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後大眾對家庭的迴歸讓生活用品類品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寶貴發展機遇。
透過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公佈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在經歷了最初疫情的兩輪全面防控後,大眾在減少外出次數,取消聚餐、旅遊等實際行為比例上資料表現突出。在家庭場景中長時間的停留,讓使用者更加關注到生活中的各個細節,因而產生改善的需求。從長遠來看,疫情消失之後,消費者對提高生活體驗感的需求還是會長期保留下來。
雖然市面上已經存在諸如無印良品和名創優品這樣的生活類大品牌,但面對消費者眼花繚亂的需求和審美,單靠這些產品仍難以以一概全。在雲物生活創始人崔西看來,這將會成為專注“小而美”方向生活用品品牌的一條突圍路徑。
定位為打造有溫度美好生活的“雲物生活”透過聚焦3個場景來努力構建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廚房,衛生間和藝術裝飾。產品在上線首周銷量便突破1000件;截至目前雲物生活月銷售額達到數十萬元。
生活用品中的細分商機
崔西最早注意到生活用品中的商機源於垃圾分類的推行。
購買垃圾桶是一件看起來很尋常的一件事,但如果想在實用的基礎上尋找更有生活品質感的產品時,消費者會發現,電商平臺的選擇並不多。國產品牌少意味著不僅需要依靠海淘,而且價格昂貴。一個單價3000元垃圾桶讓崔西“望而卻步”。
透過對生活用品行業的進一步觀察,崔西將行業存在一些現象進一步分類——如果站在宏觀的角度來看,生活方式品牌面臨的普遍問題是產品好看但實用性不高,實際上還是約等於裝飾品。如果對生活方式大類目進一步細分,在室內家居領域,雖然產品普遍主打實用但外觀顏值、產品質感不夠,且品牌整體帶來的精神價值較少。同樣,在對產業鏈調研後崔西還發現,不少上游商家還是陷入在電商的低價競爭泥潭中。
“創業時我們想往兩個大方向走。一個是藝術裝飾品類,這個類目對創業的門檻要求並不高,只要有一個設計水平不錯的設計師,上游的中小工廠就可以滿足生產的需求了。但它的問題是品類非常分散,消費者很難看到某個類目想到某一個品牌。所以第二個方向我們也同時瞄準家居百貨的功能性場景。這類產品在開發和在後端供應鏈上提出的要求會更高。”崔西表示。
雖然市面上已經存在像無印良品和名創優品這樣的品牌,但崔西認為機會還是存在。紅碗社在近兩年觀察到,能夠牢牢把握住生活中的一個核心要點的生活品牌,往往不會“迷失”在海量單品中。比如說抓住“可持續性”的禾希有物和“睡前1小時”場景的輕崧。對於無印良品與名創優品,崔西認為前者在消費者的心智意味著大而全質量好,後者代表著好玩有趣。但二者並沒有在某個場景下佔領使用者心智。
雲物生活所瞄準的廚房和衛生間兩大場景,大部分的品牌(和產品)在其中遵從的是“兩步走”戰略:先把功能性做好再把產品做得有質感。不過實際中為了追求快速跑量,大部分產品都只停留在了功能點的研究,卻放棄了產品的調性和品牌的統一性。這是痛點之一。其次,在這些場景中有很多新出現的小場景:比如廚房場景中的“一人食”“輕食”“萬物皆可空氣炸”“一次性清潔”等。廁所場景中的“泡澡”,“乾溼分離”等。在這些新的場景中都可以有新的產品機會,也就意味著新的增長點。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雲物生活希望在這樣兩個生活場景中透過打造“小而美”的品牌實現品牌突圍。這種小而美並不等同於大單品的策略劃。在崔西看來,單品策略只會是在品牌剛起步時用以打動消費者,但想要消費者長期認準品牌還是需要打造一個相對更有質感的整體品牌。
崔西希望,在使用者心中雲物生活的產品和實際場景能夠建立緊密的聯絡。雲物生活主打的使用者群體為28-35歲的女性。這類消費群體對精緻生活和悅己消費更加關注,並追求有功能點的品牌。對於這批人群來說,另一個特點是有了自己第一套房子或者是已經非常穩定的租在一個比較好品質的房間裡。但是其中很少有具有設計感且高質感的品牌,且價格又是中產家庭可以接受的。因此,雲物生活的打法是以顏值作為“敲門磚”,以具備新材質和新設計特點的產品來留住使用者。
設計加運營突圍
成立近兩年的雲物生活sku一共約30個,其中廚房場景下的有15個,衛生間有5個,裝飾類有10個。店鋪內百分之九十的產品為自主設計製造,百分之十為嚴選國內具有相同有調性的品牌的產品。同時,雲物生活的產品也會授權對方銷售。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讓更多好的設計和好的品牌能在國內各個電商平臺有更多出現的機會。
雲物生活的產品化差異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其一是供應鏈。目前,雲物生活合作的上游工廠曾為英國品牌Joseph Joseph, 日本品牌 ASVEL, 美國沃爾瑪等大型日用百貨企業進行生產代工,在塑膠注塑以及紡織品開發上均有多年出口外貿ODM,OEM經驗。因此在生產的產品能夠得到品質的保障。
其二,在設計層面,崔西本人及主創團隊均為資深設計師出身。崔西為倫敦大學學院設計碩士,曾是寵物品牌尾巴生活的設計合夥人,設計了尾巴生活創立初期的兩款爆款產品:白白貓窩以及吃迷貓碗。其餘成員在國內外均有著豐富的設計理論與實踐經驗。
同時,雲物生活在設計方面還在廣泛地與全球各個學校的年輕“設計師”合作,併成立了美學孵化器。雙方共同探討產品設計的新思路。這種方式一個突出優勢在於能夠更加貼近年輕人對設計和美學的觀念。
“雲物生活在設計上會先去想現在的一些趨勢,或者現在人們一些新的生活習慣,有沒有能夠市面上原有的產品可能匹配不上的地方,或者說是一些新的產品能夠更好的去貼合新趨勢新場景的。然後我們再是從功能點上面去做切入。”崔西表示,在他看來這也是和過去寵物用品設計上存在的一個非常明顯的不同:後者更多還是偏向於滿足養寵人群的玩趣需求,而單純依靠動物的生理工程學很難推斷動物的喜好和接受程度。
從立項到實際上線,雲物生活的產品平均要經過約半年時間。在打樣完成之後,產品會經過團隊評估,比如和家居領域的KOL達人合作來共同評判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和調整。這一階段通常也會花費將近2個月之久。
當下網際網路流量與獲客成本不斷飛漲,對於年輕品牌來說這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考題。崔西表示,單從電商平臺的站內流量方面來看,投放只能帶來短期的曝光效果而缺乏長期積累的作用。因此,雲物生活從一開始就沒有選擇做站內投放,而是選擇透過外部媒介渠道“破圈”的打法。後臺的資料也表明,有七八成的使用者是透過搜尋品牌詞進而來到店鋪頁面。
抖音小紅書是雲物生活所選的合作渠道之一。這些平臺的覆蓋面廣泛,年輕使用者群體多,高贊內容能夠帶來持續性的流量和交易。對雲物生活來說更特別的是和好好住,一兜糖,下廚房等家裝,廚房相關的垂直媒介合作來實現種草和推廣效果。
“比如說下廚房有個商城,裡面它會把廚房用具相關類目放進去。透過它的機制可以讓裡面的一些高粉絲量使用者去使用這個產品,然後曝光到整個平臺上面讓大家去看到。我們也會和家居類、美食類甚至母嬰類的博主合作,這種合作不是出於為了ROI的考慮,而是看中他們生活方式的調性和我們的品牌相符,去擴大影響到的粉絲群體類別,實現破圈效果。”目前雲物生活的小光垃圾桶和輕食砧餐板已經成為了平臺熱銷款。
崔西表示,目前雲物生活推出的產品中耐用品佔比較多。未來將計劃推出具有材質創新的一次性消耗品,透過高頻消費的產品去提高復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