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歷史的真實”?
粗淺地說:此關歷史的一般現象或規律,而並不承載全部的“真實的歷史”。如《大明王朝1566》,其中太多內容不符真實的歷史,但基本合於歷史的真實。對著正史看,嘉靖、海瑞就那樣為人,嚴嵩就算沒幹過“改稻為桑”——也夠魚肉百姓的了。
說回《琅琊榜》系列,第一部的確更好看,情節抓人,人物鮮活,結局大快人心又免於一般大團圓的俗麗。但它的確距離歷史的真實太遠——其內容,無法照應歷史上的現象;既無現象的照應,更談不上任何規律的揭示。
哪怕歷史上的造反者都沒有靖王他們作為伸冤者的條件
劇中,靖王身為血統無疑的皇子,此條件一;軍中威望極高,即便在他最落拓的時候,此條件二; 既能把控國防軍、野戰軍,還能影響禁衛軍,此條件三;梅宗主強大的情報保障,此條件四;以及梅宗主冠絕天下的打手資源、正義又充分的翻案理由……
開局這條件,等什麼等?最晚第三集就能大結局。從目的上說,靖王只是要平反冤案——甚至可以接受等他爹死後由自己平反。這條件……就平反個冤案……需要繞那麼多彎子嗎?放在真實歷史中,這條件碾壓陳橋驛,羨煞玄武門,足夠趙大、李二(@東樓小官人稱呼趙匡胤、李世民,覺得帶勁拿來用)造一百次反了。
你可能說:靖王毫無反心啊,聊造反幹啥?我就問你:蕭景琰加梅長蘇,改朝換代都易如反掌——最多三集以內,何至於折騰四五十集才平了個反?以他們前三集的條件,夠不夠逼皇上平反冤案?那真是“夠”敲門——夠到家了。看到最後,他們果然是這麼做的。
——準備了那麼多,收集了一麻袋籌碼……最終還是逼靖王他爹認熊,並未體現做了這麼多準備的必要。有點像“等我掙夠100萬,咱一起吃泡麵啊”。——兩位數的錢就能辦的事兒,有必要嗎?這就是一種純戲劇敘述,而非歷史敘述。
——純戲劇不演吃麵,演的是怎麼掙了100萬,雖然掙100萬的初衷是買面吃。《琅琊榜1》整個演的就是靖王和梅宗主怎麼掙100萬,而歷史的真實主要來自吃麵。個人再喜歡這部劇,也不能把它看作《大明王朝1566》那樣的歷史劇,只能作為“歷史傳奇劇”。
《琅琊榜2》更接近歷史的真實
軍權在握,心懷天下,不齒私利,不戀權棧……這樣的將門王府,歷史上雖極少,但有。嶽爺爺、於少保都是這樣,久遠些的伊尹、周公也大致如此(《竹書紀年》上的伊尹沒那麼高尚)。此外,瘟疫亡國的現象也有,如鼠疫之於明清。瘟疫從來是亡國的充分條件之一。
正因為《琅琊榜2》的創作基於這些歷史現象,它所揭出的一些歷史規律便非復虛誕。如“朝堂制衡固然重要,但絕非全部的為君之道”,“沒有一成不變的江山”,“為君者,要心懷天下,胸懷萬民”。——這些臺詞,都有大量的、非常紮實的歷史現象的支撐。
當然,《琅琊榜2》也不足稱之“歷史劇”,而更宜是“架空歷史劇”。“架空”本就是《琅琊榜》系列的總背景,第二部雖能照應一些歷史現象、反映一些歷史規律,但畢竟不是直接取材於歷史。但它的歷史感的確不是第一部能比的。
有人會說:不對啊,《琅琊榜》系列的背景不是蕭梁嗎?只能說:它幾乎只借了一個“蕭”、一個“梁”,剩下都是歷史雜燴。
歷史上,南朝蕭梁政權只存在了52年,而劇中僅蕭庭生都不止52歲。南梁只有蕭衍、蕭繹兩位相對正式的皇帝,其餘不是被侯景弄死就是淪為其他權臣的傀儡。而劇中的出場皇帝至少有靖王爹、靖王、蕭庭生弟三位正式皇帝。
不過,雜燴《琅琊榜》的材料即便不對,也多少模擬出南朝的味道。兩部皆是:1、皇帝弱勢,權臣當朝,可能只有武靖朝好點。2、豪門勢大,如第一部的沈追他們家、言侯他們家,第二部的荀白水他們家。3、軍隊不大聽話。4、兵連九邊……
——這些味道,才是《琅琊榜》系列好看的真正支撐。別的“歷史傳奇劇”或“架空歷史劇”很少做出歷史的味道——遑論歷史的真實。不是投資的事,好作品可以“只一字境界全出”,是用心的事。
《琅琊榜》系列看什麼?
愛看什麼看什麼,純看臉都行。
個人愛看的是:1、架空背景,但有歷史味道。2、主角都是為國為民的大英雄,尤其是長林王父子。3、武戲比較清爽,不似劣制套招,且比例合適。4、靖王、梅宗主一夥人擋殺人佛擋殺佛,非常解壓。5、男演員基本沒留披肩發。
總得說,兩部《琅琊榜》都是好劇。它們並沒有裝成歷史劇卻大肆野獲,都各自守定劇種分類——體裁之內,匹配觀眾以文藝的享受。最後說一句關於劇作的話:若想把《琅琊榜1》朝歷史劇靠一靠,最簡單的方法是砍掉主角團先天的軍事優勢,再給他們加些人力有所不逮的狀況,結局是靖王上位多年後親自平反。
——做到這些,可以靠近歷史上真實的朝堂鬥爭,但遠不足以改成真正的歷史劇。關於歷史劇創作,再作專文分析吧。
寫於北京家中
2022年2月13日星期日