長也有許多發揮的餘地。杳杳與杲杲常與我談論課本上的故事,我發現教材中許多故事都很有哲理,僅從知識或能力的角度分析,實在可惜。每當兩個孩子與我討論時,我會從倫理學、邏輯學、哲學等角度進行分析,無形中鍛鍊了他們的思辨能力和價值觀。
我國學校普遍是大班額,教師很難照顧到全體學生,有很多個性的事需要家長來引導。兩個孩子讀中學時,學校的英語教學在口語方面總體不強,如果也順其自然,英語口語會影響他們的發展。我尋訪到以口語教學見長的吳志老師,陳杲從高一開始,陳杳從初二開始,跟吳老師練習口語。每週一次課,學習了兩年時間,兩個孩子的英語口語水平提升很快。他們讀大學後,都說在吳老師那裡的學習“太重要了”。
還有,健身,僅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身體健康這樣的大事,如果家長都放手不管,這無論如何是失職。如果是語文、外語,家長還可找自己不懂的理由,而健身問題,只需要投入時間,怎能都推給老師?
三、充分尊重孩子的氣質傾向,父母要趕在青春期前完成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
人的性格從最初的萌芽到成熟定型,是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一般要經歷童年期的雛形階段、青年期的成型階段、成年期的自我調節階段,之後逐步走向成熟。童年期性格還未定型,所以,家長要趕在孩子青春期前,完成對良好性格的塑造。
杳杳幼兒時喜歡指揮他人。我覺得,對女孩子來說,性格應該溫柔性、包容些,於是對她加強平常心的培養。我引導杳杳,發現他人有缺點時,不一定非要指出來不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缺點的背後也許就是優點,今天的缺點也許就是明天的優點;有的人就是喜歡說別人壞話,你可以不聽,但不必生氣,否則是用他人的陋習懲罰自己。杳杳到初中時,已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平常心。
而杲杲小時,性格相對文靜。我特別培養他的剛性,教育他要做一個能屈能伸的男子漢。在我的引導下,杲杲逐步變得有男子漢味,碰到困難時相對冷靜與理智。讀初一時,一次我接他回家,發現他跛著腳走路,原來是新鞋磨破了腳,他強忍了一天。後來因傷口感染,在家休息了一週。我提醒他身體不舒服應該早點告訴大人,但更多的是對他表現出的男子漢氣概的欣賞。
青春期,孩子生理、心理急劇變化,會變得敏感,這時期的家庭教育如何體現尊重,顯得更加迫切。到了青春期,我基本上也就少有批評了,更多地是分析、討論。我很高興,孩子們基本上沒有出現逆反心理,我們一直保持平等的談心。
四、給孩子留足面子,即使孩子是在說謊
孩子犯錯如家常便飯。孩子犯錯後,固然需要批評甚至懲罰,但也要給孩子留足面子,要引導孩子,犯錯並不可怕,關鍵在於對待錯誤的態度和尋求糾正錯誤的辦法。
杳杳與杲杲幼時也常吵架,吵架後,杳杳常會一個人跑到房間大哭,非要等大人去勸說一番才出來。有一次,我在家,我故意遲些去勸,然後躡手躡腳地到了房間門口,發現她並沒有哭。原來她在聽大人的腳步聲,調節哭的“進度”。我躡手躡腳回到樓下,再大模大樣地上樓,聽到杳杳在哭。我推門進去,勸一會兒,杳杳就高興了。杳杳後來說,聽腳步聲,就可判斷是誰上來了。我之所以沒有在杳杳不哭的時候推門進去,是為了不給她讓人發現假哭的尷尬。
孩子們喜歡向我彙報在校表現。上幼兒園時,有次說到“某同學表現不好”,我聽得出,實際上是他們自己犯錯。我沒有戳破“謊言”,而是順著孩子的思路,批評“某同學”的不對。
兒童的心理特點,自己犯了錯誤,想著“如果是某同學犯錯就不會被家長批評了”,想多了就有可能在心裡留下“某人犯錯誤”的記憶,所以幼兒的“謊言”不一定都是故意。即使孩子說謊,家長也不能不給面子。如果馬上命令孩子“以後再也不能說謊”,不僅無助於教育引導,可能還致使他們以後有錯不會再向家長彙報。
《家教對了,孩子就一定行!》一書已在“學習強國”新華書店網上書城上線,歡迎讀者前往購買閱讀。
來源:中國教育報
責任編輯:王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