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解放戰爭的不斷推進,共產黨的優勢越發明顯,直至渡江戰役之後,國民黨敗局已定,已經徹底沒有能力與共產黨進行對抗。於是,在國民黨領導人蔣介石的帶領下,所有人開始偷偷地轉移陣地,企圖再次反擊。
部分國民黨軍隊撤離的時候都不幸遇到了我黨軍隊,短暫交鋒便投降了。可有一支隊伍卻出現了特殊情況,他們在夜幕行軍過程中也遇到了我黨軍隊,因為夜色正濃,看不清對方身份,還一度將對方當成了自己人,一開口才知道竟是敵軍。
那天夜晚的情形到底如何呢?這支國民黨軍隊後來的命運又是怎樣呢?
突遇敵軍,錯認身份
在桃江西部,有一個叫馬跡塘的小鎮,曾上演過一場生死對戰。事件發生在1949年的8月,那時候距離開國大典僅剩下兩個月的時間。
渡江戰役結束後,國民黨一路潰敗,眼見大勢將去,便試圖轉移陣地,妄圖尋找時機再度出擊。於是,白崇禧策劃了從馬跡塘西逃桂林的陰謀。8月,一路潰敗的國民黨抵達了馬跡塘,在當地為非作歹、燒殺搶掠,企圖垂死掙扎。
白崇禧
就這樣,千年古鎮的寧靜被徹底打破。緊急之下,漢壽軍山鋪向駐守在常德的解放軍戰士緊急聯絡上,將國民黨的一舉一動以及行蹤係數告知了解放軍戰士。隨即,第四野戰軍49軍部隊連夜抵達馬跡塘,在此地進行偵查。
就在夜幕即將落下之時,我黨一個連的解放軍戰士竟與國民黨兩個營的軍隊正面相遇了。趁著夜色,雙方身邊也沒有任何照明物件,一時間也無法搞清楚山那頭的部隊是敵是友,甚至都以為對面的軍隊是自己人。
於是,我黨派出了一個排長,準備潛伏到山頂部位看清楚對面的身份。這座山乃交通要塞,必然不能落入敵軍手中,若發現是敵軍,那必然是要將其消滅的。
而通常情況下,兩黨都為自己的軍隊設計了暗號,每每遇到這種兩軍相遇無法判斷身份的情況,都需要對一下暗號,且這個暗號只有軍隊內部人員知曉,若是對不上,那也說明對方就是敵人。
此時,兩隊都派出了一人出來喊話。只聽我方警衛員高喊:“我們是八大隊警衛連的!”國民黨計程車兵也幾乎在同一時間高喊道:“我們是三營七連的!”
由於我黨派出的警衛員是個朝鮮人,本身普通話就不標準,加之兩軍相距較遠,傳過去的聲音根本就聽不清,就這樣,雙方還是無法判明對方的身份。情急之下,兩軍竟直接爭吵了起來。
得知身份,展開交鋒
而這時,先前派出的排長也已經到達了山頂,他仔細盯著對方的方向看,恰好看到了對方一個戰士戴的鋼盔,上面的帽徽竟是“青天白日”。原來,這支部隊真的是敵軍,且遠遠望去,對面來勢洶洶,約有幾百人,而我方戰士人數根本無法與他們相提並論。
探清情況後,士兵迅速回到隊伍,將自己排查到的一切彙報給了連長。在連長一番思量之下,決定必須先發制人,搶佔先機。
隨即,在連長的一聲號令之下,戰士們拿起手中的槍支直接開火。國民黨部隊看到這一情形,也立馬進行還擊,且在人數上就直接壓制了我方軍隊。
在雙方激烈的交戰之下,因為敵我人數實在懸殊,共產黨部隊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但面對這樣的危險,在場所有的解放軍戰士絲毫沒有恐懼,一個個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態奮勇向前,雙方之間的距離一度只有七八米。
為了阻撓國民黨軍隊,共產黨戰士們只有搶佔所有山頭,等待救援。
眼看著解放軍戰士們即將全軍覆沒,此時暫時駐守在山下的一個連聽到了山上的槍聲,立即意識到了危險。於是,山下的戰士們在連長的安排之下,直接丟下揹包,用最短的時間飛奔到了山上。
他們宛若救命的天神,突然降臨在國民黨軍隊的另一側,有的戰士手持著槍,瞄準國民黨軍隊的鋼盔猛掃;還有一些則直接向對方丟手榴彈。
全心全意與山上解放軍對戰的國民黨軍隊哪裡注意得到從側面來的攻擊,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成功地將國民黨軍隊擊退了。
雖然,這場戰役取得小勝得益於聞聲趕來幫忙的戰士們,可就是兩個連的人員加起來還是不如國民黨軍隊的人數,加之在對戰之中,很多戰士都犧牲了,山上的連隊甚至僅剩下十幾人活著,就連他們的連長也在這場戰役中光榮犧牲了。
對於整個馬跡塘來說,這座山頭可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是國民黨達成最終陰謀的必經之路。所以,雖然一時間是失敗了,但他們豈肯就此罷休。他們只是暫時撤退到了山脊處,雙方形成了對峙之勢。
一番休整之後,國民黨軍隊又一次發動了攻擊。據廣西軍區副政委許長庚回憶到,當時國民黨軍隊為了徹底攻下這座山,曾先後發動了七八次攻擊。
面對敵人的強大攻擊,英勇的共產黨戰士不僅沒有退縮,反倒是發揚著勇敢戰鬥、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敵人,牢牢守住了這個陣地。
堅持到凌晨3時,441團的戰士們終於趕到了馬跡塘,按照上級指揮,戰士們一到達便先搶佔了伍家侖,直接與國民黨軍隊展開對抗。
團參謀長蔣順學剛帶領1營士兵抵達半山腰的位置,就遇到了在半山腰蹲守的國民黨軍隊,雙方又在此處展開了激烈的交戰。
此時,團長則帶領著2營計程車兵持槍衝入伍家侖主峰,直接向敵軍開火,以血肉身軀成功阻止了對方拿下隘口交通要道。戰役推進到了這一步,眼下還需拿下伍家侖西南面的羅拔寨,而這一任務落在了440團直屬迫擊炮連身上。
只見迫擊炮連的戰士們火速投入戰鬥,朝著敵軍方向丟下了兩枚炮彈,直接炸死、炸傷敵軍60多人,併成功殲滅了對方軍隊首領。終於,在幾天幾夜的持續戰鬥之下,解放軍戰士們成功守住了山頭,勝敗也成了定局。
以少勝多,為民造福
直至4日下午5時左右,一架敵機突然出現在了馬跡塘的上空,低速徘徊了兩圈之後,朝著東面方向逃竄了。不難知曉,這架飛機便是白崇禧派出的,其目的便是為了告知剩餘的國民黨軍隊迅速撤離。
雖然勝局已定,但解放軍戰士們還是不敢有一絲鬆懈,147師山炮營的戰士們迅速到達蓮花坪,隔著一條江,直接向著國民黨軍隊的駐紮地開炮。
已經接受了失敗的國民黨將士們面對共產黨的戰火,絲毫沒有抵抗之心,只見他們扔下槍支彈藥,甚至拋棄了並肩作戰的傷員戰友,直接朝著西南方向逃竄。
為了徹底粉碎白崇禧等人的陰謀,阻止他們到達湘西,危害百姓,解放軍戰士們還接到上級組織的命令,準備向安化梅城進軍。
好在此時的國民黨已經潰不成軍,也無力執行原先的陰謀,加之當時的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通電全國,直接在長沙起義。終於,湖南取得了和平解放。
至此,馬跡塘戰役才得以成功結束。在這場戰役中,共計300名解放軍戰士不幸犧牲,但英勇的解放軍戰士們卻用自己的血肉身軀,向大家演繹了一場2000人對抗20000多人的以少勝多的成功案例。
縱觀整個解放戰爭,這場戰役雖然僅殲敵1000餘人,看似不足為提,但正是因為這場戰役,才徹底粉碎了白崇禧退守廣西的企圖,也拉開了後續衡寶戰役的序幕,為解放軍戰士們的最終勝利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如今,這場戰役已經過去了70餘年,親身經歷、親眼目睹過這段歷史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但在馬跡塘,仍有一些老人會向大家講述當年的故事。
為了讓這一歷史事件不被後人遺忘,2014年,退休老兵劉炳賢走訪多地、採訪當年的官兵,將當年的戰鬥故事寫成了《血戰馬跡塘》,還在當地建造了馬跡塘戰史陳列館。劉炳賢表示,若是自己沒有親自去了解這段戰役故事,也無法切身體會當年戰士們的不易。
據說,當國民黨軍隊在馬跡塘內為非作歹之時,一些百姓生了重病,沒有能力避難,解放軍戰士們不肯放棄任何一個群眾,甚至組織大家將門板拆下來,將沒有行動能力的群眾抬著轉移到山上。可保全了群眾,一些解放軍戰士自己卻遭到了國民黨軍隊的突然襲擊。
面對記者,劉炳賢曾這樣說到,“在尋找到的歷史資料裡,有關這場戰役犧牲烈士的記錄只有一行字,即崔強、仇萬順等300多名解放軍官兵在戰鬥中英勇犧牲。若是不去還原、細化當時的故事,那麼後人也沒有機會了解到更多的細節。”
“當時,參加這場戰役的很多解放軍戰士都出自東北,他們背井離鄉,為祖國的偉大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輩子,最後犧牲在異鄉,這些英烈值得被後人所牢記。”劉炳賢這樣說。
劉炳賢為革命英烈所做的一切感動了無數群眾,也感動了當時參戰的老兵。馬跡塘戰史陳列館建成後,免費對外開放,每年都有十幾萬人前去參觀,大家都對那段往事產生了濃厚的求知慾。
2021年9月30日,參加過那場戰役的老兵謝恩華,在家人、戰友們的陪同下,又一次回到了馬跡塘鎮。謝老望著建成的馬跡塘戰史陳列館,千頭萬緒湧上心頭,他拉著劉炳賢的手,對他說,“我想告訴戰友,大家都沒有白白犧牲。”
劉炳賢
結語:
如今的馬跡塘,那些年代久遠的大樹上,依稀能看到當年炮彈留下的印記。漫山遍野新長起來的樹木,也使得當時被炮彈炸燬的地方再一次燃起了生機。
現在的我們,生在新時代、長在春風裡。我們所獲得的一切,都是用革命先輩們的血肉身軀所換來的。在珍惜美好生活的同時,我們也必將不會忘記過去,應將歷史永遠銘記於心,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