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地產圈被萬科一則新聞刷屏了,鬱亮在年會上大談行業形勢,宣揚地產進入黑鐵時代,房地產進入縮表期。
鬱亮表示,在這“背水一戰”的情況下,一切工作都要圍繞打仗進行,圍繞跌回穩提升、縮表出清和“長肌肉"三項主要任務展開,與之無關的工作都可以放一放,放在次要位置。
在萬科年終大會上,鬱亮不僅到了行業,提到了萬科,提到了未來的發展,也提到了對管理層的要求。
在這洋洋灑灑6000多字的內部發言裡,我們看到,鬱亮對集團上下戰時狀態、節衣縮食等倡導沒有落實到位的不滿,多次“管理人員”“下沉”“身先士卒”的內容。
鬱亮更是直接表示,“不會買頭等艙”“哪班便宜買哪班”。
且不說鬱亮如何“節衣縮食”“身先士卒”,這既悲壯又熱血的氣氛傳遞就十分到位。
而這也和這兩天的另一則關於中國恆大副主席兼總裁夏海鈞去年曾出清多隻恆大債券的新聞,形成了強烈對比。
2月10日市場訊息,據香港聯交所資料顯示,中國恆大副主席兼總裁夏海鈞去年曾出清多隻恆大債券。他清倉了所持三隻“恆大系”美元債券,折算匯率涉資人民幣3.66億元。夏海鈞於半年前完成減持,直到2022年2月9日才作申報。
夏海鈞於2021年7月27日至8月17日間減持有關債券,當時恆大流動性危機剛曝光,集團正考慮出售物業和汽車業務資產。減持債券週期內,夏海鈞亦減持了恆大物業和恆大汽車的股票。
統計相關披露,夏海鈞曾對三隻債券合計投資1.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28億元)。不計利息收入,清倉後合計收回約5652.0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66億元),投資虧損約7147.9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62億元),虧損幅度近56%。
夏海鈞減持時,三隻債券價格較發行時已幾乎全部腰斬,他的交易價格區間在35.8792美元至52.3750美元之間。截至發稿,恆大地產2022年到期債券的市價僅為10.1567美元,中國恆大2023年到期債券和2025年到期債券的市價分別為15.2833美元和14.6417美元。
根據香港《證監及期貨條例》,上市法團董事若持有、不再持有、出售或轉讓有關法團和關聯公司的債券,須在自己知悉交易後3個工作日內作出申報;若是首次披露持有債券,董事須在交易發生後10個工作日內,或自己知悉交易後10個工作日內作出申報。
減持債券之餘,夏海鈞還曾一併減持了手中恆大物業與恆大汽車的港股股票,回款近人民幣1億元。這些減持發生在恆大對外披露考慮出售有關業務資產的前一天,夏海鈞當時在完成減持5天后作出申報。
此訊息一出,也引以了大眾的熱議,紛紛表示是不是要先“跑”了,但本人未回覆之前,不便過多猜測。
但在恆大,“先走一步”的事兒,已不是第一次發生。儘管,此前一起的先跑事件,恆大該發通告發通告,該處置的處置……
但,當信譽的根基開始腐爛時,信譽高牆的崩塌只在頃刻之間且迴轉無望。你看,如今恆大老闆喊話再賣力,又有幾個發自內心的再給他打call?
地產不復往昔,已是不爭事實。
回顧萬科與恆大,相信大家都會有同樣的感慨,或許,對未來的適度悲觀是保持清醒的一個方式。
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的恆大,已經被拍在了沙灘上。喊話活下去的萬科,雖然“謹小慎微”,話語不多,卻也是句句讓人醍醐灌頂。
是啊,活著,才能論輸贏。
還是那句話,對於未來足夠小心,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你看,萬科,就是這麼做的……它還活著,說話給你聽,而你也聽進去了。
地金網http://www.edij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