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面有一個根本性的政治邏輯:權力繼任者不能反對他的權力來源。
光緒本身是親王之子,因而不是皇帝寶座的合法繼承人,他能夠繼承皇位的唯一合法性是因為他被過繼給慈禧做養子,因而他作為同治皇帝“兄終弟及”的繼位者登上皇帝寶座。也就是說,他的權力完全來自於慈禧的授予,因而他不能反對慈禧,更別說奪了慈禧的權。這樣就會造成一個合法性危機,既然你的權力並非合法而來,則其他的親王,王爺們也可以挑戰你的權威了。這就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說到這裡就想提一下歷史上一個同樣陷入這個困境,但是頭腦很清醒的皇帝,嘉靖。嘉靖為“大禮議”,跟朝臣鬥爭了二三十年,最終取得了勝利,把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也能夠追封為皇帝和皇后。因為明武宗留下來的朝臣,想讓嘉靖放棄自己的父母,而尊明武宗的父母為父母,這樣就相當於嘉靖被過繼給明武宗的太后做養子,以明武宗的兄弟身份來“兄終弟及”,這樣嘉靖的合法性就等於來源於明武宗的父母,也就是還活著的張太后。
嘉靖敏銳的識破了這個圈套:如果自己的權力來源是明武宗的父母,而張太后還很年輕,在張太后還活著的時候,其實自己都是個傀儡。假如自己的作為不受朝臣認可,那麼朝臣就可借太后之名廢黜他,因為親王那麼多,都可以被太后過繼,明武宗可以有無數個名義上的兄弟。
所以嘉靖寧可不接這個皇位,也絕不接受自己的權力來源是明武宗的父母。在嘉靖看來,明孝宗明武宗這一系是自己絕後,朝臣們是按照大明朝的祖宗家法“請”他來繼位的,大宗絕後從小宗中“公選”繼承人,而絕不是他自己上趕子要當別人的兒子,因而他的合法性是來自於“祖宗家法”,換句話說來自於太祖皇帝,因而絕不可能受未亡人太后的束縛。
政治敏感性高超的嘉靖表面上爭的是父母孝道,本質上爭的是自己皇位的穩固。但是他不去直接說政治,而是從大義名分的孝道出發,而且他多次表示如果要放棄對父母的孝道,寧可不做這個皇帝,這樣朝臣反對他就很難找到立足點。最終嘉靖贏了,所以嘉靖一朝,完全看不到跟慈禧地位相同的張太后的影子。
權力繼承人不可反對自己的權力來源,可以說是一個經久不衰的政治鐵律,誰觸碰這條鐵律,就會給自己的合法性帶來根本性的問題,比如赫魯曉夫的下臺也與此規律有一定聯絡 。
也許有的人會說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誰有槍誰就有說話的權利。其實你們也沒說錯,槍桿子裡當然能出政權,一切權力歸根結底是來自於暴力,也可以說暴力是一切規則的元規則。這都沒錯。
但是合法性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它是存在於所有人心裡的。天下有沒有道理,還是有的,在封建時代大家都接受的道理主要就是宗法制。天下不講道理,只講拳頭大的時代,是首先破壞規則的那個人開創的,這個先例只要一開,就攔不住其他人有樣學樣,這樣亂世就開始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漢魏禪讓,魏晉禪讓,然後八王之亂,後來者全都在學習曹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曹操又是多麼有政治智慧,如果曹操知道日本後來的幕府,他肯定會用這個體制建立穩定的秩序。
光緒當然可以宮廷政變慈禧,那麼別人宮廷政變他又如何呢?皇帝帶頭做賊,就會把天下人都變成賊,賊那麼多,如何自保?像開國皇帝一樣把所有的潛在武力威脅全都消滅嗎?有這個本事和能力,就是開國之君了,何必只做一個繼任者呢?回到光緒身上,他已經是一個名正言順的皇帝了,只要他不反對慈禧,權力遲早都是他的。他何必倒退,去做一個憑宮廷政變上臺的僭主呢?合法的主人進自己家應該撬鎖嗎?
其實開國之君也有這個問題,因為他的權力就是純粹的來源於武力,他就會害怕手下的功臣,因為功臣也掌握一部分武力。所以劉邦,朱元璋,大殺功臣,是典型,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
如果一個統治者握有合法性,他就不必過於防著自己的臣下,如果他是憑任何形式的武力篡奪權力,他就惶惶不可終日。而且那個朝代的後繼者往往會反覆出現同樣的不守規矩的情況。漢唐兩朝都是典型,可以說漢亡於外戚篡權,始於呂后;唐亡於武將作亂和宮廷政變,始於秦王。
政治規矩的重要性就體現在這裡。高明的政治家,都會非常注重政治規矩,哪怕實質是篡位,戲也一定會做足。
比如朱元璋並不直接殺小明王,小明王是船翻了淹死的。比如滿清打進關內是用給崇禎帝報仇的名義。比如朱棣一進南京第一件事是去拜謁孝陵。比如漢文帝,穩定政權以後,把殺死漢惠帝全部兒子的周勃幹掉了,哪怕周勃迎立自己有功,這恰恰是向天下表示自己的權力並非來自宮廷政變,而是他作為劉邦的兒子合法繼承。
武力人人會玩,村裡的黑社會都會,可這種看起來虛偽的官樣文章,才是政治學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