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國與阿根廷建交50週年。從年初開始,雙方加深合作的好訊息就不斷傳來。
2月1日,中國中核集團微信公眾號就釋出訊息,稱中方已經與阿根廷核電公司正式簽署協議,承擔阿根廷阿圖查三號核電站專案設計採購和施工。中核集團將透過工程總承包方式,以“交鑰匙”模式,為阿根廷建設一座華龍一號壓水堆核電站。據阿根廷核電公司披露的訊息,這座核電站預計投資總額80億美元(約508.84億元人民幣),將創造7000多個工作崗位。
隨後,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應邀訪華,並出席了今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
2月5日,阿根廷總統府官方網站釋出訊息,稱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參觀瞻仰了毛主席紀念堂,並敬獻花圈。
2月6日,國家發改委官網又公佈訊息,中阿雙方同時簽署了“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中阿雙方經貿合作取得重大進展。
僅僅兩週時間,中國和阿根廷之間大大拉近了彼此的關係,如此“親密”,讓美國一些人感到驚慌。
2月8日,阿根廷媒體《布宜諾斯艾利斯時報》報道稱,美國共和黨議員馬特·蓋茨在前一天發表演講,稱“阿根廷已與中國捆綁在一起”,批評拜登只顧烏克蘭,忽略中國已“侵入”美洲。中國與阿根廷在核能等方面的合作是對“門羅主義”的直接挑戰,它遠比俄烏邊境事件更為影響美國的安全。美國必須更加專注,否則就會與俄羅斯一樣,陷入“衰落大國”的命運。
“門羅主義”這個詞,是美國對拉丁美洲國家的外交基礎政策,由美國前總統詹姆斯·門羅在1823年提出。
其基本核心就是反對其他強國對拉丁美洲施加外交影響。“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國應該干涉拉美的任何國家,以確保其他國家不施加影響,任何試圖控制或壓迫南北美洲國家的企圖,都被視為對美國的敵對行為。
在殖民時代,歐洲強國確實控制了大量拉美國家的土地,阿根廷尚未收回的馬島,也是這一歷史的遺留物。
當美國逐漸取代歐洲強國,成了“老大”之後,就開始將歐洲的勢力趕出拉丁美洲,並將這一區域視為美國自己的“後花園”。此後,歷任美國總統都在強化這一理念,“門羅主義”已成為美國在拉美地區鞏固其勢力範圍的代稱。
拉美各國向來反對“門羅主義”,因為美國雖然堅稱“有責任確保拉美國家以公正的態度對待它們對外界的義務”,自己卻對拉丁美洲事務橫加干涉,從外交到經濟,從政治到主權,有必要的時候,也不排除直接發起軍事行動。
對阿根廷等拉美國而言,“惡霸”一直都在,只不過從歐洲強國換成了美國而已。
早在8年多以前,2013年的11月,時任美國國務卿克里曾經在美洲國家組織發表演講,宣稱“門羅主義”的時代已經終結,今天的美洲國家間關係建立在平等夥伴關係和共同責任基礎上,美國不再致力於干預其他美洲國家事務。美國將不再發表宣告,決定何時、以何種方式干預其他美洲國家的事務,而是把其他國家看成平等的夥伴,共同分擔責任,加強在安全問題上的合作,以此推進價值觀和共同利益。
實際上,美國的“黑手”從來就沒有從拉美身上挪開過。
去年年底,美國國務院一位高階官員向路透社披露,美國曾向宏都拉斯總統候選人明確的施壓,希望宏都拉斯保持與臺灣的“長期外交關係”。
同一時期,宣佈與中國臺灣“斷交”的尼加拉瓜,也迅速遭到美國製裁。
包括如今向中國尋求合作的阿根廷,也同樣招致美國議員警惕。
美國從未停止過“門羅主義”,也從來沒有把拉美國家當作平等的夥伴,嘴上說的是“美洲人的美洲”,實質不過是“美國人的美洲”而已。而只要美國的霸權思想還在拉丁美洲橫行,這一區域就永遠“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